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对孙楠的现任妻子说:女儿不是工具,何况你还是个后妈!

最近,孙楠和他的妻子潘蔚很是高调,他们十年后第一次公开面对媒体,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潘蔚为了新书做宣传,接受自媒体的采访说,他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从北京搬去徐州,租了一套房子,一个月租金700元。

我想对孙楠的现任妻子说:女儿不是工具,何况你还是个后妈!

这条新闻有两个槽点:700元租金和“为了孩子的教育,搬去徐州”。现在舆论的焦点都已经聚焦在了后者,管你租金多少,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应该关注的,尤其那个孩子还是后妈带的!

众所周知,北京是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徐州究竟藏了什么好学校,如此吸引潘蔚带着全家前往呢?

潘蔚带着丈夫和前妻的孩子(买红妹的大女儿)就读的是一所传统文化学校,只具备培训班资质,没有办学资格,没有学历,不能参加高考。

我想对孙楠的现任妻子说:女儿不是工具,何况你还是个后妈!

该学校门口,立了个“孔子”

教育不是价值的绑架!

根据采访的内容,和她出的新书可以看出潘蔚这几年沉迷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她的成功带领下,全家人都被她变成了“古代人"。在看看这位国学倡导者的言论:

潘蔚说:“好女人一旺旺三代,一个家庭教养出一个好女孩,让她自幼懂得做女儿做妻子做母亲,那这个家庭才能因为这个女孩而得利!”

我就想问问:一个女人,她活的意义,就只是为了成为乖顺的女儿、别人家的好媳妇和孩子的好母亲吗?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应该首先成为自己吗?女孩不是他人的工具,她首先应该做自己的主人!一个女人的价值也不是仅仅通过家庭和孩子来实现的!

再来看看这个学校里设置的精品课程,其中有一个课是“女红”,潘也担任此课的老师:

我想对孙楠的现任妻子说:女儿不是工具,何况你还是个后妈!

该课的介绍里说:“从年少起练习女红,是为日后女性持家奠定基础,相夫教子,经营家庭,是女子一生最重要的责任。”

什么?女子一生最重要的责任,就是生孩子、养孩子、照顾丈夫,像个蜡烛燃烧自己,完全奉献自己,照亮别人?现在都9102年了,怎么还会有如此女奴的思想?是不是就差裹小脚,让女子足不出户了?

在采访中,可以看到潘蔚自己也沉迷于国学其中,不但放弃了原有的职业,举家迁移至此,还担任该校的老师,出相关的书籍。换句话说,她并不是为了孩子的教育,选择来徐州,而是为了成就自己。

每个孩子的到来,都有自己的使命。他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在他们还未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时候,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给他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和倾听他内心的声音,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绑架孩子。

你信仰或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这不代表你的孩子的想法!

教育要让孩子适应这个社会

我大概查了一下,这个学校里的课程设置,有分别面向幼儿、青少年、成人的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课程。买红妹的大女儿就读的应该是以下这个课程:

我想对孙楠的现任妻子说:女儿不是工具,何况你还是个后妈!

这个孩子是在15岁初中毕业之后来这里就读的高中,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这些课程设置完全的偏科,有关数理化等科学相关的课程一概没有。(不过,我觉得国内高中的数理化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提升)潘蔚自己也说了:“我不是否定数理化的学习,我是说,仅仅学习这些是不够的,

教育还要让孩子们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

这话我真的不爱听,让孩子知道感恩、孝道和惜福,这难道不是渗透在生活里的一点一滴吗?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都说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社会生活中就有非常生动的教材和课堂,为什么要单独把孩子放进一个闭塞的环境里,接受已经完全和社会脱节的教育呢?

我并不反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对于这种本末倒置的极端做法非常质疑,现在热极一时的“国学”教育可以学,但是它只能作为我们体系教育的补充教育,而不是替代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和这个社会有联结,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人,而不是整日活在真空里,每天阳春白雪,吟诗作对,做做女红。

我也有一个女儿,我和先生非常爱她。对于女儿,我们不会为她的未来画蓝图,更不会用工具属性的目标来培养她。

她就是她,独一无二。我们希望她在成为社会人之前,首先学会做自己,要成为一个自强自立、自尊自爱的现代女性,有自己的价值追求,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北师大学了七年教育学,在教育和媒体圈里混迹了六年;

在这里,想和你分享更多科学、有趣的育儿方法与经验;

一个想要发光发热的妈妈,关注我,感受我的光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