“垂腕垂指”三個月,為啥康復訓練沒效果?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都做了三個月康復訓練了,怎麼還是不能抬手抬腕?為什麼一點好轉的跡象都沒有呢?”浩軒的媽媽著急地詢問當地醫生。

事情還得從去年10月份的一天說起。

2018年10月份的一天下午,家住豐縣的12歲浩軒(化名)騎著電動車在鄉間水泥路上行駛時,車輪一滑,連人帶車重重摔倒在地,當時最先著地的右胳膊肘頓時疼得不能動彈。經當地醫院檢查,浩軒右肱骨骨折,醫生為他進行了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傷口好轉出院後便一直在家休養。

“垂腕垂指”三個月,為啥康復訓練沒效果?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休養期間,家人發現浩軒右手手指及手腕仍不能抬起,出現垂腕垂指症狀,並且右手背虎口區感覺麻木,當地醫院診斷為神經損傷,但究竟是哪根神經受了損傷、損傷到什麼程度,醫生也說不清楚。於是,浩軒選擇了保守治療,康復訓練、理療三個多月,右手指和右手腕做抬起動作時,仍是沒有一點力氣,完全使不上勁。

“垂腕垂指”三個月,為啥康復訓練沒效果?聽聽專業醫生怎麼說!

怎麼辦?為什麼康復訓練沒有效果?

面對病人家屬的詢問,當地醫院康復科醫生忽然想到一個人,於是立刻撥了一通電話:“喂,您好,請問是仁慈醫院陳步國主任嗎?我是……”

這通陌生的求診電話,讓仁慈醫院手外科三病區的陳步國主任有點意外。陳主任在電話中瞭解了當地醫生講述的這個病例,建議患者立刻來仁慈醫院進行專業診斷。

今年1月份,浩軒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徐州仁慈醫院就診,陳步國主任仔細檢查了浩軒手部的情況,垂腕垂指、虎口區麻木,陳主任判斷肯定是橈神經出現了損傷,但損傷程度如何,需要用專業的肌電圖輔助檢查。

經肌電圖檢查顯示,患者右橈神經肘上部分明顯損傷,陳主任分析病因可能是骨折後導致的,必須手術鬆解治療。


手術開始,陳步國主任、閆成士醫生醫療小組在患者肘部沿橈神經體表做一長約8cm的斜行切口,探查見患者肘上3cm處有一段長約2cm的橈神經質硬,呈扁平狀,與周圍組織粘連嚴重,可見周圍廣泛的疤痕增生,醫生

在10倍顯微鏡下細心分離粘連的橈神經,最終縫合手術切口,手術順利完成。

術後第二天,浩軒手部麻木感明顯好轉,用他自己的話說:“明顯感覺能使得上勁了!”

目前,浩軒仍在進一步恢復中。


醫生提醒,通常來說,上臂骨折的病人多伴有橈神經或尺神經損傷,因為上臂中段位置,神經和骨頭幾乎貼在了一起,當骨頭受損斷裂,很容易傷及緊貼在一起的神經,有的時候是直接把神經刺傷、甚至刺斷,有時是間接損傷,即骨折端周圍出血,形成疤痕卡壓神經。

“往往骨折後,臨床醫生只進行骨折治療,而忽視神經損傷的治療,這是不該大意的。若術後患者出現垂腕垂指及虎口區麻木,說明神經損傷診斷明確。”

陳步國主任介紹說,一定要充分評估傷情,千萬不要簡單地認為神經損傷可以自行恢復,還是建議患者及家屬要去專業醫院就診,輔助肌電圖檢查,判斷神經損傷程度。若神經損傷治療及時,可以通過早期神經鬆解、神經移植及神經移位等方式來修復神經,恢復功能;若耽擱時間越長,治療起來則越複雜,恢復效果也越不理想;若時間拖太久,失去了治療機會,則會造成永久性、不可逆轉的損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