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查良鏞生於1924年3月10日,是浙江海寧人。查良鏞於1940年代後期移居香港,其後以筆名“金庸”著作多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如《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等,其作品更屢被翻拍,成為幾代中國人的永恆記憶。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

幾乎每一箇中國人心底都有武俠情結,做著武俠夢長大的孩子,無不渴望有朝一日真的能青衫仗劍,壯懷激烈。而這其中,斷然少不了的是金庸老爺子的筆下江湖。喬峰、楊過、一陽指、乾坤大挪移、金蛇劍、屠龍刀……感覺我的成長之路就是一個完整的江湖。那麼,在這個少年夢的江湖裡,又有哪些是發生在山西的恩怨情仇?一起來看。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笑傲江湖》中的恆山

《笑傲江湖》中有恆山派,見性峰為恆山派總部所在。在令狐沖做恆山掌門前,恆山和峨眉山一樣,也是女人山。

《笑傲江湖》可能是金庸先生影響最深遠的一部作品,可以確定是金庸先生對山西貢獻最大的作品,看過《笑傲江湖》的讀者誰不知道恆山派啊?

《笑傲江湖》至少已被翻拍過12次,霍建華、李亞鵬、許冠傑、李連杰、呂頌賢、周潤發、陳曉、何寶生、李解、張學友、林青霞、陳喬恩等曾分別飾演過令狐沖、林平之和東方不敗這三大主角。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6版《笑傲江湖》,呂頌賢飾令狐沖,在許多TVB迷眼中,它是最經典的《笑傲江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0年臺灣版《笑傲江湖》,任賢齊、袁泳儀分飾男女主角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0年新加坡版《笑傲江湖》,馬景濤、范文芳分飾男女主角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1年央視版《笑傲江湖》,李亞鵬、許晴分飾男女主角,這是央視第一部武俠劇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1年央視版《笑傲江湖》似乎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在恆山實地取景的《笑傲江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13版《笑傲江湖》,有觀眾稱霍建華為最帥令狐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最新的丁冠森版令狐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除了電視劇,《笑傲江湖》多次被搬上大銀幕,1984年的周潤發版令狐沖被譽為最瀟灑令狐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0年的許冠傑版令狐沖被譽為最成功令狐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2年的李連杰版令狐沖被譽為最俊朗令狐沖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在本小編心目中,李連杰是最經典的令狐沖


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恆山

  《笑傲江湖》中的懸空寺

懸空寺是恆山最為奇妙的建築,《笑傲江湖》中令狐沖就是被啞婆婆綁在懸空寺。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懸空寺

懸空寺靠西面東,儼若精巧、別緻、玲瓏剔透的玉雕懸於一幅巨大的屏風上。寺內共有殿宇樓閣40間。南北有三簷歇山頂危樓聳起,對峙而立,由低向高三層疊起,離地百餘尺,附於絕壁上,三面環廊國抱、六座殿閣,相互交叉,飛架棧道相連,高低錯落,木製樓梯溝通,遷回曲折,構思佈局妙不可言、整個寺面似虛而實,似危而安,實中生巧,危裡見俏,能讓你體會到一種在國內其它寺廟體會不到的奇險感。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印象中,各部《笑傲江湖》均沒有在懸空寺取過景。不過,有一部被奉為經典的新加坡武俠劇《蓮花爭霸》在懸空寺實景拍攝過,這部武俠劇的主要情節,由古龍先生的《流星·蝴蝶·劍》和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揉合而成。

