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孫楠的現任妻子說:女兒不是工具,何況你還是個後媽!

最近,孫楠和他的妻子潘蔚很是高調,他們十年後第一次公開面對媒體,引發了非常大的爭議。潘蔚為了新書做宣傳,接受自媒體的採訪說,他們為了孩子的教育,從北京搬去徐州,租了一套房子,一個月租金700元。

我想對孫楠的現任妻子說:女兒不是工具,何況你還是個後媽!

這條新聞有兩個槽點:700元租金和“為了孩子的教育,搬去徐州”。現在輿論的焦點都已經聚焦在了後者,管你租金多少,孩子的教育才是最應該關注的,尤其那個孩子還是後媽帶的!

眾所周知,北京是優質的醫療和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地方,徐州究竟藏了什麼好學校,如此吸引潘蔚帶著全家前往呢?

潘蔚帶著丈夫和前妻的孩子(買紅妹的大女兒)就讀的是一所傳統文化學校,只具備培訓班資質,沒有辦學資格,沒有學歷,不能參加高考。

我想對孫楠的現任妻子說:女兒不是工具,何況你還是個後媽!

該學校門口,立了個“孔子”

教育不是價值的綁架!

根據採訪的內容,和她出的新書可以看出潘蔚這幾年沉迷於中國傳統文化,在她的成功帶領下,全家人都被她變成了“古代人"。在看看這位國學倡導者的言論:

潘蔚說:“好女人一旺旺三代,一個家庭教養出一個好女孩,讓她自幼懂得做女兒做妻子做母親,那這個家庭才能因為這個女孩而得利!”

我就想問問:一個女人,她活的意義,就只是為了成為乖順的女兒、別人家的好媳婦和孩子的好母親嗎?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應該首先成為自己嗎?女孩不是他人的工具,她首先應該做自己的主人!一個女人的價值也不是僅僅通過家庭和孩子來實現的!

再來看看這個學校裡設置的精品課程,其中有一個課是“女紅”,潘也擔任此課的老師:

我想對孫楠的現任妻子說:女兒不是工具,何況你還是個後媽!

該課的介紹裡說:“從年少起練習女紅,是為日後女性持家奠定基礎,相夫教子,經營家庭,是女子一生最重要的責任。”

什麼?女子一生最重要的責任,就是生孩子、養孩子、照顧丈夫,像個蠟燭燃燒自己,完全奉獻自己,照亮別人?現在都9102年了,怎麼還會有如此女奴的思想?是不是就差裹小腳,讓女子足不出戶了?

在採訪中,可以看到潘蔚自己也沉迷於國學其中,不但放棄了原有的職業,舉家遷移至此,還擔任該校的老師,出相關的書籍。換句話說,她並不是為了孩子的教育,選擇來徐州,而是為了成就自己。

每個孩子的到來,都有自己的使命。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他們還未能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的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給他更多選擇的可能性和傾聽他內心的聲音,而不是用自己的價值觀去綁架孩子。

你信仰或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這不代表你的孩子的想法!

教育要讓孩子適應這個社會

我大概查了一下,這個學校裡的課程設置,有分別面向幼兒、青少年、成人的不同年齡段人群的課程。買紅妹的大女兒就讀的應該是以下這個課程:

我想對孫楠的現任妻子說:女兒不是工具,何況你還是個後媽!

這個孩子是在15歲初中畢業之後來這裡就讀的高中,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到這些課程設置完全的偏科,有關數理化等科學相關的課程一概沒有。(不過,我覺得國內高中的數理化教育還有很大的空間提升)潘蔚自己也說了:“我不是否定數理化的學習,我是說,僅僅學習這些是不夠的,

教育還要讓孩子們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

這話我真的不愛聽,讓孩子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這難道不是滲透在生活裡的一點一滴嗎?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都說了:“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社會生活中就有非常生動的教材和課堂,為什麼要單獨把孩子放進一個閉塞的環境裡,接受已經完全和社會脫節的教育呢?

我並不反對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但是對於這種本末倒置的極端做法非常質疑,現在熱極一時的“國學”教育可以學,但是它只能作為我們體系教育的補充教育,而不是替代品。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孩子和這個社會有聯結,成為適應這個社會的人,而不是整日活在真空裡,每天陽春白雪,吟詩作對,做做女紅。

我也有一個女兒,我和先生非常愛她。對於女兒,我們不會為她的未來畫藍圖,更不會用工具屬性的目標來培養她。

她就是她,獨一無二。我們希望她在成為社會人之前,首先學會做自己,要成為一個自強自立、自尊自愛的現代女性,有自己的價值追求,同時為社會創造價值。

在北師大學了七年教育學,在教育和媒體圈裡混跡了六年;

在這裡,想和你分享更多科學、有趣的育兒方法與經驗;

一個想要發光發熱的媽媽,關注我,感受我的光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