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博士”的人設“坍塌”了?在中國拿一個博士到底有多難?

2019年開春的娛樂圈看來也不是特別的平靜,開春的第一“炮”就打在了翟天臨翟博士身上。翟博士在直播當中面對網友的提問“您的博士論文能夠在中國知網上面查到嗎?”翟博士一臉懵懂“什麼是知網?”這一問立刻引起了軒然大波,連知網都不知道?你的論文怎麼過申的?

“翟博士”的人設“坍塌”了?在中國拿一個博士到底有多難?

到底知網是什麼東東?進入大學(如果是本科的話),是有兩個學位的,一個是學術學位另外一個是學歷學位。學術學位的評判就是根據你論文的質量來評估,知網,是國家知識基礎設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NKI)的概念,由世界銀行於1998年提出。CNKI工程是以實現全社會知識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為目標的信息化建設項目,由清華大學、清華同方發起,始建於1999年6月。看起來是不是非常地高大上呢?

現在不是一句不知知網那麼簡單了,聰明的網友還扒出了翟博士的論文查重率,查重率就是衡量一篇論文抄襲程度的核心指標,查重率越高的話,抄襲的程度就越高。沒想到翟博士的查重率居然高達40%,40%是什麼概念呢? 40%是比較嚴重的問題就是抄襲或引用。

在大學的時候,不少的博士生導師都會對自己的學生說“:即使不會寫論文,但是也不要去抄襲 ,在外國,抄襲可是要和剽竊罪一樣受到法律的制裁。”

“翟博士”的人設“坍塌”了?在中國拿一個博士到底有多難?

在這裡很多人可能更加關心的問題就是拿一個博士到底有多難?中國教育界有一句話就做“:易進難出”其實這句話無論是在大學還是在研究生期間都是非常適用的,想想看高考的時候,我們真的非常痛苦的備考而一旦進入大學的話,我們就開始懶散了起來。研究生也是不例外的,考研的時候無非就是人生的第二次高考。

“翟博士”的人設“坍塌”了?在中國拿一個博士到底有多難?

近十年以來中國的博士畢業人數大概也就50萬人次左右,招生大概是在69.8萬人,招生人數遠遠大於50萬人,也就是說至少有10萬人是不能夠讀博士的。讀博士難的同時,想要博士畢業也是不容易的?中國目前博士能夠畢業的就只有區區的56%的比例將近一半的人不能夠畢業。中國本科生畢業率高達85%,不得不佩服地就是拿到博士學位的人確實是“人才”中的“人才”。近年來研究生和博士延遲畢業的原因無非就是學分沒有修夠或者是畢業論文沒有按時完成,還有就是其他的原因。博士論文大概是在7萬字左右,如果不能夠抄襲的情況下沒有傑出的寫作能力,這一點對於學生來說,想要完成這樣的任務真的有點吃力。

比起學業上的困難,讀博更大的成本還在於博士的生活成本也很高,讀博期間學生的年齡基本到了25歲左右,應該是成家立業的時期。自己還處在學習的階段,讀博還需要一筆不菲的經費(看專業而定)。讀博的津貼是非常少的只有區區的幾千塊錢,大學生最大的開銷就是買書,幾百塊錢真的買本書也不夠呀。

不過有些讀博還是比較容易的,比如說下面的這位:

金庸在香港中文大學演講,

人問到他去劍橋讀博士的事情。他就講去讀有多難,首先是校長說,給他的榮譽文學博士其實很高級,比教授都高,沒必要再劍橋的博士,後來幾經波折學校同意了。

但是要過學術委員會的會,人家問金庸研究啥課題,課題不好還是不能來。金庸說,中國學界很人認為土耳其人是突厥被漢人打走以後形成的。他想研究這個是真是假。結果一個教授起來巴拉巴拉說了一通,然後問金庸的意見,金庸說我沒懂。教授就說,我說的是土耳其語,你不懂土耳其語,你怎麼研究這個問題,三四年時間你學好土耳其語都不夠,還怎麼研究課題。

金庸就說,那我寫過大理的書,當地也送給我了一些古書,我研究大理的歷史吧,寫本書。另外一個教授起來巴拉巴拉說了一通,然後問金庸的意見,金庸說我沒懂。教授就說,我說的是西藏話,你不懂西藏話,大理國是西藏一手扶持的,你怎麼研究啊?

金庸就說,我去西安的時候,現在新的考古發現,太子東宮的位置跟以前歷史記載的不同。所以,我認為玄武門之變問題。東宮離皇宮很近,埋伏在玄武門沒意義。結果教授們說,這個觀點以前沒,這個課題可以做。於是金庸就順利進劍橋讀博士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