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我們都知道,杜牧是唐代著名詩人,流傳至今的作品有500多篇,“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清明時節雨紛紛”等等,都入選了中小學教材中。其實,少有人知道的,杜牧也是一位書法大家,師從書法名家,吏部侍郎沈傳師。但是,杜牧的書法作品保留至今的只有一部書法長卷《張好好詩》,現存於故宮博物院中是國家一級文物。這部作品是杜牧對自己一段刻骨銘心的感情的全情投入,朋友們可以找來拜讀一下。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張好好是沈傳師的家妓,兩個好字,一是不施粉黛自然好,二是能歌善舞才藝好,雖然年紀小,但是在當時的湖州非常有名。唐文宗大和三年,也就是公元829年,杜牧在沈傳師的家中第一次見到了張好好。當時杜牧27歲,張好好只有13歲。當時的杜牧也已經是小有名氣的詩人。張好好十分喜歡杜牧的《七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在她的想象中,但凡有學問有才識的人都應該是上了年紀的人,可杜牧是如此白衣翩翩的少年,初次見面,令她十分仰慕。而杜牧覺得,張好好的笑容是那麼純真無邪,讓他的心有被春風拂過的感覺。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接下來的日子,他教她學習詩詞,告訴她詩與詞的區別,給她講解詩詞的韻律,意境和手法,並鼓勵她多讀書,不斷充實自己。學習之餘,她就為他彈曲,唱歌,跳舞。她跳的是當時最流行的胡舞,活潑冶豔,充滿了異域風情,如一隻歡快的小鳥般。一個月的時間就在他們兩情繾綣中飛快的過去了。杜牧接到父親的書函,督促他進京赴試,他雖然不捨,卻還是為了功名,忍痛與張好好惜別。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臨別前,他將徹夜為她寫下的詩篇塞到張好好的手心裡。《贈別》:“娉娉婷婷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並且告訴她,十年之內必定乞官到湖州任職,那個時候張好好已經長大了,一定娶她為妻。船開了,他在船尾大聲呼喊,那喊聲即使在多年以後仍然清晰如昨的在她耳畔迴響。其實當時張好好還是個懵懂未知的少女,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可是她知道自己很喜歡和這個叫杜牧的哥哥呆在一起的感覺,那麼開心,那麼踏實。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杜牧的仕途一帆風順,一年後官至監察御史,奉旨到江西道察看民情。吏部侍郎沈傳師大人設宴為他接風,宴會上終於遇見了朝思夢想的張好好,兩人對坐案前,共敘別後相思種種,互道情愫。但是畢竟公務在身,兩天後杜牧便離開了湖州。白駒過隙,轉眼又是三年。杜牧奉旨到宣城赴任,當時沈傳師任皖南節度使,也駐在節宣城,老友又是師生,兩人重逢,少不了又是歌舞昇平一番,宴席上,杜牧和張好好時隔三年再次重逢。這一年,張好好已經17歲,到了可以婚嫁的年紀,但是杜牧告訴她“未有政績就先行納妾,畢竟有礙官聲,還望你能諒解。但是請你一定要相信,我會盡早履行我們的十年之約娶你為妻”。張好好回應道“我會耐心的等著你,等著做你永遠的娘子”。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但是,天未遂人願,又過了兩年,張好好被沈傳師的弟弟著作郎沈述師,納為姬妾。張好好作為家妓,並不能左右,而遠在外地的杜牧也並不知情,“孤燈殘月伴閒愁,幾度悽然幾度秋。哪得衷情酬舊約,從今而後謝風流。”這是張好好在嫁人前夕寫的,託人帶給杜牧,卻不知為何沒有帶到,或許這就是天意弄人。又過了兩年,杜牧在洛陽任職,而此時的張好好,已經被沈述師無情的拋棄,嫁為賣酒女。兩人相見,杜牧得知張好好已嫁作人妾,感舊傷懷,揮筆寫下了這首《張好好詩》。

這件國家一級文物,背後有著一個”十年之約“的愛情故事

唐宣宗大中四年,也就是公元850年,杜牧被升為吏部員外郎。但是他仍然多次請求外放湖州刺史,朝廷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此時距當年的十年之約已過了整整21年。公元852年,50歲的杜牧病逝與長安。相傳,得知此消息的張好好,瞞著家人,一路奔波至長安,自盡於杜牧墓前。這或許就是應了那句“紅塵未能與你做伴,黃泉路上永遠相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