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人工職能,是社會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

當前,一些科技牛人、狂人以及有思想的人不時散播對人工智能的恐懼心理,本人也從‘I robot’,《黑客帝國》等影視作品見識過人工智能給人類帶來的潛在風險。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決定了人工智能興起是大勢所趨。

從人類的需求來說,生老病死是人生規律。社會越發達,生育率越低也是社會規律,在人類社會出生率不能形成人口替代時,每個人的生老病死都會成為現實而又必然的問題,這個時候也只有機器人和人工智能能夠填補勞動力的不足,為現有人口帶來體面、幸福的晚年。

從社會需求來說,以人類為基本單元,以聲音、文字為交流媒介的社會結構,在速度和效率方面比以分佈式、去中心化終端為基本單元,以光電為交流媒介的人工智能架構相去甚遠。要突破人類社會系統的固有極限,還必須借用人工智能的威力。當然,這裡面有我們無法控制的力量,也有我們無法控制的未知。但是,生物從海洋走向陸地,以及人類進化的過程哪一個是提前確定並已知的呢。

人類不可能因為恐懼而停止探索。這是人類發展的基因,也是人類能夠發展到今天的主因,同樣也是推動人工智能到來的重要力量。

就當前社會而言,人工智能是一個絕對朝陽產業,發展空間不可想象之大,同時,風險也沒有有效識別,但是健康的發展模式已經顯現,會成為一個支柱型產業。也許,等我們老了,會選擇一個新的機器人產品作為居家保姆,還要定期升級其軟件和系統,機器人最新配置的按摩、注射、急救等功能可能像當前手機升級某些功能一樣容易,也同樣給我們帶來欣喜。

在眾多國家中,中國是最有可能迎來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普遍應用大潮的。我們的鄰國日本老齡化太早了,社會整體的技術水平沒有達到普遍應用,他們就老了。印度人口多,潛力大,但是發展水平不夠,需求不大。只有中國近3億中產,且少子化,年老時會推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爆發式發展。

養老送終的現實需求,為人工智能的全面應用帶來了契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