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摺疊手機即將面世,它到底會不會火?

現今為止,各大廠商流出的可摺疊手機專利以及產品工程樣機越來越多,在三星之外,華為、LG、索尼、蘋果、小米、柔宇、OV等都傳出了可摺疊手機佈局的消息,就連處江湖之遠的索尼去年底也曝出了可摺疊手機的樣機。其中,華為OPPO小米與LG都計劃在2月MWC大會期間發佈摺疊手機。

某種程度上說,所有主流手機廠商都在爭奪這一領域的話語權。這個風口在媒體渲染了多年之後,在今年可能真正與用戶見面了,今年也將迎來可摺疊手機元年。為什麼幾乎所有主流廠商都在佈局可摺疊手機?

對於已經創新乏力、頹勢明顯的智能手機產業來說,可摺疊手機是打破僵局非常關鍵的一個產品品類。根據IDC數據,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同比下滑4.9%,已是連續5個季度出現下滑。

可摺疊手機是調動用戶新鮮感與味蕾的一個更為炫酷的新概念。相對直板手機,可摺疊手機的吸引力在於它的未來感,它的摺疊形態拯救了用戶對視覺上的審美疲態,同時也迎合了對翻蓋手機有偏好需求的用戶群體。

而手機屏與普通人的視覺體驗距離更近,也是體驗的核心與關鍵一環,用戶也期待人機交互模式有新的變革與玩法,而人機交互模式的變革首先它需要一個新的人機交互界面,因此,屏幕形態的改變某種程度上也是用戶對新的審美體驗的一種潛在需求。

可摺疊手機即將面世,它到底會不會火?

手機產品經歷了從鍵盤到觸屏,從粗大邊框到全面屏,從全面屏到可摺疊屏幕,推動手機屏幕改變的因素背後,其實都可以看到這些變化都在便攜性不變的前提下,儘可能多的增大可視面積。

無論是消費者、廠商、軟件開發者,都希望在便攜性操控體驗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手機屏幕更大,因為更大的屏幕是更豐富的多媒體視頻圖文內容、更好的觸控體驗與視覺呈現。

而摺疊屏帶來的體驗提升也有一定的市場用戶價值。比如說,摺疊屏被展開之後,用戶得到的是一塊輕薄的具有7寸以上的平板,玩遊戲看視頻、處理辦公文檔,一個手機就能搞定。

因此可摺疊手機帶來的一個前景是,手機可以隨時變身平板,它對不溫不火的平板市場將造成極大衝擊,讓平板的存在感與需求度會進一步弱化,iPad等產品的下滑態勢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而可摺疊手機相當於在手機端引入了辦公生產力,也可能會讓二合一平板電腦這種產品受到衝擊。

另外,可摺疊手機由於柔性屏幕的摺疊特性,可以把有攝像頭的一面當作正面或反面,給拍照與視頻拍攝帶來更多的自由空間與新玩法——當一個攝像頭就能滿足前後拍照的功能,直板手機前後拍照的技術積累與優勢就蕩然無存了。

直板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已經有10年的歷史了,可摺疊手機在形態上的差異化會更快搶佔消費者視覺的焦點,人們對之嚐鮮的慾望也更為強烈,如果它帶來的形態與玩法足夠驚豔有趣,它會吸引相當一部分用戶願意嚐鮮體驗,形成一個娛樂備用機的新市場。

有業內人士指出,可摺疊屏幕的摺疊區是最脆弱的部分,必須做強度上補強與保護,比如說採用多軸倆東精密鉸鏈的方式是比較適合的。

此外,手機內部元器件比如電路板、電池需要適應可摺疊屏幕的要求並要有一定的柔性度,需要製作出能應用到智能手機和平板設備上可彎曲的電路板,在操作設備時內部元器件需要經受大量的彎曲和非彎曲循環,從而避免在摺疊時被損壞或者發生一些不可預測的事故,同時,軟件適配也有難度。

因此,如果技術上的不確定因素存在可能會給產品帶來一定的瑕疵,這可能會讓產品在口碑層面引發負面輿論,帶動持幣待購群體的觀望情緒,對廠商新機打開市場產生不利影響,而這也是首發者必然要承受的風險。

另一個不確定因素在於價格,價格定位是非常關鍵的因素,過高的價格定位會帶來更苛刻的用戶評價,而合理與性價比高的價格反而會讓消費者對新機的接受度與評價都更為寬容,定價策略是決定可摺疊手機嚐鮮用戶多寡與市場普及度非常關鍵的一道門檻。

短期內火起來很難,但長期不能低估。或許在短時間內還是不可能替代主流智能手機,因為在當前的各廠商的概念產品上,除了可摺疊特性,還是很難看到它的交互體驗與功能創新層面有明顯的亮點。

但是,一個炫酷但品質性、穩定性、可靠性尚有待改善的可摺疊手機,也不妨礙一部分小眾用戶群體願意追捧嚐鮮,將其作為備用手機。但它如果在可玩性與娛樂創新層面上不足以支撐用戶的衝動消費與持續性的沉浸式需求,它不會是一款具備持久性剛需性的產品。

因此,可摺疊手機帶來的市場改變暫時還不能定論,但是在真正的產品還未面世之前,我們也不應該習慣性唱衰與牴觸,因為可摺疊手機是一個全新的手機品類,它對於突破當前智能手機的創新瓶頸,帶動智能手機的產品體驗變革、帶動供應鏈技術提升、打破銷量天花板具有重大的意義。

從這個層面來看,可摺疊手機短期內火起來很難,但長期也不能低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