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叫“底盤松散”,為什麼有些車開起來會感覺“底盤松散”?

我們常聽到一些接觸汽車比較多的“老司機”會說某某系車“底盤松散”,某某系的車底盤就紮實。

比較典型的一些說法就是德、美系的汽車底盤就比較紮實,日、韓系的汽車就會有點鬆散。

另外有些比較著名的車評人甚至也會評價說某些車輛,開幾年之後底盤就鬆散的不像樣。

第一種情況,最容易帶給人“底盤松散”的感受是來自於底盤的故障和異響

由於汽車是一種動態的機械產品,其底盤就是最直接的,參與到路面與乘坐者之間震動隔絕與轉化的結構部分。

而底盤部分的零部件又非常的多,其質量與互相之間的良好配合,則關係到了底盤對震動吸收的關鍵。

我們看到底盤上不少結構支撐部件都是一些看似弱不禁風的衝壓鐵片組成的,它的堅固度和耐久度對汽車的行駛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一旦車輛在駕駛的過程中不注意,出現一些磕碰、託底或撞擊,就會使這些零件產生一些變形或者曠量,就容易引起底盤異響、顛簸等鬆散的表現。

一些高檔車會在底盤部分使用大量的鍛造鋁合金部件,鋁合金的好處自然是更加堅固、不易變形並且減輕重量,使汽車的行駛品質能夠始終保持在一個較高質量的水平。

不過鋁合金零件也不是沒有缺點,當它受到撞擊後更傾向於裂縫而不是變形,這反而會帶來行車安全方面的隱患。

受制於成本控制,我們絕大多數的汽車還是使用的鐵部件,但隨著汽車的檔次不同,其質量也是不同的。

所以,在一些經濟型的廉價車型上,行駛若干年之後,就更容易發生底盤松散的情況。

另外有些特殊情況,不是由底盤引起的,比如方向機部分,甚至發動機護板、擋泥板等易鬆弛的部分,也都會帶來異響等鬆散的感覺。

總之,這第一種“底盤松散”的原因是由故障引起的,是可以通過維修得到改善的。

第二種情況,避震器所帶來的感受不同

先要說明的是,這裡所指的避震器帶來的鬆散感覺並不是說它壞了,而是各個汽車廠商一出廠就是這個樣子的。

我們通過一張動圖來簡單瞭解一下避震器的工作原理。

當汽車在過坑窪的時候,減震彈簧的伸縮可以幫助抵消車身的起伏,但是彈簧在壓縮變形之後會迅速的回彈回來,這時候在彈簧上面再加一個類似注射器的那種充滿油液的套筒裝置,就可以極大的消減掉彈簧的回彈的力度和速度。

這樣當我們乘坐汽車過坑窪的時候,就不會感覺有太多的車身起伏和晃動了。

所以說,評價一輛車減震的好壞,往往會用“乾淨利索”、“回彈餘震少”等形容詞。

但是這裡就有一個矛盾之處:避震器如果回彈餘震過小,在過大的坑窪的時候就會給人一種硬碰硬的撞擊感覺:而要想達到更大的伸縮量和更軟的感覺,回彈餘震往往就難以抑制的乾淨。

總之就是,舒適性與支撐性不可兼得。

當然,如果汽車廠商的調教能力比較強,就會兼顧到最常遇到的路況所需要的合適柔韌性。

這裡,就涉及到了一個“調教風格”的問題,有經驗的老司機在開不同的車走同樣路段的時候,會感受到其中的細微差別,有些車的避震器調教的偏軟一點,回彈餘震往往會多一些,因此就會傳遞出去這樣的一類說法:

“德、美系的汽車底盤就比較紮實,日、韓系的汽車底盤就會有點鬆散”

其實這類汽車調教風格方面的評價,往往都是一些主觀感受。

而恰恰是,我們每個人內心裡的主觀感受和評判標準都是不同的,因此也就造成了一些困惑,把這些“底盤松散”的概念搞的雲遮霧繞,讓人摸不著頭腦。

一些相似感受的人群往往會助長這種聲音,加深這種認同。

而另外一些更從自身感受出發的人就會迷茫,怎麼就鬆散了呢?區別在哪呢?

第三種情況,橡膠襯套性能褪化

汽車底盤上面的橡膠襯套是一種非常不起眼的小東西,並且它們在汽車底盤上往往安裝的比較隱蔽。

而恰恰就是這個小東西,對乘坐體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們看到,汽車橡膠襯套是用在底盤活動部件與剛性車身連接位置的,是汽車底盤最後一道震動的隔絕牆。

因此它的好壞對乘坐感受的影響是很大的。

所有的那些汽車底盤“紮實、厚重”的感覺,那種“怦、怦”過減速帶的感覺,都是由這個小東西傳遞給你的。

而正是這個小小的橡膠零件,也是非常具有技術含量的,它不光是橡膠構成的,其內部,是充滿了油液的!

隨著橡膠部件的擠壓變形,油液在其內部還有一套複雜的運動迴路,用以吸收那些巨大的衝擊力量。

因此,它的好壞,對汽車的行駛品質具有非常關鍵的作用。

我們常說的某些車比較挑路面,遇到比較粗糙的路,噪音就會變大,實際上跟這個橡膠襯套也是有關係的。

同樣是受制於成本,各種檔次不同的車型,所用到的這個汽車橡膠襯套的質量也是不同的,其壽命自然也是有差異。

某些車開幾年下來,會感覺底盤變得鬆散,往往就是這些壽命比較短的橡膠部件的性能開始褪化了,想要提前退休了。

最後,關於客觀與主觀

底盤松散的問題,我想可以分為客觀與主觀兩方面來看待。

其一,客觀方面,就是底盤的褪化問題。

這關係到成本問題、質量問題。有些廉價車型使用的年頭多了,如果平時的路況比較差再加上一些粗暴駕駛的話,底盤褪化是可以預見的,鬆散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其二,就是主觀因素了。

對於一些新車形成的所謂”底盤松散"的評價,這就是純個人的主觀感受了。

我們在選車、用車方面,其實更應該關注第一種情況,首先應該在買車的時候就避免選擇那些車況褪化比較快的車型。

而簡單的就把“底盤松散”的定義套在某某系車型上並不可取!

這種主觀的感受,用“濾振特性”這個詞應該是更準確一些。

那些“紮實、厚重”或者“單薄、鬆散”的感覺,說白了就是那些彈簧和橡膠件帶給你的感覺,跟我們所指的那些底盤故障引起的”松、散“表現不應該看作一回事!

最後,關於“底盤松散”你有什麼感受呢?歡迎評論和網友一起探討!

如果您喜歡,就請動動手指關注並轉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