《神鵰俠侶》中的風陵渡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風陵渡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古人”。在《神鵰俠侶》裡,風陵渡是郭襄(郭靖的小女兒)與楊過邂逅的地方。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神鵰俠侶》的翻拍次數並不遜於《笑傲江湖》。這是1960年電影版《神鵰俠侶》,左一飾演楊過的,是謝霆鋒的父親謝賢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76版的《神鵰俠侶》,觀眾對此劇知之甚少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83年邵氏電影公司出品的《楊過與小龍女》,飾演楊過的是張國榮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83年劉德華、陳玉蓮版的《神鵰俠侶》,因男女主角相貌般配,劉德華將楊過狂傲不羈、不畏世俗的性情展現的淋漓盡致,陳玉蓮飾演的小龍女白衣翩翩,不食人間煙火的氣質刻畫的入木三分。同時該劇劇情基本符合原著,在香港創收視率記錄,是電視劇版中改編得最為成功的一次。金庸多次說過最滿意劉德華和陳玉蓮版的《神鵰俠侶》,稱83版《神鵰俠侶》很有其小說的味道。小編心目中最經典的小龍女正是陳玉蓮。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84年臺灣版《神鵰俠侶》,孟飛、潘迎紫飾演男女主角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5年古天樂、李若彤版《神鵰俠侶》,被眾多觀眾奉為經典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8年新加坡李銘順、范文芳版《神鵰俠侶》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8年臺灣任賢齊、吳倩蓮版《神鵰俠侶》,這是史上唯一的黑衣版小龍女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6年黃曉明、劉亦菲版《神鵰俠侶》,也受到了眾多觀眾的追捧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14年陳曉、陳妍希版《神鵰俠侶》,這可能是史上最月半小龍女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18版《新神鵰俠侶》即將上演,有人期待嗎?


風陵渡,在山西省芮城縣西南端,距縣城30公里,與河南、陝西省為鄰。風陵渡正處於黃河東轉的拐角,是山西、陝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華北、西北、華中三大地區之界。自古以來就是黃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來,風陵渡作為黃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過這裡,走入秦晉。金人趙子貞《題風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氣自全。雲山連晉壤,煙樹入秦川。”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很多人因為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而知道了風陵渡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風陵古渡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俯瞰風陵渡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風陵渡黃河大橋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風陵渡火車站

《神鵰俠侶》中的運城鹽池

黑龍潭 《神鵰俠侶》中,楊過在山西南部的黑龍潭捉九尾靈狐,九尾靈狐的主人瑛姑就隱居黑龍潭。書中描寫黑龍潭時,說“方圓七八里內草木不生。黑龍潭本是一座大湖,後因水源乾枯,逐年淤塞,成為一片汙泥堆積的大沼澤”。而晉南今運城地區,確有“大泥沼”,即著名的鹽池。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運城鹽池

運城鹽池南依中條山脈,形狀宛如一個天然沐盆。前代詩人稱它是“平浦橫拖一匹練”。鹽池所出產的鹽,是水滷經日光曝曬而成,顏色潔白,質味純正,雜質少,並含有多種鈉鈣物質。運城鹽池是全國有名的產鹽地之一。


《天龍八部》中的雁門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天龍八部》中雁門關是一個發生悲劇的地方。蕭峰的父母在此被中原群豪阻殺,這一事件是全書重要的邏輯起點,人生悲劇由雁門關這次意外開始,以雁門關懸崖自殺而結束。蕭峰眼中的雁門關:但見東西山岩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果然是個絕險的所在。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7版《天龍八部》,黃日華成為最經典的喬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3版《天龍八部》,彙集了胡軍、林志穎、高虎、劉亦菲、陳好、劉濤等明星,絕對的良心作品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13年鍾漢良版《天龍八部》

雁門關,位於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代縣縣城以北約20公里處的雁門山中,是長城上的重要關隘,以“險”著稱,被譽為“中華第一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與寧武關、偏關合稱為“外三關”。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九塞尊崇第一關”等美譽。雄關依山傍險,高踞勾注山上,古稱勾注山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07年法國漢學家沙畹拍攝的雁門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修復之前的雁門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修復之後的雁門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雪後雁門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雁門關,雁飛出其間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雁門關景區裡的蕭峰跳崖處石碑,請儘量忍住不要笑場


《鹿鼎記》中的娘子關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娘子關 《鹿鼎記》第三十八回《縱橫野馬群飛路,跋扈風箏一線天》中,建寧要做大元帥,去打番邦。康熙笑道:“你不肯讀書,跟小桂子一般的沒學問,就淨知道戲文裡的故事。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子平陽公主,她做元帥,統率的一支軍隊,叫做娘子軍,她駐兵的關口叫娘子關,厲害得很。”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84年梁朝偉、劉德華版《鹿鼎記》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1998年陳小春版《鹿鼎記》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2008年黃曉明版《鹿鼎記》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值得一提的還有1992年的電影版《鹿鼎記》,周星馳飾演韋小寶

