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竹山解说《雍正王朝》第35期)

雍正王朝剧情推进到后半阶段,雍正三个成年的皇子弘时、弘历、弘昼相继登场。老一辈九子夺嫡的余波,与新一代皇位之争的新潮,便在八爷党联合旗主王爷接管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防务时微妙交汇。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八阿哥胤禩策动关外的铁帽子亲王,以整顿兵务为名,要用旗主王爷们带来的四位参将和骑兵,入驻共管丰台大营与西山锐健营的防务。

见二位提督执意要看雍正的圣旨或十三爷的手令,胤禩见招拆招得抬出弘时来堵他们的嘴。

弘时讲:

“让四位旗主王爷整顿旗营兵务是皇上的旨意。五弟,你也听到的,是吗?”

弘昼附和:

“没错,这句话是皇阿玛亲口说的。”

如此,八爷党才得以完成八王议政政变中接管城外兵马这一关键环节。

整个过程,胤禩抬出弘时,弘时牵出弘昼,弘昼横看竖看都像是稀里糊涂得被胤禩和弘时裹挟。难道弘昼真是如此傻缺,被弘时卖了还在帮他三哥数钱?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情形当然不是如此。弘昼的天赋,弘时可能不以为然,但是他们的八叔,才干、谋略俱是一等一的八贤王胤禩,却对弘昼有过一番不乏溢美之词的评价:

“要说到灵透,你们兄弟三人中应首推弘昼。你们兄弟三个在一起读书,弘昼是最不用功的一个,可哪次背书他不是倒背如流?他做了那么多荒诞不经的事情,可哪一件是违背家法礼制的?他是变着法子和光同尘呐!比如说这一次抄我们几个人的家,他就弄出个活出丧来,这一点就比你(弘时)高明得多。”

八阿哥胤禩虽然在夺嫡之争上败给了雍正,然而他终其一生都是雍正最为强劲的对手,才学实力自然不是等闲之辈。如今连他也如此赞赏弘昼,俗话说英雄识英雄,由此看来弘昼必定是有其过人之处。

不过,就像当年胤禩看走眼十四阿哥胤禵一样,现今摆在这个侄子弘昼身上,胤禩也只是讲对了一半。在胤禩眼里:

“弘昼既不像他爷爷康熙,也不像他皇阿玛雍正,说到像,他倒真有点像他皇太爷世祖章皇帝顺治,他知道当皇帝是苦事,平安做个王爷才是真正的福分,所以他是绝不会出面争太和殿这个位置的。”

至高无上、权力无边的皇位,大凡有机会任何人都是禁不住诱惑要争一争的。同是爱新觉罗家的血脉,当年你胤禩想当皇帝,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十四也想当皇帝,就连老九和老十也掺和进来不少事。相同的原理,搁在新一辈的弘时、弘历、弘昼身上,就基因突变了?

可见,胤禩对弘昼只想当个平安王爷的初心定位,是很站不住脚的。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雍正的三个儿子中,弘历是最出彩的一个。

早在康熙时代,小小的弘历便已经进入众人的眼帘,深得皇爷爷康熙的宠爱,被带进宫中由康熙亲自来加以言传身教。往后甚至就连雍正最终之所以能继位,也被添加进了一层康熙万分宠爱弘历这个孙子的因素。

雍正在位期间,也十分看重这个儿子。于是弘历在皇爷爷、皇阿玛的特别关爱下,同时也凭着自身的才学干练,多年来在外头不断得当差、不断得结缘,年纪轻轻便获得了宝亲王的封号。明眼人都看的出,若是不出意外,宝亲王弘历必定已是雍正心中默定的继位人。

对于弘历继位的定局,三阿哥弘时是不服气的。只不过弘时处处争强,却时常掩盖不住心头的野心,使出些见不得光的夺嫡手段又漏洞百出,在腹黑宫斗高手雍正面前自然是暴露无疑。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弘昼也是不服气的,但是他十分擅长韬光养晦、隐藏自己的心思,不仅胸中城府深不见底,而且从始至终前后连贯、进退有序。

弘昼在夺嫡方面的努力,在他与道士贾士芳的交往中可见一斑。

弘昼曾向雍正奏请,想让道士贾士芳来给雍正看病(如果不是知根知底交往颇深,是不会冒着风险推荐给雍正的)。这个贾士芳,虽然露面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现均涉及国家大事、朝廷高层。

比如雍正元年首场科举考试期间,这个贾士芳便在伯伦楼对着王文昭、尹继善、刘墨林三个应试考生,玄虚莫测得说什么他们是一甲头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

考试成绩怎么能预先得知?况且考生名次的论定还要经过诸多考官会商,甚至提交到朝廷皇帝驾前认定。可是奇了怪了,最后的结果还真与贾士芳说的一模一样。可见这个道士背景并不一斑,其身后必定是有举足轻重之人。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这个人是谁?

极有可能是雍正。

竹山君凭什么作出这番推测呢?

线索来自于后来乔引娣对雍正说的一句话:

“贾道士的仙丹好是好,但要慢慢补才行”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是事关江山社稷的皇帝的龙体。雍正放心服用贾士芳的仙丹,可见对此人甚是了解,更是托付了极大的信任。

如此一来,贾士芳对科甲前三名神预测的谜题也就解开了。

首场科考,雍正想从天下士子中遴选可用之人,却又信不过程朱理学、八股文章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循规蹈矩人才,因而派出贾士芳这个观人察事的奇人,到伯伦楼这么一个京城信息交流的场所,来发掘符合自己要求的人选。

这一点从雍正的用人特点上也能得到印证。在雍正朝大受重用的河南巡抚田文镜,并非科甲出身;当到封疆大吏高位的两江总督李卫,原先更是大字不识几个的街头小乞丐。

可见雍正并不拘泥于科举取士一途。

弘昼与贾士芳混在一起,便是有了拉拢雍正亲信参与夺嫡之争的“嫌疑”。而且弘昼蓄养如贾士芳一类奇人异事的举动,与当年四阿哥胤禛收纳鬼才谋士邬思道的手法如出一辙。光凭这一点,就能看出弘昼此人城府之深非同常人。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定下了弘昼暗怀夺嫡之心的基调,再来看他在丰台大营应对弘时和八叔胤禩时的反应,当中的细微猫腻就能捕捉一二了。换个角度站在弘昼的立场上看,这出接防大戏又何尝不是弘昼为夺嫡,施展的欲擒故纵、借刀杀人之计呢?

相比于受雍正宠爱的弘历,弘昼并没有优势,但要像弘时那样强出头,弘昼又觉得风险太大要遭到雍正忌恨。思来想去,弘昼只有暗中“鼓动”、“协助”弘时夺嫡,让弘时与弘历对撞碰个粉碎,雍正只剩下他弘昼这么一个干净儿子,皇位也就只能由他弘昼来坐了。

弘昼在丰台大营为什么不戳穿胤禩和弘时假传圣旨,这小子精着呢!

弘昼在丰台大营时的顺水推舟,正是给他三哥弘时添了一把柴。但他转念一想,兵权一旦被八爷党掌握,弘时登上皇位的事可就板上钉钉了。

于是他又采取“修正措施”,在上朝的路上把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被共管的情况透露给了十三叔胤祥,这才有了八爷党、旗主王爷、隆科多结盟策动的八王议政的功败垂成。

而弘昼要的,就是三哥弘时继位计划的破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