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趣事」中國儒家的智慧:智圓行方,認理要正中有通

明代的屠枰石先生是個大儒,他為人正直,當了官之後也很嚴謹,執法嚴明不苟私情,因此聲名遠播。

儒家講的是“仁義禮智信孝悌忠勇誠”十個字,大多數儒者往往以行事方正作為對自己的要求,但是儒家又著重一個“智”字,因此,亦有了"智圓行方"四個字,相輔相成。

屠枰石先生的一則小趣事頗可以說明什麼叫"智圓行方"的了。

屠先生擔任浙江督學一職時,就以執法嚴明著稱,有一次他巡查湖州學政,當地一些肖小之人就望風而動,到處收集秀才諸生的過失,來向屠督學舉報,以此來打擊報復和自己有恩怨的人。

先生當然不喜歡這種風氣,這有違淳厚忠恕之道,是壞的風氣,但是一時也找不到好的機會來改變。

正好有一天,一位生員(有功名的讀書人)嫖宿睡在娼妓家裡,被一個平時和他有矛盾的保甲(類似村長)捉到了,保甲很開心,終於可以打擊老對頭了,於是把他跟娼妓兩個人雙雙押到督學居住的官署,請求督學革去生員的功名(革功名是很嚴重的,代表這個人徹底失去了走仕途的資格,十年寒窗白讀了)。

當時官署在場的其他人素來知道屠先生剛正,因此也不敢為生員請求從輕發落,眼見一位讀書人因這點小事就要前途盡毀,眾人都是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麼是好。

只有保甲一個人很興奮,他與生員及妓女三個人並排跪在督學案前,開始滔滔不絕,大談該生員為人如何如何壞,絕不是個好人,這次當場捉到嫖宿娼門,應該嚴懲。

但是他說了半天,屠先生卻假裝聽不見他說話,就好像屋內沒別人一樣,自顧自的看書,一點反應也不給他。

保甲見這麼久了督學大人一點反應也沒有,誤以為是自己離督學大人太遠了,可能大人聽不清自己說的是什麼,於是他用雙膝移動(明律,無功名的人到堂上要下跪)到屠先生的近前,再次訴說案情,這樣一來,另兩位跪著的人就落在他身後了。

這時候,十分搞笑的一幕來了,屠先生用眼睛向自己的門役(跟班)瞟了瞟使了個眼色,這個門役立即深刻理解先生的意思,他輕手輕腳的走到跪在地上的那位生員身邊,悄悄的牽了牽生員的衣袖,示意生員跟自己走。生員當然也不傻,跟著門役躡手躡腳的就離開了。

保甲不知道還會有這種事,依然在那裡說個不停,屠先生這時才裝著聽明白了此事的樣子,抬頭看著案前,問保甲道:你說的生員在哪裡呢?把他帶上來,本官要重重的治他。

聽到這話保甲大吃一驚,趕緊回頭觀看,我的天,就只有妓女一個人跪著呢,他嚇得面無人色渾身發抖(一省的督學是個大官,保甲只是個草民),話都說不出一句來。

屠先生佯裝大怒,說你大清早帶個妓女到我官署來是何道理?來人,拖下去,杖打他三十。妓女放她回家。

保甲硬生生吃了三十棍,回去好幾天都下不了床,又驚又怕,並且見人就問:那天早上我抓到的是個鬼嗎?

遠近傳為笑談。

自此,當地的文士十分感念屠枰石先生沒有因為一件小事而毀了一個生員的前途,大家都持心更正了,當地蒐羅罪名打擊報復的歪風也漸漸停止,當事的那個生員從此以後嚴格要求自己,後來也為官清正很有作為。

「歷史趣事」中國儒家的智慧:智圓行方,認理要正中有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