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如何融資?

貿易融資中,供應鏈融資又最為常見。 供應鏈金融作為金融和實體經濟的最佳銜接點,一直是國家金融政策的主推方向之一。2017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84號),要求大力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步伐,尤其隨著供給側改革和“互聯網+”的不斷深化,豐富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建立基於真實貿易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對於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人民財產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義。

供應鏈金融如何融資?


供應鏈金融不僅是為供應鏈中的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更在於優化整個供應鏈現金流,幫助企業打通供應鏈所有不通暢的阻塞點,供應鏈技術的應用將幫助金融服務深入到產業中,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長久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所以,企業應該用好用活供應鏈融資方式。

供應鏈中利用好商業信用 供應鏈,通俗地說是指把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裡需要經過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和最終用戶連成一體的功能性網絡結構。簡單地說,就是企業業務的合作單位。

在商業貿易中,利用自身企業的商業信用向業務合作單位融通資金,是一種普遍而必需的做法,最常見的是建立在交易基礎上的代銷、賒銷、鋪銷等方式。傳統商業貿易中對新商戶進貨時實行的“一批壓一批”政策(第一次進貨可以不付款或者只付一部分款,第二次進貨時結清上一批貨款,以此類推),實際上就是供應鏈融資的最基本形式。

供應鏈融資對於企業自己來說,就是一種融資行為。

無論是供貨方賒銷給自己一部分,還是購買方預付一部分貨款,實際上都會大大減輕你的資金壓力,降低銷售風險。尤其是一些商品的專用性強,或者是新產品,市場還不夠了解,這時候這種作用尤其突出。

案例:B2C生鮮領域供應鏈融資 在這個案例裡邊,金融機構服務的對象主要針對於平臺企業,平臺企業上游是B2C比較典型的多品類的供應商,下游直接是C端的客戶。

B2C生鮮平臺一般整個平臺每個月採購量非常大。基於這種業務特點,在傳統的模式下供應商在交貨以後通常有60天左右的賬期,針對這種情況,金融機構可為生鮮平臺設計一種反向保理產品,平臺收貨以後,金融機構提前把資金支付給供應商,同時將平臺以前和供應商結算的60天賬期延長到90天,這樣做的好處是:金融機構和供應商的結算由賬期變成現款,採購價格不一樣,針對這個平臺所有SKU(庫存量單位) ,降價幅度在5%-10%的水平,這個平臺和一個供應商每一次採購的價格下降了5%-10%,一個月採購一次,一年下來節約的成本非常可觀。

本身現金流應用由以前60天付款延長到90天,現金週轉效率提高到50%。所以平臺、供應商、金融機構三方都在結構中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這也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供應鏈融資——貿易融資方式。

供應鏈融資主要包括以下四種類型:

一是應付賬款融資。企業作為購貨方應該付給對方的貨款,經對方同意可以延遲多長時間付款。實際上,這就是你對供貨方的欠款,而這種欠款會節省你的資金佔用,起到融資效果。

二是商業票據融資。允許發行商業票據融資的企業需要具備以下資格:信譽良好,財力雄厚,擁有支付票據金額的可靠資金來源,並且保證屆時能夠無條件支付;不是新設立公司(新設立企業沒有信用記錄可查);至少在某一大銀行能享受到最優惠利率的貸款(表明企業的信譽可靠);在銀行有一定的信用額度可供使用;短期資金需求量大(所以才需要採用這種融資方式)。

三是預收貸款融資。預收貨款實際上就是通常所說的定金或訂金,說穿了就是向購貨方預收部分或全部貨款。從融資角度看,這實際上就是向購貨方的借款,只不過到時候用來進行抵償的是貨物。並且,這種預收貨款融資方式非常簡單,只要你情我願,收到對方的預付款後直接開個證明就行了。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供貨方的信譽良好,經濟效益不錯,生產計劃和產品質量有保證。

四是分期付款融資。分期付款融資和預收貨款融資正好相反,但對於購銷雙方來說都能起到融資效果。具體地說是,由於買方徵得賣方同意,把本來應該錢貨兩清的交易改成了分期付款,延後了付款時間,實際上就是把這部分延期付出的資金留在了自己手裡,起到了融資效果。

總體來講,供應鏈融資是商品交易和商業信用同時進行的,所以屬於一種自然性融資,不需要進行正規安排,也不需要辦理正式融資手續,基本上沒有什麼限制奈件。不但如此,融資資本還非常低,對企業業務擴展有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