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來源於宋朝的廣南東路,廣南東路即廣南路東部,為什麼宋朝要改嶺南道為廣南路?

平沙趣說歷史


一、廣州的產生

①秦統一六國,在嶺南設立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

②秦末漢初,龍川縣令趙佗割據三郡,建立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


③漢武帝時期,平定嶺南,劃分為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九郡;漢武帝除京師附近七郡外,在全國分為十三個監察區域,設立十三刺史部,即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涼州(雍州)、益州(梁州)、幽州、幷州、朔方郡、交趾郡;交趾刺史管理巡察嶺南九郡。

④西漢末年,儋耳、珠崖併入合浦郡,形成嶺南七郡;交趾刺史管理巡察嶺南七郡。

⑤東漢時期,交趾刺史部改為交州刺史部,改刺史為州牧,直接掌握一州的軍事、行政、民政等大權,位於郡守之上,十三部遂成為郡以上的一級行政區劃,從此中國行政體制由“中央—郡—縣”三級變成“中央—州—郡—縣”四級。

⑥三國時期,東吳為便於治理設立廣州,治所番禺,廣州由此而來;廣州包括交州析出四郡(南海、蒼梧、鬱林、高梁),荊州始興郡及海南島。

二、嶺南道的設立及變遷

①唐太宗貞觀元年廢郡為州,將全國分為關內道、河南道、河東道、河北道、山南道、隴右道、淮南道、江南道、劍南道、嶺南道十道,每道各轄若干州;嶺南道治所位於廣州,轄境包含今福建全部、廣東全部、廣西大部、雲南東南部、越南北部地區。

②唐高宗皇大聖大弘孝皇帝永徽六年,五都督府皆隸於廣州,長官稱為五府(管)經略使,由廣州刺史兼任;五都督府,又稱嶺南五管,分別為廣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五個都督府,下轄嶺南45州。

③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京畿道(京師城內)、都畿道(東都城內)、關內道(京官遙領)、河東道(蒲州)、河南道(汴州)、河北道(魏州)、隴右道(鄯州)、山南東道(襄州)、山南西道(梁州)、劍南道(益州)、淮南道(揚州)、江南東道(蘇州)、江南西道(洪州)、黔中(黔州)、嶺南道(廣州);江南東道包含福州、泉州、建州、汀州、漳州及潮州。


④唐玄宗天寶十年,潮州復隸嶺南道。

⑤唐懿宗鹹通三年,嶺南道劃分為嶺南東道與嶺南西道,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三、廣南路的設立及變遷

①五代時期,越南(交趾)從嶺南獨立而分離出去。

②宋太祖時期,冊封交趾郡王,正式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中國直接統轄的領土,但越南諸朝雖表面上對中國稱臣,對內則自稱皇帝,史稱“外王內帝”。


③宋太宗崇化四年,將嶺南路設立為廣南路。

④宋太宗至道三年,分宋朝全境為京東路、京西路、河北路、河東路、陝西路、淮南路、江南路、荊湖南路、荊湖北路、兩浙路、福建路、西川路、峽西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十五路;

以西江流域的封州之間梧州為界,將廣南路任然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賀江、雲開大山以東屬於廣東、以西屬於廣西;廣南東路治所在廣州,轄十四州;廣南西路治所在桂林,轄四州;廣東、廣西名稱之來歷。


四、廣東省的正式設立

①元朝時期,嶺南地區沒有單獨設置一級行政區劃,廣西屬湖廣行中書省,今廣東省境分為廣東道和海北海南道;廣東道道治在廣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②元惠宗至正二十三年,置廣西行省,為廣西建省之始。

③明太祖洪武年間,在全國陸續設置了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

④明朝中葉,布政使司雖為地方的最高行政機構,但各地遍設總督、巡撫,布政使司需受其節制,地位下降;設“兩廣總督”管轄廣東、廣西兩省,駐肇慶。


⑤明朝時期,京師稱北直隸,南京稱南直隸,此兩京(直隸)十三布政使司,俗稱為十五省;明代的布政使司是元代行省制的進一步發展,設置較元朝合理,奠定了清代以來內地省級行政區劃的基礎。

⑥清朝時期,承襲明制布政使司正式改稱為省,“廣東省”名稱正式使用, 期時廣東省最南的轄境是南海諸島的曾母暗沙,西沙群島(千里長沙)和南沙群島(萬里石塘)也屬於廣東省瓊州府的萬州管轄;清朝乾隆十一年,“兩廣總督”治所移廣州。

不知道上面的回答各位朋友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相互交流學習。


蘇紀龍


宋朝改嶺南道為廣南路,因其地在中原以南,故稱“廣南”。

那什麼廣南道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而沒有廣北道呢?

個人認為, 唐、宋時期的中原王朝將嶺南道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是將嶺南地區細分的方法, 因為在當時的嶺南區很大,相當於現在廣東、廣西及海南全境。宋朝將廣南道分為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廣南東路治所在廣州,有14州; 廣南西路治所在桂林,有7州。 這樣,顯然更容易管理和開發中原以南的地方。

宋朝因為丟了北方的幽雲十六洲, 只能往南發展, 中原地區跟嶺南地區的交通往來主要是南北往來, 因此只有廣南東路和廣南西路,這個相當於現在的國道, 也是行政區域。

廣南路的“廣”,其源頭可以追溯到西漢的廣信縣。 西漢滅南越國,以“初開粵地,宜廣佈恩信”置蒼梧郡廣信縣,監察嶺南的交趾刺史部駐在此地,東漢交趾刺史部改為交州。東漢末年,交州徙治番禹縣,三國吳又從交州析置廣州。雖然廣州治在番禹,但“廣”字承襲“廣信”。

(公元862年,嶺南道劃分為東、西道,東道治廣州,廣東屬嶺南東道,這是廣東省名中“東”字的由來,也是兩廣分為東西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