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研究太平天國曆史,“天京事變”是一個永遠也無法繞開的話題,從此次事變爆發之原因、過程、影響來看,各環節均有很大爭議。就拿過程來說,為何此次事變會突然擴大化呢?按照李秀成《自述書》所講:“北與翼密,誅殺東王及兄弟仨,輔清、原清,其餘皆不得多殺”。即是說,此次行動只殺東王楊秀清兄弟三人,不能擴大事態,殃及池魚。但是,為何結果卻造成2萬人死於非命呢?對於這問題,許多人都說是因為韋昌輝濫殺所致,地主階級出身的韋昌輝,實乃隱藏在革命隊伍中之毒瘤。那麼,事情可否果真如此呢?在此,筆者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1856年9月,正在江西前線督師的韋昌輝接到洪秀全密詔後,率領3000北殿精銳星夜兼程趕回天京“勤王”,半路正好遇到即將換防的燕王秦日綱(此人和楊秀清因“牧馬人事件”結下仇怨),而後便將其拉上,一起回到天京。此時,早已做好準備的陳承瑢將這支隊伍安排入城,而後搶佔各條通往東王府之街道,並修築街壘,阻止東殿人馬增援。緊接著,大軍直奔東王府,此時東王府衛兵已聽從陳承瑢之命調往他處,韋昌輝得以順利殺進府中,手起刀落解決了楊秀清,完成“勤王”重任。按理說,此事就到此為止,楊秀清死了,洪秀全也就好好的當自己的天王,各諸侯該幹嘛就幹嘛,一切平安無事。但是,這只是大殺戮之開始,後面則是血雨腥風。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北王之憂慮一:東殿集團太過強大,如何安撫他們成問題

按照馮雲山的制度設計,洪秀全臨朝不理政,天國採取分權形式治理,各諸侯王均有相對獨立的一套行政機構,管轄領地內之事,其中又以楊秀清東殿集團最為強大,是天國實際的中樞。楊秀清不是一個人,而是代表著整個東殿集團,就算他死了,天京城內的實力對比也沒明顯改變,傅學賢、吉成子等人所掌握的武裝力量遠超韋昌輝帶回京城的3000兵馬。此時,楊秀清雖死,但是東殿官員必定不服輸,他們不願意納入北殿、翼殿、燕殿麾下,改換門庭。原因很簡單,在楊秀清時代,他們作威作福慣了,連北王、翼王都可以不放在眼裡,此時讓他們乖乖交出權力,簡直難於上青天。所以,楊秀清死後,韋昌輝還面臨著善後問題,如何安撫他們才能避免悲劇發生。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北王之憂慮二:洪秀全不出來公佈“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自己處境被動

至於如何才能安撫東殿成員,不讓其起來鬧事,其實很簡單,只要洪秀全出來澄清事實便可以。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太子黨向其發起反攻,若是任由事態發展,李世民估計被剁成肉醬了。但是,李世民控制了李淵,強迫其發佈詔書,承認此次行動合法,就此平息了事態。當時,韋昌輝乃是“奉詔”回京誅殺楊秀清,是響應洪秀全號召而回來“勤王”的。可是,楊秀清死後,洪秀全卻如同一潭死水,沒有任何動靜,不及時出來公佈“詔書”,承認此次事變之合法性。如此一來,韋昌輝處境相當被動,自己反成了罪魁禍首,人人得而誅之。事實的確如此,傅學賢、吉成子立刻率軍與韋昌輝在天京激戰,若不是秦日綱及時投入戰鬥,鹿死誰手還未可知呢。沒有天王詔書,韋昌輝自然憂心仲仲,若不對東王餘黨下手,死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北王之憂慮三:石達開背信棄義,坐山觀虎鬥就罷了,還袒護東王餘黨

由於洪秀全不出來公佈詔書,承認事變合法性,韋昌輝只能鋌而走險,將事態擴大化,利用“北燕受刑”之名抓捕東王餘黨,而後殺之。到此為止,“天京事變”算是暫時告一段落。有意思的是,石達開恰好選擇在這時間帶張遂謀等三人迴天京,一回到就立刻斥責韋昌輝濫殺無辜,“其何罪之有,安得濫殺”,還將楊輔清保護起來,公然袒護東王餘黨。為此,“北王頓起殺心”、“天王亦不悅”(出自李秀成《自述書》),認為石達開實乃拉攏人心。要知道,石達開可是參與“誅楊行動”策劃的,自己不從武昌回來行動就罷了,此時還充當“好人”,韋昌輝怎能服呢?此外,韋昌輝此時已經相當被動,成為眾人討伐之對象,他需要的不是石達開的斥責,而是立場,是盟友般的支持。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北王之憂慮四:石達開佔據道德制高點,就算妥協也無可能性

石達開回到天京後之種種做法表明,他正在拉攏人心,想填補楊秀清死後留下的權力真空,而後將自己當成“反賊”殺了,好為“天京事變”畫上句號,一切都圓滿結束。可以說,石達開已經佔據了道德制高點,是正義的代表,而韋昌輝則是“邪惡”之一方,是討伐的對象。此時,就算韋昌輝想妥協,估計石達開也不會同意,畢竟這是消滅對手之最好時機,翼王豈能錯過。既然如此,韋昌輝只能先下手為強,派人去追殺石達開,屠戮翼王府,而後攻擊天王府,挾天子以令諸侯。若是洪秀全被控制住,再等弟弟韋俊(攻防兼備,勇猛無敵)從武昌率“韋家軍”主力回來,自己也許就可以翻盤了。

從韋昌輝角度重新審視“天京事變”擴大化,體會北王當時之憂慮

綜上所述,“天京事變”是太平天國高層權力鬥爭之表現,洪秀全、楊秀清、韋昌輝、石達開等四人一起合作殺了楊秀清這最大實力派。但是,洪秀全不公佈密詔,承認事變合法性;盟友石達開又公然袒護東王餘黨,拉攏人心,韋昌輝就成了此次事變的罪魁禍首,處境相當被動。試想,韋昌輝若是不擴大事態,那豈不是等著被洪秀全、石達開等人當替罪羊殺掉,被別人當槍使了。可以說,正是因為韋昌輝得不到洪、石倆盟友支持,才不得已而擴大事態。各位說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