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生育自由本应是人权自由的一部分。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作者 | 新商君

来源 | 新时代商业报道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纪录片《生门》剧照

8月14日,《新华日报》刊发题为《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文章。文中提到设立生育基金的设想,引起舆论轩然大波。

文中原话:“可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进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行取出。”

简单来说,就是生育二胎以上的家庭可以收到补助,这部分钱一部分出自财政,一部分来自其他没有生育二胎的育龄家庭。

换句话说,作为有生育能力的年轻人,如果不生孩子,那么就要为其他生了孩子的家庭贡献抚养费。

当然,这不是最“惊世骇俗”的言论。

随后一位政法大学的教授提出“未来不仅要设立生育基金制度来鼓励生育,还要对丁克家庭征收社会抚养费”。

生或者不生,俨然成为一大难题。

对此,新时代商业报道(ID:shangyebd)采访了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年轻人。或许从他们的言语中,我们能明白时代的变化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文明的进步与不可倒退。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85后

作为85后,王强看到这样的新闻并没有多大的震动。

“我去年完成了指标,生了两个孩子。在深圳这种城市,压力还是蛮大的。”边说他边看了下时间,他下午两点上班,采访时间还剩余一刻钟。

“我爸妈那辈,死活不让生。我家有我和我弟弟两个,也不存在养老和传宗接代的压力,倒是养育下一代的压力挺大。国家能补助一些,当然好。”他边说边拿出手机计算器算了一笔账,养两个小孩一个月至少要支出6000左右,“我的小孩还都没有上学,这些只是平常带着他们去娱乐、买奶粉还有衣服什么的支出”。

但是说起他的两个孩子,他还是一脸笑意,“有孩子生活还是丰富很多”。说着说着,他竟然开始了“劝生”。

国家补助的问题,我只想说一点,想生的生几个都不是问题,不想生的一个不会生。国家补贴只会是隔靴搔痒,真到发达国家的程度也是不可能的”。

结束采访的时候,他得知我们的工作人员跟她老婆同龄,略带幽默地说了一句“我老婆都有点后悔呢”……

与王强不同的是,他的同事李梅今年34岁,单身,且不打算结束单身状态。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只有我一个,我平时压力就挺大的。工作家里两边跑,照顾父母,我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李梅皱起的眉头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担忧。

“我觉得现在的状态还可以吧,如果以后结婚生小孩,我都不敢想”。她想了一下,“我还是觉得一个人生活舒服”。

“生育基金的新闻,你怎么看呢?”当小编问起时。

她沉思了一会儿。“我爸当初一直想要个男孩,但是碍于政策,最后只生了我。如果我有个兄弟姐妹,可能我今天的状态也会不一样……”

从与她的交流中,我们获知,她承担着巨大的养老压力与生存压力,她对于外界的事情并不会过分关心,因为她自己的事情就已经忙不过来了。换句话说,她并不是不想谈恋爱结婚,而是在一线城市的生活并没有给予她足够的时间。

“如果可以选择,我不希望我是独生的;那么如果可以选择,我不希望我老无可依,我也不希望被强迫。”或许,对于生不生这件事,我们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90后

93年的宋佳已经开始筹备婚礼了,她告诉小编之所以这么早结婚,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方爸妈催得紧,想要抱孙子。

“我老公跟我同龄,他爸妈提早退休,闲着无聊。我想着早点生孩子早恢复,而且父母还可以帮着带,挺好”。宋佳的脸上满是新婚的喜悦。

“我周围很多姐妹都结婚了,生了小孩,有的都生完二胎了,还是貌美如花。这种事吧,看自己,早结婚也好,不结婚也好。我属于前者而已”。宋佳作为深二代,并没有经济压力。相反,她反而有些羡慕那些早早儿女双全的人。

与宋佳一起来的姐妹,也简单跟我们聊了一下她对生育的看法。

“我已经有两娃了,虽然很忙很累,但幸福感满满的”,说着,她晒出了自己儿女的照片。

“怎么说呢,这事看自己吧。我姐姐就不愿意生,怕疼又怕麻烦。我有个朋友也不愿意生,因为还有房贷车贷没还清”。

说到这里,她停顿了一下“经济基础很重要”

90年的曾凡很早就“觉醒”了,“我不会养孩子,甚至不会结婚”。从他的谈话中,我们得知,他之前在电台工作,工作三年之后,花费所有积蓄出国留学,回来一直做着自由撰稿人的工作。

“我父母生了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当时家里一贫如洗,老爸被抓去坐牢二十多天,全家人都在恐慌中度过。”他一边描述着当年乡村的贫瘠,一边感慨着当年老百姓的无知与强悍的生命力。

“扼杀生命的时候不眨眼,渴望人口的时候贪婪嗜血”,他的脸上全是气愤“这世道真TM可笑”。

“是人又不是国家的机器。生育基金的提法本身就是一种倒退。”尊重是曾凡一直提及的话题。

他口中所说的“尊重”,显然不同一般,更多意义上是对历史行进中文明进阶的敬畏。

年轻人眼中的“二胎税”: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

95后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套,你说呢?”调皮的李力一开始就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孩子等问题的看法。

“有条件就生,没条件就不生嘛”。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件事情如同他正在玩的“吃鸡游戏”,输赢并不重要。

但他的女朋友却发出了反对的声音“最好还是不生,对女生影响太大了”。

在95后的世界里,自我意识格外强烈。他们注重自我感受,尊重彼此的选择,同时具备与时俱进的能力,能快速在互联网的信息潮中找准兴奋点。

“生育基金,扯淡嘛。”李力说“这是个人的自由。”

98年出生的傅笑正在上大二,他也参与了这次访问。比较理性的他告诉我们他有一个小自己十岁的弟弟,他尊重父母的选择像尊重所有人的生育权利一样,当然,这包括生与不生。

“生育国家鼓励,但不能强制”。他说毕竟这个问题有些遥远,他的同龄人还在考虑要不要谈恋爱。

“我们已经在摒弃‘上大学一定要谈恋爱’这个说法,自由选择吧,没必要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

“同理,没必要为了生孩子而生孩子”,18岁的傅笑说出的或许正是我们的心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