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四百名死囚回家過年,來年回京受死,李世民究竟哪來的膽量?

說起歷史上最強大的朝代,很多人大都會想到唐朝。在李世民的帶領下,唐朝的科技文化水平達到了歷史的巔峰,軍事力量也讓四海俯首稱臣。為了避免重蹈隋朝的歷史,唐太宗開創了一套以民為本的休養生息政策,並大肆完善科舉制度,制定法律法規,使得大唐出現了一片四海昇平的局面。

不僅如此,李世民還極為注重法制的建設。他認為,國家制定的法律並不是只針對帝王一家,而是全天下都要去遵守的。在《貞觀律》制定出來之後,唐太宗親自以身作則,帶頭守法,第一個維護法律。

放四百名死囚回家過年,來年回京受死,李世民究竟哪來的膽量?

在皇帝親自監察下,整個國家的律法普及得到了全面推進。也在這個時期,真正實現了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理念。律法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鐵面無私的,但在真正衡量一個人的罪行時,唐太宗又反覆思考,反覆斟酌,生怕律法錯判了一個人,在他的主持下,一個小小的案子要審判四五次才能定罪。也在這種情況,貞觀年間的社會風氣得到了極大的改變,據史書記載,貞觀三年,全國被判了死刑只有29人。究其原因,主要是犯法的人少,人們內心對法律的接受程度得到了普遍提升。

貞觀六年,全國的死刑犯增加到三百九十人。到了年底,唐太宗在審核他們的案件時非常感慨,便下旨讓這些死刑犯回家過年,等到了第二年秋天再回來受死。消息傳來,很多人很是不理解,大臣們首先表達了震驚:這三百多人可都是死刑犯呀,怎麼能相信他們的話呢?李世民卻說,不礙事,我相信他們。

放四百名死囚回家過年,來年回京受死,李世民究竟哪來的膽量?

在李世民的堅持下,這三百九十名死刑犯全部被放出去回家過年,而且這些死刑犯沒有人去看監督他們。但在第二年,這些死刑犯卻全部從全國各地回到了長安,沒有一個私自逃跑的。而這件事也讓唐太宗大為感動,於是便將這些死刑犯全部赦免。在經過這些事情後,國家的社會風氣又一次得到了昇華,百姓安居樂業,官吏能各司其職,整個社會一片祥和之氣。

那麼當時的社會究竟成了什麼樣的風氣了呢?“官吏大多數都非常清廉,就算是一些王公貴族、有權有勢的人家,也不敢仗勢欺人。商人押送貨物或者外出旅遊都不會擔心盜賊,放牧的直接把牛羊趕到野外就不用管,百姓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監獄裡沒有人,經常都是空的。”

放四百名死囚回家過年,來年回京受死,李世民究竟哪來的膽量?

如此的太平盛世,簡直是傳說中的世外桃源景色,但在貞觀年間,確確實實出現了這種情況。而這一切的來源,都離不開唐太宗李世民對於律法的親自監督,更加離不開他對國家律法的辛苦鑽研。在他的開創下,大唐步入了真正的太平盛世,也一舉成為令四海無不臣服的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