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樓市調控政策:房價下降真的已成定局?


2018年樓市調控政策:房價下降真的已成定局?

2018年樓市調控是有三個關鍵詞的:

一是樓市調控;

二是搶人大戰;

三是樓市低迷;

1、先說樓市調控,大家還記得嗎?

2018年上半年,決策層反覆重申“房住不炒”,責令各線城市調控政策持續高壓。

樓市調控往往是從限購政策升級開始的,限購就是以你是不是結婚了?是不是本地人?是不是繳滿3年或5年的社保?以這些標準劃線限制購置房產。所以上半年的時候啊,包括成都、西安、大連、寧波、瀋陽、哈爾濱、丹東、青島、太原、蘭州、昆明、長沙、貴陽及海南全省都出臺了限購政策。

而樓市調控的主要對手就是炒房的人,我們看2018年的對炒房者是要搞誘敵深入,先把炒房團引誘進來,再集中剿滅,而剿滅的手段就是限售。

限售,簡單的說就是你買了房之後,過多年以後才能賣!

2018年樓市調控政策:房價下降真的已成定局?

我們可以看到限售政策是怎麼一步一步出臺的:3月份是大連;4月份是瀋陽、青島和海南全省;5月份是長春、哈爾濱、丹東、成都、三明、寧波和深圳;6月份是南京、西安、長沙、杭州、重慶和武漢,7月份是上海、廈門、杭州、太原,然後深圳再加碼!8、9月份,連三線城市山東臨沂、泰安、廣東揭陽、河南洛陽、安徽六安、江蘇揚州也開始限售政策,就連四線城市銅陵、安慶、亳州都開始加入樓市限售行列。

限售,不讓人賣,也不讓企業賣。據瞭解:西安、長沙、杭州、上海、深圳、江陰、南京已經限制企業購房。這意味著什麼?買房的是企業,買房的也是企業啊,也就是說在這7個城市裡已經封殺了企業之間的房產交易,夠狠!

當然,限價和限貸就不用說了,這兩個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護剛需購房者。比如手裡錢不多的家庭,可以不用撬動大的資金槓桿去買高價房了。

2018年樓市調控政策:房價下降真的已成定局?

這些政策有什麼影響呢?

當然是一下子就把大批的購房者和賣房者擋在門外了,於是乎,限購限售限得太狠,地方上和開發商有點撐不住了,開始以“搶人”的方式變相的為了一些高素質的購房者開了綠燈。

2010年,下發了《關於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從這個時候開始,國家開始強調打擊炒房和投機性購房需求,這是樓市調控1.0版本!

2016年,在經濟工作會議中,針對樓市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

——這個論斷強調了房產的居住屬性,開始否定了房產的金融屬性。這個論斷髮出,標誌著樓市調控的2.O版本到來,全國隨即迎來第一次強調控週期,連續20個熱點城市出臺樓市調控政策。這一時期樓市調控的特點是限購升級,比如北京推出“京八條”,規定首套房首付比例不得低於35%,二套房首付比例不低於70%;滬深於3月出臺“3·25”新政,規定非本地戶籍人士的限購年限從3年延長到5年。

2017年,“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寫入當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

——樓市調控3.0版本:開始從各地方零散、孤立的行為演變為由幾個部委統一規劃的行動。有數據統計:2017年樓市調控政策出臺次數達200次,其中有102項調控政策是3月份~5月份出臺的。這些調控政策最大的特點就是開始在全國推行限售,同時開始以住房租賃扶持政策來推行租售並舉。

2018年7月31日,強調“堅決遏制房價上漲”。

——樓市調控4.0版本:不但繼續強化了樓市調控的政策意志。有數據統計,截止到10月31日,2018年樓市調控政策出臺次數高達400多次,比2017年高出了一倍。這一階段樓市調控政策,特別強調“房價不能漲”的調控意圖,還把打擊黑中介、打擊虛假房源、打擊虛假廣告等整治房地產行業秩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任務,把樓市調控從政策領域延伸到網絡層面。

我們可以在許多過度炒作房價的城市裡看明顯看到樓市調控政策的效果——樓市低迷、成交冷淡、房價滑坡、業主暴砸售樓處等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