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業的“苟且”成全了互聯網的碧海藍天

電信業的“苟且”成全了互聯網的碧海藍天

今年1-4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2649億元,同比增長24.9%,增幅較去年同期提升5.4個百分點;相對而言,電信業業務收入並不“美麗”,1-4月累計為4431億元,比去年同期僅增長4.5%。

加大的“剪刀差”與電信業的苟且現狀

狄更斯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對於目前的國內電信行業來說,套用這句話比較合適。

前幾天,工信部公佈了《2018年4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其中有一組數據對比強烈,1-4月電信業務總量累計15376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5%,其中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累計1569302萬G,比去年同期增長192.2%;相對而言,電信業業務收入並不“美麗”,1-4月累計為4431億元,比去年同期僅增長4.5%。

這說明運營商依舊在“增量不增收”的漩渦中不斷掙扎,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之間的“剪刀差”,依舊大的驚人,流量飆升特別快,但收入增長特別慢。

運營商之所以受困於“剪刀差”在於多方面原因。

近兩年,電信運營商的流量資費可謂一降再降,一方面為了響應國家“提速降費”要求,另一方面,在電信業務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加劇的形勢下,運營商把“降價”作為提高存量用戶黏性、發展新增用戶的“殺手鐧”。如此一來,缺乏業務創新的盲目降價,使得“增量不增收”的形勢更加嚴峻。

此外,三大運營商作為國有企業,還擔負“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重任。面臨流量拉動增長力度不斷衰減的大背景,運營商紛紛也提出了自己的轉型計劃,並且在流量創新方面也不斷推陳出新。

中國聯通推出的互聯網定製卡就是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據中國聯通副總經理買彥州透露,截止到一季度,中國聯通的互聯網產品用戶已經超過8千萬。

但運營商的這些努力並沒有阻止“剪刀差”的縮小,運營商互聯網定製卡的流量的激增,帶來了用戶DOU的快速提升,而DOU的數據上升則倒逼運營商擴容網絡,這也意味著成本的上升。

如果往好裡說是優化了運營商的收入結構,快速提升的DOU為流量收入的增長夯實基礎。往壞裡想就是當網絡利用率超過50%以上,運營商必須要擴容網絡,這也意味著成本的上升。再加上不斷上升的成本,4G的持續擴容、5G的前期大量投入,只能讓運營商陷入“面子好看,沒有實際意義”的尷尬局面。

一旦出現就是20%的高流量用戶消耗了全網80%的承載,卻只貢獻了10%的營收。這對運營商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失敗。

所以,電信業似乎陷入了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剪刀差”的死循環中,苟且的活。

電信業讓渡,成全了互聯網的碧海藍天

然而相比運營商的江河日下之下,互聯網的日子就太過風生水起。

工信部運行監測協調局發佈的1-4月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收入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4月,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2649億元,同比增長24.9%,增幅較去年同期提升5.4個百分點;同比增長數據高於電信業20.4%.

是電信業的“苟且”成全了互聯網的碧海藍天!

當然,互聯網的增長有其必然性,但不能否認的是,電信業讓渡了很大的價值。電信業一直“放水養魚”支持其他經濟業態,特別支持互聯網等與通信行業直接關聯的相關行業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大,各種資費更是一降再降。

而且,運營商的苦日子還在後頭。現在大家談論5G都很興奮,用戶在憧憬5G時代的生活,設備商在期待5G網絡投資所帶來的巨大蛋糕,互聯網廠商也在興奮,網速更快了,自己能推廣更多的應用。

似乎,發愁的只是電信運營商。對他們來說,萬物互聯、改變一切的5G的確前景很美好,但是5G帶來的天文數字的投資是需要他們來承擔的。

業界人士認為,“這種狀況需要改變,電信業日子很難過,早晚會影響互聯網的發展。電信業日子難過,網絡投資就會縮減,管道會變差,應用用戶體驗也會變差。既然很難從最終用戶手中收取更多的錢,提高ARPU,因為要不斷的提速降費,那就應該向互聯網公司進行前向收費,大家都能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況,產業才能發展下去,共生共榮。”

然而運營商向互聯網公司前向收費有點像天方夜譚。在資深電信分析師馬繼華看來,“國家正在實施互聯網+戰略,互聯網企業都被當成了香餑餑,以前就在媒體話語權上比運營商強過數倍,而現在更是有政府撐腰而有恃無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運營商膽敢將原來不收費的項目變成收費的,等於是不識時務,也幾乎是引火燒身的自殺,更別提有什麼底氣向互聯網OTT企業開口要錢。”

馬繼華指出,“運營商這幾年也探索了很多互聯網公司付費的方式,比如中國移動的流量統付、中國聯通與微信的一些合作等等,一些互聯網公司與運營商達成協議,只要是使用本公司的業務產生的流量,這些費用就不用客戶來付而是企業統一來進行優惠後的費用承擔。但是,這樣的模式也沒有發展起來,相反,這樣的模式還會對創業公司和中小互聯網企業不公平,甚至成為扼殺中國互聯網發展的劊子手。”

電信業縮短“剪刀差”還得靠自己

如果放任量收剪刀差繼續如此任意擴大,未來通信行業的營收將如何組織呢?行業的利潤又如何保障?5G+NB建設的資金又該從何處落實?受惠於電信業的互聯網行業及其他行業必然唇亡齒寒!

俗話說,靠山山會倒,靠水水會流;靠廟廟會塌,靠神神會跑;靠自己永遠靠得牢!電信業不能受困於井底,而需加大創新力度,通過向產業上下游延伸、異業滲透,以及搭建圍繞自身核心優勢的生態系統等多種方式,在擴大業務量的基礎上,尋找新的營收增長點。

對此,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研究專家梁張華表示,縮小量收增幅“剪刀差”,運營商可在內容資源掌控方面以投資和合作等方式建立差異化優勢。

梁張華分析道,運營商一是要強化內容合作,推進IPTV牌照申請。要從集團層面高度重視和加快推進與集成播控牌照商的合作,做好視頻業務內容層面的佈局,爭取形成差異化優勢。同時要加快推進IPTV牌照申請,補齊在直播方面的短板。

二是可以通過相應的子公司探索自制內容等發展模式。運營商擁有海量的用戶規模,建立一個開放、可獲利的UGC製作與分享模式是可行的。此外,還可以通過推動自制內容向專業化、直播化、社交化的方向演進,為公司的視頻業務帶來持續營收。

三是運營商各省分公司可以嘗試引入本地特色內容。本地特色內容對地域用戶有很大吸引力,引入本地特色內容可以作為省級運營商發展視頻業務的重要抓手。

此外,梁張華指出,運營商企業還應在數字化生活方面進一步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