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當地時間 2 月 28 日,加州大學宣佈,將停止向出版巨頭、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出版商——Elsevier(愛思唯爾)支付其出版物的訂閱費用。該大學表示,因愛思唯爾拒絕達成協議,雙方續簽集體合同的談判破裂,因此加州大學將暫停支付訂閱費用,並立即向全世界讀者免費提供該校作者發表的所有文章.

此次舉動與近年在全球各地愈演愈烈的開放獲取(Open Access)運動大潮不謀而合。

例如,2018 年 9 月,來自 11 個歐洲國家的 11 個研究資助機構啟動了“S 計劃”,該計劃要求所有受資助發表的科研文章到 2020 年要實現開放獲取。 2018 年 12 月時,中國的圖書管理中心及學術研究資助機構就表示,他們計劃支持讓公共資助的研究成果出版後就能立即免費閱讀,一同宣佈的還有中國對“S 計劃”的支持表態。而在不久前,由國內演藝明星引發的抵制知網(中國最大論文數據庫,可以認為是“中國版愛思唯爾”)的輿論潮,更是和加州大學此次行動不謀而合。

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現在,加州大學的這一“鳴槍表態”或將對全美甚至全世界科學界交流及開放獲取運動產生重大影響:加州大學擁有 10 個分校,佔美國科學出版業論文產出的近 10%,是美國首個、也是目前最大的抵制愛思唯爾的機構。

飽受爭議的“兩頭收費”

矛盾的關鍵是,無論是美國,還是世界其他高校的行政及圖書管理人員,不少人認為出版商期刊訂閱收費過高。

據面向圖書管理員的商業期刊《圖書館雜誌》(Library Journal)的調查顯示,一份美國化學學刊的年訂閱費平均為 4773 美元,而最便宜的科學通論學刊的年訂閱費也有 1556 美元。對於不屬於高校或研究室等機構的個人來說,這種價格讓學刊變得遙不可及。而對於財力雄厚、卻要訂閱多種學刊的機構來說,這種價格讓他們也越來越難以持續下去了。

“在過去的 20 年裡參與訂閱採購的人知道,學刊的價格已經成為圖書館預算中最大的通脹因素”,《圖書館雜誌》的調查總結道。

把所有學刊的訂閱費加在一起,一所大學每年要向出版集團支付 50 萬到 200 萬美元。就連財大氣粗的哈佛大學,在 2012 年也曾表示他們已經難以承擔越來越貴的學刊,尤其是兩個在 6 年裡漲價 145% 的出版集團。德國康斯坦茨大學(University of Konstanz)甚至因為價格在 5 年裡增長了 30%,在 2014 年全面停止訂閱愛思唯爾的學刊。

現在,愛思唯爾所屬的裡德愛思唯爾集團已經在美股上市(RELX.N),總市值 452 億美元,2018 年實現總營收 74.9 億歐元,經營利潤 19.6 億歐元,相當於 26% 經營利潤率。2016 年以來,該公司的總營收和經營利潤分別保持著 4% 和 6% 的增長,可以說相當穩健。2018 年該公司實現了 14.2 億歐元的淨利潤,相當於 19% 的淨利潤率,接近蘋果公司的 22%。與一年只掙了兩個億人民幣的知網比起來,愛思唯爾集團的淨利潤大了約 50 倍!同時,其掙到的錢都是實打實的,不像很多公司的淨利潤雖然是正的,但是卻沒有把錢拿回來。集團每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大概與運營利潤是持平的,簡要地說,集團是淨利潤率接近蘋果公司的“現金牛”。不過,在加州大學事件發生之後,集團股價於當地時間週五下跌超過 7% ,市值一度損失 30 億美元。

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圖 | 裡德愛思唯爾從 2011 年底至今,股價漲了 4 倍左右(來源:wind)

因此,一些業內人士不但理解並且也支持這一次加州大學的決定。“加州大學的這一舉動對於我們來說意義非凡,”學術出版和學術資源聯盟(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的執行董事 Heather Joseph 說。該聯盟總部位於華盛頓,倡導開放學術資源閱覽權。“對於那些對此類活動還持觀望態度的機構來說,此舉為他們提供了一個藍圖。”

