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最近,5G衍生概念邊緣計算,開始在資本市場火熱起來,以網宿科技為代表的相關概念股,在A股市場火熱起來。據瞭解,邊緣計算的市場規模高達萬億,不過這麼大的市場,網宿科技又能吃下多少。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3月7日,網宿科技一字板漲停,收盤於15.72元,全天成交2.93億元,這已經是本週連續第四個漲停板。

該公司受到追捧的主要原因,便是“邊緣計算”,自5G概念之後,相關高科技概念陸續受到投資者追捧。如今,受到追捧是的“邊緣計算”。短期來看,網宿科技等邊緣計算概念可能將有一波行情。

不過,邊緣計算市場前景未知,且佈局該行業同行眾多。而作為一家CDN廠商,網宿科技受到阿里雲、騰訊雲等激烈競爭,公司業績成長存在難題。在此背景下,網宿科技長期業績增長恐存在難題。

邊緣計算“錢景如何”?

有個形象的比喻,雲計算就像是天上的雲,看得見摸不著,像章魚的大腦,邊緣計算就類似於八爪魚的那些小爪子,一個爪子就是一個小型的機房,靠近具體的實物。簡單來說邊緣計算其主要價值在於減少超大流量對網絡的消耗,同時為各種應用提供低延時和開放的網絡能力。

網宿科技在邊緣計算佈局比較早的。日前舉行的2019中國互聯網領軍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網宿科技董事長劉成彥表示,在今後的兩三年,5G是我國建設網絡強國的歷史性機遇,也是實現彎道超車的重大機會,網宿科技會瞄準5G場景下的機遇,佈局邊緣計算,做好基礎設施建設,為5G大規模商用提供支撐。

然而專家卻稱,邊緣設備走向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而且安全性一直是邊緣設備亟待解決的問題,因為其更容易遭受攻擊。此外,邊緣計算的智能化進度令人堪憂,而網宿科技雖然之前已有所佈局,而且也有眾多巨頭在耕耘,但是邊緣計算的起步依舊困難重重。

在被數字化席捲的今天,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數據還是最有價值的東西嗎?其實不然。最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是注意力。如何能極大程度地鎖定人們的注意力,除了內容本身上的優勢,關鍵因素還是在於“快”。

邊緣計算使無需在中央數據中心進行的計算在邊緣完成,實現計算資源的遷移,從而大大提升數據響應速度、降低數據傳輸成本。

總結其優勢有四個方面,(1)近水樓臺先得月(靠近設備端特性)。(2)簡單不粗暴效率高。(3)省心省力省流量(4)智能更節能。

早在2016年,雲端服務龍頭亞馬遜就表示要重視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一口氣推出了三款非雲端產品。Google也在2017年曾發佈了全新的邊緣計算服務Cloud IoT Core,而且Dell、AMD等多達50家廠商曾組成邊緣計算聯盟推動該技術成熟。

相較於二級市場無腦追風炒作,上市公司在邊緣計算佈局上早有準備,其中中興通信、紫光股份等均已推出相關產品,網宿科技則通過升級CDN節點佈局邊緣計算。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和設備聯網,其中超過50%的數據需要在網絡邊緣側分析、處理與存儲,邊緣計算市場有望破萬億規模。業內人士稱,如今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有從雲計算逐步向邊緣發展的勢頭,從中心漸進式向邊緣部署推進。

針對邊緣計算的當前發展,國金證券通信分析師唐川認為,國內邊緣計算的發展處於早期階段,配套基礎設施及硬件尚不完善,以阿里為首的雲計算巨頭推出的邊緣計算平臺尚未大規模普及。

轉型的拐點?

網宿科技創立於2000年,創立伊始,公司首先推出了IDC服務。自2006-2009年,IDC營收佔比從84.06%一路下滑到51.92%。至2010年,IDC營收佔比僅有46.13%,低於50%,CDN業務營收佔比51.93%,成為第一大業務。IDC業務佔比之後一路下降到了2017年的7.35%。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最新2018年中報顯示網宿科技的IDC業務已下滑到7.68%,主營CDN佔比高達92.11%。

網宿科技的輝煌時代在2011年至2014年,高速發展的互聯網對帶寬有強烈的剛需,因此網宿科技經營業績在那個時候非常可觀。

網宿科技後來的滑坡並不是因為產品問題,而是由於競爭越來越強。2015年起,以阿里云為代表的雲計算服務提供商高調進入CDN市場,成為行業“價格屠夫”。2015年3月,阿里雲宣佈CDN降價21%,調整後的定價最低僅相當於彼時網宿公開報價的1/3。騰訊、百度以及眾多創業型CDN提供商則紛紛跟進降價。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從網宿科技公佈的歷年財報可以發現,增速在逐漸放緩:2013年公司淨利潤為2.37億元,同比增長116.89.;2014年公司淨利潤為4.84億元,同比增長88.25%;2015年公司淨利潤為8.31億元,同比增長幅度下降,為75.52%;而2016年,公司淨利潤12.50億元,同比增長幅度再降至50.95%;到了2017年,淨利潤則比上年同期出現了下降。

專家稱,邊緣設備走向未來實際運用還有段距離,其安全性是當前首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其更容易遭受攻擊;此外,邊緣計算的智能化進度令人堪憂,因為邊緣計算的運算場景無法兼容過多智能化處理方式,這將使得運算體系間的適用性不高。

當前,網宿科技還要在DNS領域,與阿里雲,騰訊雲和金山雲進行廝殺,同時,邊緣計算這項新技術尚未走向成熟應用階段,網宿科技的未來,依舊存在不確定性。

股東減持不斷

A股行情火熱,重要股東卻邊打邊撤,網宿科技股東今年以來一共減持3760.99萬股,年後股價瘋漲至翻倍。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從股價強勢上漲時間點來看為2月21日,第二股東劉成彥減持的時間點很戲劇性,其在2月12日通過大宗交易賣出了2627萬股,等於說是賣在地板價上。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萬億規模的“邊緣計算”,網宿科技能吃下多少?


從機構持股變化來看,2018年第四季度其他機構和大批基金選擇了減倉或清倉,唯一一家保險機構選擇了清倉,這些機構投資者的行動更多體現了對網宿科技基本面失去了信心。

自2018年網宿科技傳言成為無實控人起,就已經暴露了管理者對公司失去信心跡象。當時網宿科技在7月16日,公告稱,因一致行動人協議到期,公司第一大股東陳寶珍、第二大股東劉成彥解除一致行動人關係,公司目前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前者持有16.46%的股份, 後者持有11.87%的股份。據稱上述兩人在公司剛成立時便“搭夥”,至今已近20年的時間。

上述一致行動關係解除背後,是網宿科技在競爭壓力下主營業務滑坡的體現,說明原實控人對公司的未來存在分歧,甚至不看好,均不願意承擔實際控制人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