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大家還記得生化危機裡的那個激光通道嗎?酷炫的激光絞殺網格,有主角光環的各種飛簷走壁、開掛起舞輕鬆化解危險,但總有些可憐蟲被大卸八塊。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激光並不是電影虛構出來的,它是20世紀以來繼核能、電腦、半導體之後,人類的又一重大發明,被稱為“最快的刀”、“最準的尺”、“最亮的光”。它的亮度約為太陽光的100億倍。

當下,激光技術已經無處不在,深深紮根於各行各業。比如我們平常生活中見到超市條形碼掃描器、激光打印機,工業領域的激光打標、激光打孔、激光切割,軍事領域的激光雷達、激光武器,還有醫學中常見的激光近視手術、激光祛痘以及通訊領域中的激光通訊等等。

剛發佈不久的小米9,其炫麗的背板就採用了納米級激光全息幻彩工藝。

說到激光就不得不提到大族激光,這家當年一度瀕臨破產的小作坊經過23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龍頭企業。

目前全球員工超過1萬人,總資產逾70億元,生產基地23萬平米,2017年營業收入破百億,達到115.6億元,淨利潤為1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6.12%、120.75%。

小作坊起步,聘大神級人才助力,成功上市,成世界第三巨頭

激光的理論基礎是1917年由愛因斯坦提出的,1960年,世界上第一臺紅寶石固體激光器誕生。

而我國也不甘落後,1961年,在我國光學之父王大珩、王之江的主持下,國內第一臺紅寶石激光器研發成功。

激光被髮明出來後,最早還是科研方面。到了上世紀70年代,激光才開始慢慢進入商用領域,在當時,激光主要用於激光打印機、CD、DVD這類產品。

到了90年代後,激光開始進入製造業,在集成電路和汽車製造等領域大顯身手。

1996年12月18日,年僅29歲的高雲峰創辦了深圳大族實業有限公司。

高雲峰畢業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的是飛行器設計專業,畢業後去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當老師。之後跑電腦公司幹了,先後在香港閃達電子有限公司、香港遠東電腦系統公司和華達電腦軟件公司任職,懂得寫代碼。

按理說,他乾的工作和激光完全扯不上邊啊,但他有個朋友進口了幾臺激光打標設備,由於國外供貨商疏於服務,所以機器需要頻繁維修。他經常過去幫忙,一來二去,對激光打標設備的原理都搞懂了。

當朋友要再次進口一臺激光打標設備的時候,高雲峰提出自己可以生產,按當時行情,先付 40 萬定金,成功後再付 40 萬,他這位朋友毫不猶豫地給他打款 40萬。

高雲峰親自寫代碼,購買零部件進行組裝和生產,經過後期的不斷調試,最終把這臺激光打標設備搞出來了。就這樣,在1996年底,高雲峰利用這第一桶金,在深圳租了一間100平米的房間,創辦了大族實業,典型的小作坊。

和所有初創企業一樣,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開拓市場,高雲峰起初想做大企業生意,先去一汽賣,沒成功,再去其他大企業,也沒成功,大企業客戶都不買賬。

大企業不成,我賣小企業行不行啊,於是,高雲峰跑去溫州,想把激光打標機賣給小紐扣廠,但還是一臺都賣不出去。

這可把高雲峰給愁壞了,沒人買啊。不過他並沒有放棄,經過認真思考分析,他得知小紐扣廠是因為沒錢買,所以他轉變思路,先免費把打標機給紐扣廠用,等紐扣廠賺錢了再把設備錢還回來。

其實,這種方式,就是現在所說的以租代購,高雲峰通過這種方式,總算把市場慢慢打開了。

但這種方式也有很大的弊端,資金壓力非常大:一方面,公司需要墊付資金購買各種零部件生產產品,另一方面,客戶先使用後付款的模式,使得回款週期特別長。

隨著訂單越來越多,資金越來越緊張,員工工資都發不起了,而且會限制企業發展壯大。如何融資、籌錢成為了高雲峰的頭疼問題。

高雲峰也想通過銀行貸款,但是民營企業當時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而且沒有多少資產可以抵押,所以想要向銀行貸款困難重重。

被逼無奈的高雲峰找到了有國資背景的深圳高新投,對方要求在合資創立的大族激光中擁有控股權,即佔51%,而且要求以淨資產的價格作價,大族不準溢價轉讓股權。

儘管有千萬個不願意,但高雲峰也只能答應了,最終深圳高新投以438萬拿下了當時年盈利已有幾百萬的大族激光的51%的控股權。

但高新投的入主使大族激光解了燃眉之急,而且在高新投的擔保下,大族最高時得到了2800萬元的貸款擔保額。

有了錢,高雲峰開始在全國進行佈局,跑馬圈地,市場份額大大提升。

2000年,大族激光聘請了“中國光學之父”王大珩,擔任公司科技顧問。

2001年,國企改制之風盛行,高雲峰通過股權質押舉債,以2400萬的高價拍賣回深圳高新投手中的股權,重新掌握了公司的控股權。

2003年,大族激光聘請了中科院院士王之江出任大族激光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王大珩和王之江都是激光領域的大神級人物,有了他們的幫助,大族激光的研發實力大大提升。

2004年,躊躇滿志的高雲峰帶領大族激光在深交所上市,當時,大族激光的激光打標機在全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70%了。

上市之後,大族激光憑藉極強的融資能力,技術不斷突破,產品應用領域也隨之拓展,如今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工業激光加工設備龍頭企業。

