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生育自由本應是人權自由的一部分。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作者 | 新商君

來源 | 新時代商業報道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紀錄片《生門》劇照

8月14日,《新華日報》刊發題為《提高生育率:新時代中國人口發展的新任務》的文章。文中提到設立生育基金的設想,引起輿論軒然大波。

文中原話:“可規定40歲以下公民不論男女,每年必須以工資的一定比例繳納生育基金,並進入個人賬戶。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時,可申請取出生育基金並領取生育補貼。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賬戶資金則待退休時再行取出。”

簡單來說,就是生育二胎以上的家庭可以收到補助,這部分錢一部分出自財政,一部分來自其他沒有生育二胎的育齡家庭。

換句話說,作為有生育能力的年輕人,如果不生孩子,那麼就要為其他生了孩子的家庭貢獻撫養費。

當然,這不是最“驚世駭俗”的言論。

隨後一位政法大學的教授提出“未來不僅要設立生育基金制度來鼓勵生育,還要對丁克家庭徵收社會撫養費”。

生或者不生,儼然成為一大難題。

對此,新時代商業報道(ID:shangyebd)採訪了三個不同年齡階段的年輕人。或許從他們的言語中,我們能明白時代的變化與社會的發展,以及文明的進步與不可倒退。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85後

作為85後,王強看到這樣的新聞並沒有多大的震動。

“我去年完成了指標,生了兩個孩子。在深圳這種城市,壓力還是蠻大的。”邊說他邊看了下時間,他下午兩點上班,採訪時間還剩餘一刻鐘。

“我爸媽那輩,死活不讓生。我家有我和我弟弟兩個,也不存在養老和傳宗接代的壓力,倒是養育下一代的壓力挺大。國家能補助一些,當然好。”他邊說邊拿出手機計算器算了一筆賬,養兩個小孩一個月至少要支出6000左右,“我的小孩還都沒有上學,這些只是平常帶著他們去娛樂、買奶粉還有衣服什麼的支出”。

但是說起他的兩個孩子,他還是一臉笑意,“有孩子生活還是豐富很多”。說著說著,他竟然開始了“勸生”。

國家補助的問題,我只想說一點,想生的生幾個都不是問題,不想生的一個不會生。國家補貼只會是隔靴搔癢,真到發達國家的程度也是不可能的”。

結束採訪的時候,他得知我們的工作人員跟她老婆同齡,略帶幽默地說了一句“我老婆都有點後悔呢”……

與王強不同的是,他的同事李梅今年34歲,單身,且不打算結束單身狀態。

“我是獨生子女,父母只有我一個,我平時壓力就挺大的。工作家裡兩邊跑,照顧父母,我已經覺得力不從心了”,李梅皺起的眉頭間有著千絲萬縷的擔憂。

“我覺得現在的狀態還可以吧,如果以後結婚生小孩,我都不敢想”。她想了一下,“我還是覺得一個人生活舒服”。

“生育基金的新聞,你怎麼看呢?”當小編問起時。

她沉思了一會兒。“我爸當初一直想要個男孩,但是礙於政策,最後只生了我。如果我有個兄弟姐妹,可能我今天的狀態也會不一樣……”

從與她的交流中,我們獲知,她承擔著巨大的養老壓力與生存壓力,她對於外界的事情並不會過分關心,因為她自己的事情就已經忙不過來了。換句話說,她並不是不想談戀愛結婚,而是在一線城市的生活並沒有給予她足夠的時間。

“如果可以選擇,我不希望我是獨生的;那麼如果可以選擇,我不希望我老無可依,我也不希望被強迫。”或許,對於生不生這件事,我們應該有自己的選擇權。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90後

93年的宋佳已經開始籌備婚禮了,她告訴小編之所以這麼早結婚,其中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對方爸媽催得緊,想要抱孫子。

“我老公跟我同齡,他爸媽提早退休,閒著無聊。我想著早點生孩子早恢復,而且父母還可以幫著帶,挺好”。宋佳的臉上滿是新婚的喜悅。

“我周圍很多姐妹都結婚了,生了小孩,有的都生完二胎了,還是貌美如花。這種事吧,看自己,早結婚也好,不結婚也好。我屬於前者而已”。宋佳作為深二代,並沒有經濟壓力。相反,她反而有些羨慕那些早早兒女雙全的人。

與宋佳一起來的姐妹,也簡單跟我們聊了一下她對生育的看法。

“我已經有兩娃了,雖然很忙很累,但幸福感滿滿的”,說著,她曬出了自己兒女的照片。

“怎麼說呢,這事看自己吧。我姐姐就不願意生,怕疼又怕麻煩。我有個朋友也不願意生,因為還有房貸車貸沒還清”。

說到這裡,她停頓了一下“經濟基礎很重要”

90年的曾凡很早就“覺醒”了,“我不會養孩子,甚至不會結婚”。從他的談話中,我們得知,他之前在電臺工作,工作三年之後,花費所有積蓄出國留學,回來一直做著自由撰稿人的工作。

“我父母生了三個男孩一個女孩,當時家裡一貧如洗,老爸被抓去坐牢二十多天,全家人都在恐慌中度過。”他一邊描述著當年鄉村的貧瘠,一邊感慨著當年老百姓的無知與強悍的生命力。

“扼殺生命的時候不眨眼,渴望人口的時候貪婪嗜血”,他的臉上全是氣憤“這世道真TM可笑”。

“是人又不是國家的機器。生育基金的提法本身就是一種倒退。”尊重是曾凡一直提及的話題。

他口中所說的“尊重”,顯然不同一般,更多意義上是對歷史行進中文明進階的敬畏。

年輕人眼中的“二胎稅”: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

95後

房價是最好的避孕套,你說呢?”調皮的李力一開始就表達了自己對於生孩子等問題的看法。

“有條件就生,沒條件就不生嘛”。他說得輕描淡寫,彷彿這件事情如同他正在玩的“吃雞遊戲”,輸贏並不重要。

但他的女朋友卻發出了反對的聲音“最好還是不生,對女生影響太大了”。

在95後的世界裡,自我意識格外強烈。他們注重自我感受,尊重彼此的選擇,同時具備與時俱進的能力,能快速在互聯網的信息潮中找準興奮點。

“生育基金,扯淡嘛。”李力說“這是個人的自由。”

98年出生的傅笑正在上大二,他也參與了這次訪問。比較理性的他告訴我們他有一個小自己十歲的弟弟,他尊重父母的選擇像尊重所有人的生育權利一樣,當然,這包括生與不生。

“生育國家鼓勵,但不能強制”。他說畢竟這個問題有些遙遠,他的同齡人還在考慮要不要談戀愛。

“我們已經在摒棄‘上大學一定要談戀愛’這個說法,自由選擇吧,沒必要為了談戀愛而談戀愛。”

“同理,沒必要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18歲的傅笑說出的或許正是我們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