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教育,不分富人窮人;慣孩子,窮人玩不起,富人照樣玩不起

刷小視頻時看到老梁的一段話:"有的人就以為說有錢人家那孩子一定是紈絝子弟,我告訴大家:如果你財富是合法得來的,越是富人越重視教育。我這也不怕得罪咱們屏幕前的有些苦出身的朋友,你現在你會發現:越富人越重視教育,越窮人越慣孩子。"我看過不少老梁的節目,挺喜歡的,最初你感覺他很博學,細思一下更像是多知多聞;說老梁是名嘴當然沒錯,然而你又會覺得他這個"名嘴"像是嘮嗑嘮來的,跟央視的那些名嘴顯然不是一個套路;老梁很接地氣,有不少獨到的見解,很多時候顯得遊刃有餘。

不知老梁的"窮富教育論"是在何種情況下提出的,網上查不到詳細信息。這段話自成體系,應該不會有斷章取義之嫌。我不敢冒然表示反對,只不過總覺得心裡不是滋味,想表達自己的觀點,又發現有些多餘。我是農村走出來的,現在是個工薪階層,跟成功沾不上邊。我生活的圈子裡,都是農村人、縣城一般家庭,以及小城市工薪階層。我不認識大富大貴之人,不清楚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如何。按理說,富人可以給子女提供更優越的教育條件,進名校、留學,各種鑲金鍍銀。龍生龍鳳生鳳,富人的子女如虎生兩翼,數風流人物直接去他們中間數好了。

孩子是家庭的未來,要是被慣壞了,家庭註定要敗落,不論窮富。窮人慣孩子的情況我也見過,但"越窮人越慣孩子"顯然有失偏頗。倘若真如老梁所說"越富人越重視教育,越窮人越慣孩子",那這個世界乾脆全交給富人及其子女好了,窮人別說生二胎了,生一胎都多餘。人都要活著,要麼創業,要麼就業,要麼啃老。富人家的孩子可以創業,可以就業,可以啃老;窮人家的孩子呢,創業沒資金,啃老沒條件,只能就業(打工)。古人說"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窮人家的孩子更清楚有個好學歷,謀條好生路的重要性。

有一段時間,讀書無用論確實鑽進了某些農村人的腦子裡,心裡,他們當包工頭或在工地上打工,賺的比某些大學生還多,成就感和優越感爆棚,鄙視知識,鄙視大學生。房地產行業冷卻之後,他們才逐漸清醒。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農村人當然不懂這樣的說法,但他們深知賣勞力和坐辦公室的區別。好在教育是相對公平的,現在又有各類獎助學金以及很多的公益基金、助學基金,只要孩子有本事上,雖說不一定能走出一條成功之路,但改變命運是觸之可及的。

我上學那會,重男輕女的思想還比較嚴重,農村家庭的收入很低,供不起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同時完成學業,這時女孩就直接被放棄了,即使成績很好。現在情況好了,女孩只要能考上大學,就算是個專科,父母也絕無二話,讓孩子拿個畢業證,好出去找工作。幾個月前,我回老家,見到了表哥。他兒子在鎮中學上初中,住校,每週回去一天半。孩子成績一般,表哥說只要他有本事上,家裡砸鍋賣鐵也要供應——這句話我再熟悉不過了,我小時候父母也是這樣許諾的。

我妹妹家的兩個孩子在鎮裡上小學,妹妹租房子陪讀。兩個孩子的成績還行,大人們沒有別的心思,生活上照顧好就是了,盡力就是了,以後如何,得看孩子自己。我小舅子家在縣城,他花了些錢,讓孩子上縣裡最好的小學,還給孩子報了英語班。我自己的孩子在市裡,上了個很一般的幼兒園,小學也未必能進好點的學校。我給孩子報了跆拳道班、美術班和主持人班,希望孩子的性格更健全,體質更強,學習方面,我和妻子都是教師,不用太擔心。妻子的有些同事家庭環境很好,報的班更多更貴,假期還帶孩子出國旅遊。

我們都是窮人,知道孩子以後的路會有諸多艱辛,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儘自己所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讓孩子變得更強大,以後他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披荊斬棘。偶爾,我也會縱容一下孩子,只是想多給他一些溫暖,但絕不會嬌慣。幾個月前,一篇《感謝貧窮》被刷屏了,感動了無數的網友,很快便有媒體出來指正貧窮不值得感謝——現在都在講脫貧,感謝貧窮不是反調也變成反調了。窮人對貧窮的忍受和反思不再具有積極進步之意義,倘若慣孩子也成了窮人的標籤,倘若"窮人家的富二代"被製成標本,窮人真的窮得什麼都不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