兩大業務覆蓋上百個行業領域

大族激光是以激光打標機起家的,產品主要應用於服裝等傳統行業。

經過多年發展,大族激光業務已經形成激光及自動化配套設備以及行業專用設備兩大板塊。應用領域拓展至消費電子、汽車、工業、面板等上百個領域,而且在多個領域從供應單一設備到供應完整解決方案。

目前已經形成產品的激光設備及自動化產品型號已達400多種,也是國內激光設備最齊全、細分行業經驗最豐富的公司。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小功率激光設備業務收入是大族激光的最大的營收來源,2017 年實現營收 61.88 億元,佔總營收的 54%。其中70%是來自消費電子領域,10%來自新能源和顯示面板領域,其他20%來自家電、五金加工、服裝皮革、首飾、通訊等上百個行業的領域。

大功率激光設備業務2017 年實現營收 20.74 億元,佔總營收的18%,是大族激光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從營收增速看,新能源設備、顯示面板設備、大功率激光設備以及PCB設備的營收增速分別為82%、98%、42%、36%,已進入高速增長階段。雖然目前份額較小,但在製造業升級的大背景下,未來成長的空間巨大,將成為大族激光未來新的增長點。

融資支撐業務版圖的擴張

大族激光能不斷豐富產品線,擴張業務版圖,最關鍵的就是融資。

2004年,IPO募資2.4億,投資於YAG 及 CO2系列激光信息標記系統規模化生產基地項目和系列半導體泵浦固體倍頻激光器及其微加工系統項目。

2007年6月,增發融資3.42億,投資於大功率激光切割機 產業化建設項目。

2008年7月,增發融資9.56億,投資於激光信息標記、激光焊接設備、機械加工設備擴產項目。

2017年6月,發行可轉債,融資23億。 投資於高功率激光切割焊接系統及機器人自動化裝備產業化項目及脆性材料及面板顯視裝備產業化項目。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此外,大族激光還通過投資併購拓寬其產品應用領域。

2007年,大族激光投資控股深圳市大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並先後投資控股深圳市國冶星光電子有限公司、深圳路升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元亨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LED產業鏈佈局。

2016年1月,大族激光為進一步完善公司在機器人產業鏈上的佈局,以現金4284萬元投資瀋陽賽特維工業裝備有限公司,獲得51%股權。還與合資方中航航發、中航投資共同在香港設立香港SPV,收購了西班牙 Aritex Cading S.A.公司95%股權。

2016年11月,為進一步加強公司在特種光纖和光纖激光器領域的技術能力,大族激光收購了加拿大CoractiveHigh-TechInc. 80%股權。

護城河就是技術

激光設備產業鏈上游為激光器、數控系統及輔助器件,產業鏈價值佔比在20%左右,代表企業銳科激光、美國 IPG 及福晶科技等。

中游為激光系統集成設備,產業鏈價值42%,競爭也最為激烈,代表廠商德國通快、大族激光及華工科技等。

下游終端客戶廣泛分佈在軍工、機械、電子及汽車等行業。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一臺激光加工設備主要由激光器及掃描系統、工控機、主控機、工作臺和冷卻系統共同組成,其中激光器是激光加工設備的靈魂。

從激光設備成本角度看,中小功率光纖激光器成本佔比 30%-40%,而高功率光纖激光器成本佔比60%以上。激光器佔激光設備成本如此之高,那對毛利率的影響很肯定也很大。

我們來看下圖中,大族激光的毛利率對比情況,公司整體的毛利率在40%左右,但大功率設備的毛利率顯然低於小功率設備毛利率和整體的毛利率。

這是為什麼呢?很簡單,大族激光不斷提高上游激光器的研發水平,實現了小功率設備的部分激光器自制,從而享有更高的毛利水平。而目前大功率設備的激光器尚沒有量產,所以只能採購其他企業的,相應成本也就更高。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其實大族激光這個毛利率水平是超過同行業的華工科技的,但大族激光並不敢放鬆,一直以來不斷創新,進行大量的研發投入。

近些年,大族激光的研發投入佔比平均在7%左右,華工科技研發投入平均在5%左右,顯然大族激光的研發投入更大。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大族激光的野心:1000億目標

大族激光董事長高雲峰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正在醞釀新一輪變革,一是將公司銷售額做到1000億元,二是希望通過5到10年時間,成為一家國際化企業。其中,海外銷售收入佔比超過一半。

2017 年全球激光加工設備市場規模達135億美元,其中國內市場規模達 455 億元,佔全球市場規模的近一半。

而大族激光要達到1000億銷售目標,意味著市場規模還要提升個幾倍。

那提升的點在哪呢?首先全球800億美元規模的來料加工市場上,激光設備滲透率僅為18%,潛在增長空間十分巨大。

同時,我國製造業正向智能製造轉型,激光設備市場規模的加速提升將得益於傳統激光加工的替代升級和新興應用的需求增長。

單以汽車領域來分析,2017 年我國汽車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約 13476 億元,其中汽車焊接設備約佔整體設備投資 8%左右,市場規模約 1078 億元。

而與傳統電阻焊相比,激光焊具有顯著性價比優勢,節省約 46%費用,可見激光設備滲透市場空間巨大。一旦滲透率達到100%,增量就有1000億左右了。

所以未來10-20年全球激光加工設備市場規模增長個幾倍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再看看競爭格局,目前大族激光的全球市場份額為9%,和IPG並列第三。要實現1000億元的目標,大族激光的市場佔有率還得往上提一提。


23年從小作坊到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百億巨頭



事實上,想要達到1000億元以上的銷售規模,必須開拓海外市場,僅靠中國市場做不到。而目前大族激光的海外銷售收入還不足10%,路漫漫其修遠兮,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