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從陳列館後門出來是會址后街,街對面是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智取遵義後,為確保即將進遵義城的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1月8日中央軍委成立紅軍警備司令部,任命中央軍委縱隊司令員劉伯承兼任司令員,中央軍委縱隊委員陳雲兼任政治委員。警備司令部設在交通要道的新華橋東頭何家巷國民黨黔軍副師長周吉善的公館裡,這是一棟中西合璧的磚木結構小樓。劉伯承隨先頭部隊進城後住於此,陳雲1月9日進城也住於此。劉伯承、陳雲分別住在二樓。紅軍遵義警備司令部成立以後,即對遵義城防進行了佈置,命令先頭部隊繼續向北前進,佔領桐梓、婁山關,控制北面唯一的通道、城池和關隘。同時,佈置中央軍委縱隊的作戰部隊幹部團、保衛團等分佈於遵義新、老城各主要通道,以確保遵義會議順利召開和“建立以遵義為中心”的蘇區根據地目的的實現。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警備司令部附近不遠處有一個基督教堂,信仰不同,比鄰而立,很有意思。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順后街向北走不遠,有幾幢小別墅,是當時國民黨軍官的住宅,紅軍佔領遵義後,成為博古、李德、周恩來、張聞天、王稼祥、毛澤東等遵義會議參會人員的落腳點。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再向前走,便來到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舊址門額是1984年11月2日鄧小平題寫的。這裡原是天主教堂,這座教堂由經堂和學堂兩部分組成。經堂在北端, 是一座“羅馬式”建築。學堂在南端,是一組庭院式平房建築,木質結構。1935年1月遵義會議後,黨中央在經堂內召開紅軍幹部大會,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在大會上傳達遵義會議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廣大指戰員。 在紅軍總政治部舊址裡,有有毛澤東遺物展,內容很豐富,主要表現的是他儉樸的生活,打了許多補丁的睡衣,用的很舊的手錶,坐過的汽車火車、飛機只有圖片,還有他與家人的合影,身邊工作人員寫的回憶片斷等。很真實,就象一進門看到的標語那樣“離毛澤東近些,再近些。”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遊過以上景點返回賓館途中,又參觀了在遵義會議召開期間,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居住的舊居。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舊居位於遵義新城古式巷19號,又名穆家廟,解放後更名為中山北路一巷。房屋原為黔軍旅長(同屬川南邊防軍建制)易少全(號懷芝)的私人官邸。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此房坐南朝北,一樓一底的磚木結構建築,其格局與遵義會議會址大體相仿。樓房鄰巷有一牌坊,四周高牆圍護。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它背倚遵義勝蹟桃源山,屹立於鱗次櫛比的樓房群中。樓房上下四周有走廊環繞,窗子為上下對開的鴛鴦窗,全用三角形的彩色玻璃嵌。走廊頂壁有各種花飾。站在二樓的走廊上,可以眺望繁華的丁字口大街以及蔥翠的紅花崗山嶺。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貴州遵義紅軍警備司令部舊址

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在此居住了10天左右(1935年1月9日至19日),是他們在長征途中滯留較長的地點之一。毛澤東住在樓上左前間,室內有黃褐色的銅床一張,床上鋪粗白布墊單,上置白布棉被、包袱皮做的枕頭。還有一付馬褡子。床頭有一茶几,上置德國西門子皮包電話機一部。窗下的紅漆九屈桌上置馬燈、銅墨盒、軍用地圖、三磅熱水瓶、白搪瓷缸。瓷質筆筒內插公雞牌白杆黑色鉛筆和德制六稜藍鉛筆。桌上還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信 、信封。室內一角有一對鐵皮公文挑箱。另外還有雕鏤精細的紫檀木靠背椅兩張、茶几一隻。張聞天住在樓下左前間。王稼祥住在樓上右前間。兩位同志的住室,其陳設與毛澤東的住室大體相同。其餘樓上樓下的房間是黨中央幹部與警衛員的住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