娘子關為中國萬里長城著名關隘,位於山西平定縣東北的綿山山麓。現存關城建於明代並有萬里長城第九關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臨下,建有關門兩座。東門為一般磚券城門,額題“直隸娘子關”,上有平臺城堡,似為檢閱兵士和瞭望敵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臺、點將臺、洗臉盆、避暑樓等十多處景點,傳說為當年平陽公主駐防時所建。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日本《北支》雜誌1940年第9期上的娘子關照片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至今仍在使用的正太鐵路娘子關站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娘了關關城南門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娘子關關城南門的文保碑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俯瞰娘子關

《鹿鼎記》中的五臺山

五臺山 《鹿鼎記》中,老皇爺順治在清涼寺剃度,韋小寶去五臺山護駕救主。從韋小寶所遇的海大富始,兩朝皇帝、真假太后、前明公主、江湖豪客、少林方丈、西藏活佛、御前侍衛、販夫走卒都出現在五臺山,又被稱作“清涼山”。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並列為首位。五臺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據《名山志》記載:“五臺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臺,故曰五臺。”

金庸的作品中還有這些山西元素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山西元素,除了上述地點之外,還有以下這些。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金代元好問雁丘詞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神鵰俠侶》中,李莫愁的反覆吟頌使《雁丘詞》被大家熟知

太原汾河公園裡,隱藏著一處名為雁丘的景點。當年,金末元初的著名學者元好問在參加科舉考試的途中來到太原,就在汾河岸邊,他路遇一位張網捕雁的農夫,農夫告訴他,早晨在河灘上網到兩隻大雁,農夫殺掉其中一隻後,另一隻脫網逃走的大雁在空中悲鳴哀叫,始終不願離去,最後竟然一頭撞向地面殉情而死。聽完農夫的訴說,元好問唏噓長嘆,向農夫買下了這兩隻大雁,將它們埋葬在汾河岸邊,用石塊壘起一座墳丘,稱之為“雁丘”。與元好問同行的學子們紛紛賦詩,元好問也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雁丘辭》:“恨人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景,隻影為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臺依舊平楚。招魂楚些嗟何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恨,來訪雁丘處。”遺山先生畢竟是大家手筆,同樣感天動地的題材,同行者的詩作早已被人們淡忘,唯有他的《雁丘辭》傳唱至今,到了現代,更是通過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而成為千古不朽的愛情絕唱。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汾河公園雁丘景點,鐫刻著元好問的《雁丘辭》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太原舞蹈團演出的大型現代舞劇《雁丘詞》

█ 視頻:雁丘詞

永樂宮原名為“大純陽萬壽宮”,因建於芮城縣西南二十餘公里的永樂鎮,因而被稱為永樂宮,它是道教全真派的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永樂宮三清殿,又稱無極之殿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精彩絕倫的永樂宮壁畫朝元圖局部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重陽殿

重陽殿內的壁畫以49幅全景連環畫的形式,展示了王重陽從降生到點化七真人出家、創立全真教的傳奇故事,是研究道教發展史的重要資料。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重陽殿內王重陽與全真七子壁畫,耿知騫拍攝

現代人知道王重陽和全真七子,更多的是來自於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只是這些歷史人物在小說中被賦予了藝術的創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電視劇中的全真七子形象

重陽殿內,供奉著王重陽與全真七子的塑像,全真七子分別是馬鈺、丘處機、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劉處玄、孫不二,看過金庸小說的遊客對他們的名字都不陌生。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金庸遠去,盤點大師筆下的山西聖地


█ 全國規模最大的太原龍山道教石窟

龍山石窟主要由元代道士披雲子宋德方歷時五年而成。宋末元初,王重陽創立的道教全真派在蒙古統治者的扶持下全面興起於中國北方,宋德方就是當年邱處機謁見成吉思汗時的十八名隨行弟子之一。龍山石窟的人物,有元始天尊等道教先祖,也有王重陽的七位弟子也就是金庸筆下的“全真七子”,宋德方也沒有忘記為自己留下一尊臥像來陪伴祖師與師長。長約一米七的披雲子臥像頭東腳西,向南側臥,泰然安祥,史稱“披雲子臥化之地”,其實這是一種名為“玉龍盤體法”的道家用氣修煉之法,大概也就是《射鵰英雄傳》中馬鈺向郭靖傳授的全真派內功吧。

除此之外,大家還知道金庸作品中與山西有關的元素嗎?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