但也有聲音認為,事件的終局仍將是加州大學和愛思唯爾之間達成一定妥協。北京交通大學王元豐教授對 DT 君表示,加州大學取消訂閱所有Elsevier期刊,儘管在科技受到較廣泛關注,但不會成為一個改變科技文獻出版模式的歷史性事件。因為,如果沒有愛思唯爾期刊,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是難以進行科學研究的。

“目前,沒有能夠替代愛思唯爾期刊學術資源庫。雖然已經有不少科學家和有的大學倡議抵制愛思唯爾期刊,但主要不滿訂閱愛思唯爾期刊太貴,愛思唯爾集團 37% 左右的利潤太高。因此,未來加州大學會在愛思唯爾降低價格的情況下達成協議”,他說。

免費論文勢頭正旺,“正是添把火的好機會”

加州大學和愛思唯爾都認為,這次“分手”責在對方。加州大學加利福尼亞數字圖書館(California Digital Library)執行副主任、該系統出版商談判任務聯合主席 Ivy Anderson 說,加州大學希望簽訂一個合同,一次付費便獲得訂閱和文章發佈流(article processing costs)的服務,從而向每個人開放學術論文資源;而愛思唯爾的訂閱和文章發佈都要收費,Anderson 認為這是同一內容要花“兩份錢”。因此,加州大學希望能達成協議,降低訂閱費用,也就是所謂的“閱讀出版”協議(“read and publish”deal)。

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去年,加州大學系統的研究人員共發表了大約 50000 篇文章,其中,在愛思唯爾期刊上就有約 10000 篇。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報道,該校花費了約 1100 萬美元的訂閱費和文章費。加州大學表示,根據協議,不方便透露更具體信息。

加州大學談判代表的立場反映了其校長 Janet Napolitano 和該校教師代表會的堅定態度。自 2012 年起,加大系統一直與歐洲等地的學術資源開放倡導者站在一起,他們認為,免費獲取科學文章對於加速科學發現至關重要,而且鑑於大部分已發表的研究是由納稅人資助開發的,因此,這種開放是合理的。

不過,出版商表示,這種轉變可能會導致它們失業。愛思唯爾希望能夠繼續談判。負責溝通談判的副總裁 Tom Reller 聲明說,公司的報價“既提供了一條清晰的道路,使得每個研究人員都可以選擇以免費或開放的方式發佈其成果,又提供了一條有條理的道路,降低了每個校園圖書館的成本。”儘管有所漲價,但他指出,他們提供的合同還為加州大學的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了閱讀愛思唯爾出版的所有期刊文章的機會。Reller 說:“我們希望我們能儘快與他們彌合這一鴻溝。”

但是目前,加州大學還得想辦法獲得愛思唯爾的資源,其中包括學術界頗為重視的

Cell 等期刊。加州大學表示,其圖書館準備為讀者提供“另一種訪問方式”,免費提供愛思唯爾出版的新文章和該校缺乏永久訪問權限的愛思唯爾期刊子刊中的新文章,“就像其他我們現在沒有訪問許可的內容一樣。”加州大學還指出,愛思唯爾的一些新內容已經通過學術資源出版開放、開放訪問存儲庫、館際互借及“其他合法形式的學術共享”免費提供。

MacKie-Mason 表示,他和 UC 的同事一直在與其他機構討論如何將科學出版轉變為支持學術資源開放。Anderson 說,“這項運動的勢頭越來越旺,而我們此舉正是添把火的好機會”。

下一場軒然大波,將在中國發生嗎?

