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鱉”不如“海龜”?調查顯示,本土博士學術水平和海歸博士無差別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土鱉”不如“海龜”?

話題一出

就引起網友們的熱議

有網友表示

無論是土博士還是洋博士

科研成果才是最重要的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有網友認為

海外經歷對博士來說

還是很有必要的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還有網友表示

土博士和洋博士

缺一不可

攜手共進

才是“王道”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有研究表明

雖然二者在職業生涯上有很大差別

但是就學術成就來看

二者並沒有顯著的差別

今年2月,北京師範大學葉曉梅、梁文豔發表在《教育與經濟》期刊上名為《海歸教師真的優於本土教師嗎?》的文章寫道:通過分析基於中國研究型大學46個教育學院(部)的教師樣本,海歸教師發表英文論文的可能性較大,但當兩類教師都發表英文論文時,海歸教師並沒有表現出優勢。文章指出,“在機構層面,海歸教師構成比率與機構整體科研生產力同樣不存在顯著影響。這表明高校人才任用中過分看重海歸經歷這一篩選信號並沒有得到經驗證據的支持。”

2010年刊發在《中國高教研究》的名為《海歸博士與本土博士職業成就比較》的文章收集問卷31252份,通過調查畢業博士生的個人基本情況、家庭情況、現職工作情況、職業發展狀況等多項內容分析後得出,海歸博士首次獲得科研成果的年齡高於本土博士。海歸博士獲得專利、發表索引論文和獲得獎勵的次數與本土博士無顯著差別。


“土鱉”不如“海龜”?調查顯示,本土博士學術水平和海歸博士無差別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對此

不少一線科研工作者認為

當兩類博士在一起工作時

感受不到明顯差別

“拋開‘頭銜’,本土和海外博士沒有區別,在學校裡都是靠實力說話“

潘峰表示:“拋開‘頭銜’,本土和海外博士沒有區別,在學校裡都是靠實力說話,最多就是在安家費上有差別。我們學校如果博士畢業的學校是QS全球高校排名前100的,可以多拿5萬元。在學科評估方面,不少高校的國際化部分基本都是滿分,因此不會刻意要求你博士期間一定要在海外。”

如今,社會對於本土博士科研水平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體現在頂尖高校的招聘中。去年9月,本報刊登《誰能獲得中國頂尖大學教職》的文章指出,本土博士在北大、清華新任教師中所佔比最大,約為51.9%。其中,北大新任教師中約有178名擁有本土博士學歷(佔49.4%);清華新任教師中約有235名擁有本土博士學歷(佔52.2%)。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然而,北大、清華新任教師中八成以上擁有一段或多段海外科研經歷,完全沒有海外經歷的教師僅佔總體的18.6%。由此可見,儘管本土博士在北大、清華新任教師中所佔比例超過一半,但是這些本土博士絕大多數具有境外博士後經歷。

“土鳖”不如“海龟”?调查显示,本土博士学术水平和海归博士无差别

本土博士與海歸博士

究竟有什麼差別?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表示,本土博士和海歸博士的差異不是出身造成的。“如今本土博士也有超過海歸博士的成就,海歸博士如果把握不好也會被時代淘汰,關鍵是看這個人的視野和定力,看他有沒有創新意識”。

許曉東表示,從視野方面來看,海歸博士可能接觸到一些國內接觸不到的東西,視野或許會更寬廣,海歸博士在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方面可能得到了更好的訓練,國外的先進實驗設備也給海歸博士帶來了更多優勢,但是這些優勢不一定每個海歸博士都具備,我國很多優秀的科研團隊,包括院士的團隊或者已經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團隊,仍然是本土博士居多。

(應受訪者要求,潘峰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