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歷史上有些人、事、物總會在機緣巧合下站到風口浪尖上,真相也隨著時間碎落滿地。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蒲安臣

在晚清外交史上,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蒲安臣,絕無僅有的既擔任過美國駐華公使又擔任中國使節的一位美國人。這樣一段雙重外交經歷可謂傳奇。

來到中國前,他是一名廢奴運動的急先鋒

1820年,蒲安臣出生於美國紐約州一個拓荒者家庭。26歲從哈佛大學法學院畢業後,他在波士頓擔任律師,並開始投身政治。33歲當選為馬薩諸塞州參議員,35歲又當選為美國國會眾議院議員,並連任三屆國會議員,成為國會外交委員會委員,專門負責外交事務。

蒲安臣所處的時代,正是美國廢奴運動高漲時期,要求廢除南方奴隸制的聲浪此起彼伏。為了反對奴隸制,1854年34歲的他與反奴人士聯合起來成立了一個新的政黨——共和黨,併成為了共和黨的骨幹成員。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左一林肯、右一黑奴

1856年南方奴隸制代表布魯克斯在國會用柺杖攻擊了反黑人奴隸制的參議員薩姆,導致薩姆失血過多昏迷。野蠻的行為讓蒲安臣嚴厲斥責,隨後,布魯克斯向蒲安臣下戰書,要求進行步槍生死決鬥。36歲的蒲安臣欣然應戰,布魯克斯臨戰卻畏懼了,連面都沒敢露。

隨後蒲安臣積極助選林肯競選美國總統,為了感激蒲安臣任命他擔任首任駐華公使。

如何成為雙重外交官

1862年42歲的蒲安臣以美國駐華公使的身份來到中國時,英、法、俄等與清政府有條約關係的國家也相繼派出了駐華公使,蒲安臣與這些國家的公使共同構成了中國近代史上首批駐華公使。

在歐美公使中,誰對清政府的政治影響最深,與其外交關係最好,非蒲安臣莫屬。這主要是蒲安臣擔任駐華公使的幾年間,貫徹了美國對華外交中的“合作政策”。所謂合作政策,就是與清政府搞好外交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維護清政府的利益,遇有爭端,通過外交方式解決,反對訴諸武力。蒲安臣給清政府留下的印象相當不錯,給清政府解決了不少麻煩事。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恭親王奕訢與《天津條約》簽訂

1867年底,47歲的蒲安臣駐華公使任期屆滿將要回國述職,總理衙門特意為這位相處五年的老朋友舉行了宴會為其餞行。在席間,蒲安臣對恭親王奕訢表示,日後如果外交遇到問題,可以找他幫忙。蒲安臣的態度,讓奕頗為歡喜。10年前1858年的《天津條約》到了修約之年。恭親王正想派出一支使團出訪歐美,可苦於沒有合適的人選擔任使臣,清朝官員對洋人既恥辱又恐懼厭惡,又不懂外交禮節。而蒲安臣主動表示願意領銜為清政府出使,則少了這些麻煩。

奕訢給兩宮太后上了一道“請求讓蒲安臣作為使臣出使歐美”的摺子。最後兩宮太后準了奕的摺子,任命蒲安臣為辦理中外交涉事務大臣,還派了兩位中國官員——海關道志剛、禮部郎中孫家谷,“協助”蒲安臣工作,三人平級。同時任命英國使館翻譯柏卓安為左協理,海關總稅務司法籍職員德善為右協理。這五人為使團的主要成員。隨從主要是京師同文館的學生,帶著他們就是去歐美開拓眼界,增長見識,將來能為國家的外交效力。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晚晴首支使團

總理衙門告訴蒲安臣,在訪問歐美期間,遇事需要和兩個中國官員商量,並要報總理衙門批准。總理衙門對皇帝報告說:“凡於中國有損之事,令其力為爭阻;凡於中國有益之事,令其不遽應允,必須知會臣衙門覆準,方能照行。在彼無可擅之權,在我有可收之益。倘若不能見效,即令辭歸。”

代表清廷的“外國使臣”

萬事俱備後,48歲的蒲安臣使團一行三十餘人於1868年2月25日從上海乘坐“格斯達哥里”號輪船出發,開啟了歐美訪問之旅。為了這次開天闢地的訪問,作為清政府外交使節的蒲安臣還特意製作了一面黃色的代表清廷的國旗,俗稱黃龍旗。旗子鑲藍邊,中間是長一尺三、寬二尺的龍,這也是代表古老中國在外交場合出現的第一面國旗。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復原旗

蒲安臣將訪問第一站放在了太平洋對岸的美國,其中的政治考量不言而喻,他希冀在自己的祖國打響訪問的第一炮,為使團的未來之旅迎來一個好的政治開端。4月初,使團抵達美國舊金山受到當地民眾的熱烈歡迎,5月初,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為蒲安臣使團舉行了歡迎宴會。在歡迎宴會上,蒲安臣發表了熱忱的演講,向美國人表達了中國要求獨立自主的渴望,他說:“我希望中國的自主可以保存,獨立獲得保障,我希望中國可以得到平等,中國也可以以平等權利施之與你們……中國是一個偉大的、高尚的民族,他具備一個輝煌民族所有的一切條件。”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中美簽訂《蒲安臣條約》

首先,蒲安臣一行到達了美國華盛頓,他們先後拜會了美國國務卿西華德和總統約翰遜。7月28日,蒲安臣在沒有和中方人員商議的前提下,擅自與美國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續增條約》即《蒲安臣條約》。在晚清政府與歐美強國簽訂的諸多條約中,《蒲安臣條約》是唯一一部沒有武力威脅下,在主權平等前提下籤訂的條約。因此該條約號稱是中國近代史上首個對等條約。雖然蒲安臣簽約未經清政府同意,但清政府權衡利弊後還是批准了《蒲安臣條約》。

隨後在英國,使團得到了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接見,英國發表聲明表示:英國無意採取武力向清政府施壓,但清政府必須履行業已簽定的條約等等。在德國,鐵血宰相俾斯麥表示支持蒲安臣的合作政策,強調中國的國家統一。

1870年2月23日在訪問俄國期間蒲安臣感染肺炎醫治無效病逝於俄國聖彼得堡,終年50歲。3月22日清政府得知蒲安臣病逝的消息後,授予其一品官銜、撫卹金一萬兩白銀,恭親王奕還特意到駐美使館進行弔唁。

中國首位外交官竟然是位美國人

中國幼童赴美留學

從外交結果看,蒲安臣使團的這次11國訪問除了簽訂《蒲安臣條約》之外,成果基本上是乏善可陳的,使團更多的是停留在開眼界見世面、認知國際外交舞臺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的層面上。作為晚清政府首次正式外交出訪的帶領者,蒲安臣也有功勞。第七條規定,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時,美國需照相待最惠國人民對待,為後來自批中國幼童赴美留學打下了堅定的法律基礎。並且為清政府在19世紀70年代正式派出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進行了一次外交預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