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3種防禦機制?

如果你說你所有的行為和舉動均不受過去環境或者家庭給你帶來的影響,那麼你肯定對你自己不夠誠實,又或者你以為所謂的影響只是代表壞的影響,而你很好,所以你覺得沒有。但這裡要強調影響並非獨指壞的一面,甚至它並不一定要有好壞之分。

無論你願意承認與否,我們的今天不可避免帶著過去的痕跡,就像我們的思維、觀念、意義、感覺,以及我們對這些感覺的感受,常常是建立在我們過去的習得和經驗基礎之上的,而我們經常使用的防禦機制也是如此,他們深受我們過去經驗的影響,三種主要的防禦機制包括投射、否認和忽視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3種防禦機制?

一、投射

投射是指你將你的情感、衝動或者願望歸結在(你心理表象裡的)另外一個人身上,扭曲了你看待這個人的態度。

向他人投射意味著我們試圖將原本屬於我們自己的責任轉嫁到別人身上(通常還不自知),有時候,偏見的產生,也在於人們將他們對自己身上存在的所不喜歡的特性,投射在一個人或者群體身上。

投射可以幫助我們減輕自己的內疚感,但卻讓我們放棄了個人的責任感,而因為投射的存在,沒有人願意承擔這一責任,導致現狀得到了強化。

面對不管是自己對別人還是對別人對我們自己的投射,我們都要有所覺察,並對投射進行內省或者質疑。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3種防禦機制?

二、否認

否認是人們熟知的一種防禦機制,是大腦具有的、不對現實狀況進行注意的一種方式,人們會否認現實,以便讓自己看不到現實,如果沒有防禦機制,他們將會看到現實,顯然他們不是那麼願意看到現實。

人們傾向認為如果我們否認問題的存在,就不用再關注問題或是解決問題。"否認"這種防禦機制是人們生存模式的一部分,成年後一般可以不再使用"否認"。

但在我們能夠找到一種更加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覺,期望和行為之前,我們不得不一直使用這種機制。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使用的3種防禦機制?

三、忽視

忽視是指我們雖然承認某個情景或行為模式或者問題是存在的,但我們卻避免去面對任何可能的改變。

經常會導致事情往後拖延,不去處理,一段時間之後,這種模式漸漸變得熟悉,讓我們樂於接受,從而難以改變。

這三種防禦機制會對我們的現實生活造成實質意義上的影響,且通常是不好的影響,原因在於它們常常是僵化的,不利於靈活的應對事件,對此我們可以鑑別這些防禦機制,探討其他可能的應對方式,並將這些防禦機制的模式轉變為更加建康的行為。

【更多資訊煩請關注公眾號:安羽心理機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