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江學院“禁外賣”風波:要理性看待,要心存憂懼

小小的外賣,居然當即引起一場巨大的校園風波,並迅速成為網絡熱點。外賣禁止入校後,學校食堂排成了長龍,學生就餐受到了影響。48名外賣商家將外賣藏在轎車內,拉到人滿為患的食堂門口免費派送,造成了校園秩序的混亂,也加劇了學生對學校的不滿情緒。事情愈演愈烈,據稱有700多商家結成反抗聯盟,建了很多微信群和QQ群,鼓動學生不要在食堂用餐,他們會在食堂門口免費發放。晚上學生喊樓,表達意願,聲稱維護自身權利。與此同時,扣分、寫檢查、開水三毛等小道消息煽風點火,使事態進一步惡化。

學校稱此舉的目的是為了淨化校園秩序,保障師生的用餐安全,改變少數學生宅在宿舍、缺乏鍛鍊的現狀,目前該項工作還處於宣傳發動階段,下一步會傾聽學生意見,尊重學生意願,不斷改進工作。為了應對危機,學校稱並未禁止學生網上訂餐,並增加了取餐點,食堂也及時推出了6-10元的優惠套餐,讓利學生。在這件事情上,學校顯然操之過急,沒有深入調查,不知道學生對外賣的依賴已到如此程度。事情出了以後,多方找補,導致公信力毀於一旦。

和往常一樣,學校但凡出點什麼事都能成為熱點,但凡出點什麼事都會被認為有黑幕,有腐敗。很快就有謠傳,稱食堂有校領導參股,此番禁外賣就是為了護食。學校出來闢謠後,有些人仍不滿意,一口咬定食堂的飯菜又貴又難吃,反正他們就是這樣的思維:凡烏鴉,必黑;凡公家食堂,必黑。閩江學院食堂飯菜的質量和價格網上並沒有曝光,可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這次推出優惠套餐,反而授人以柄。

李培根有一句名言:"什麼是母校?就是那個你一天罵他八遍卻不許別人罵的地方"。我們上大學時都覺得食堂的飯菜難吃,嘴上罵,心裡也抱怨,等你走出校門,才發現不可能再有這麼便宜的去處了。2004年,我上大學,一樓是大食堂,二塊五毛錢一份套餐,一葷兩素,飯菜很家常,比外面便宜,味道肯定差點。二樓是個體戶,價格稍微要貴些,味道也好些。那時沒有外賣,食堂吃煩了便去外面吃,寧願多花錢。

如今有了外賣,動動手指,自有人送上門來。沒錯,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但學校也有保障學生安全的義務。學校內禁止摩托車、超標電動車,沒有任何問題。外賣人員騎車在校內亂竄,隨意進入教室和宿舍,無疑會給學校管理帶來很多隱患。大型外賣平臺如今監管嚴了一些,之前食品安全問題並不少。學校周邊的外賣,有些是通過發傳單和卡片進入校園的,安全確實沒法保證。倘若學生真吃出問題,學校必然要承擔相關責任。

對待這場風波,我們要理性對待。大學人數眾多,消費能力又強,校園內的超市食堂賴以為生,校園周邊更是商鋪林立。外賣給學生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給學校管理帶來了不少挑戰。不敢怎麼說,學生與學校應該在同一陣營才對,當學生跟外賣商家站在了一起,就不得不好好反思了。外賣商家當然是為了牟利,去食堂免費發放完全是挾私報復,倘若他們在校外發放,讓學生免費去領,會受懲罰嗎?

作為旁觀者,我們更應該心存憂懼。閩江學院的聲明中有一句"延長窗口服務時間",我覺得很詫異:大學食堂用餐竟如此緊張?沒有外賣,食堂就承受不住了?大學生晚睡是常態,食堂不可能開到半夜,而外賣能。學校在管理時不能想當然,用權時不可不慎。此番,校園生態居然被小小的外賣蹂躪,校園安防居然能被外賣商家輕易攻破。聯想到前一段的校園間諜案,我們不得不警懼。教育學生不能光靠政治理論,用真正的火光來淬鍊效果可能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