加州大學此次消息一出,也得到了國內媒體和學界的關注。

首先被點名的正是開頭所說的知網。作為中國最全面、規模最大的論文數據庫,知網的服務和體驗自然有其市場優勢,但同時也具有相當壟斷性,因此能在本無多少油水的學術資源方向闖出自己暴利的一片天,高額論文訂閱費背後對資源獨佔、隨意漲價的追求,導致其和愛思唯爾一樣,遭到了學術機構和個人用戶的詬病。

因此,不少人認為,加州大學與愛思唯爾之間的較量,或許也能預示知網接下來的處境。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光學博士米磊博士就對 DT 君表示,開放獲取是大勢所趨的,中國應該藉助這個學術出版界的變革機會,在科技文獻出版上進行更有效的改革。

“我覺得這個機會特別好,在此之前我們沒有這樣的時機。知網在中國也同樣遭到了抵制,它也是不合理的,很多大學都向它開炮了,拒絕付費。整個事件在全世界都是大勢所趨的”,他說,“中國應該抓住機會建立起自己在科技文獻領域的主導權,打造屬於中國的全球科技文獻出版集團,從而讓中國未來在全球科學研究上具備更大的影響力”。

除了國內的知網以外,國外學術出版集團提出漲價需求引發反彈的事件,也在中國上演過,故事的主角同樣是愛思唯爾集團。

當時,愛思唯爾在 2010 年 7 月份給中國用戶發出了一個新的訂閱方案。該方案提出其全文數據庫在下一個合同期(三年)內每年漲價 14%以上。國內圖書館界作為訂閱方,對此感到憤懣,發出一封公開信表達了中國圖書館界面對超出預期與承受能力的“漲價”的憤怒。

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自那以後,全球開放獲取運動在中國引起了更大規模的討論。但總體來看,在全球越來越多的高校參與到開放獲取運動的背景下,國內雖然有所參與,但參與度仍然不夠。

或許這個情況在今年應有所轉變,一則是這次加州大學作為全球學術界重要參與者已經作出重要表率,後續帶來的全球影響值得觀察;二則是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中國官方對開放獲取運動的態度也日益清晰:去年年底,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戰略規劃組方面曾表示,任何關於開放獲取在中國沒什麼吸引力的觀點都是誤導,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了發表在國際期刊上的大約 70%的中國研究論文,但還是必須以全價或高價購買這些文章,這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都是錯誤的。

這也是在開放獲取問題上,中國發出的第一個明確信號。當時 NSTL 相關負責人透露,政府現在將敦促中國資助機構、研究機構和學術圖書館,儘快讓公共資助的研究成果達成免費閱讀和分享,預計資助機構將推動所有中國的研究人員適應這些政策。

如此來看,儘管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學術出版一直是傳統出版業中並未受到太多互聯網等新科技衝擊的“異類”,但這座古老大廈同樣也在動搖。

不過,挑戰舊秩序肯定不會一帆風順,隨之而來的也並不全是“進一步促進全球科學交流”這樣的好事。

就在 2018 年,開放獲取期刊 Nutrients 的 10 位高級編輯宣佈辭職,因為他們不願再接受質量平庸且不重要的學術文章。對於許多開放獲取出版商而言,這種衝突已經不是個例。另外,傳統出版商也不會對這些挑戰舊秩序的力量坐視不管。

北京交通大學王元豐教授也提到,一些科學家希望論文免費獲取(Open Access),有一些實踐,目前仍無法撼動實行300多年的基於同行評議的學術期刊出版模式。另外,政府研發經費資助單位簡單要求科學家公開論文的做法,在實踐也難以行得通。

他認為,現在的問題是學術數據庫個人是無法承擔的,連大學圖書館都難以承受,所以,一方面愛思唯爾應該把利潤降到合理的區間。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加大對學術出版的經費支持,像資助科研項目和學術著作那樣,資助學術期刊和數據庫的出版。畢竟,學術知識的發表具有很強的公益性。另外,發揮社會組織和企業的作用,支持紙質及數字學術雜誌出版也很值得探討路徑。

不可否認,新的學術出版模式已在醞釀,它已經不再像一個圈子自身的事情,而關乎到每一個人類個體學習和保持好奇心的權利,當其加速到達一個個重要拐點,這股新潮流成為主流,值得期待。

名校“揭竿而起”,全球第一科學出版商遇難,中國接棒嗎?

圖丨劍橋大學圖書館最為熱門的文獻之一——霍金的PhD論文——已經宣佈開放獲取,曾在24小時內把學校服務器弄崩潰。霍金生前曾表示:“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應當能夠自由且沒有障礙地獲取不光是我的研究,而是每一個偉大的能夠探尋人類思想之光的研究”。(來源:劍橋大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