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白茶到老白茶 時間才是主角

時間,是最好的製茶大師!

最早聽到這個觀點時,我們當然是贊同的,但是思考還停留在存儲環節上面。如今再看,未免想的有些簡單。時間的重要性,是貫穿白茶整個生命週期的。

從新白茶到老白茶 時間才是主角

時間,塑造了茶樹的品質

常喝白茶的人都知道,樹齡是個講究。老茶樹,已經成為行業內的重要資源。

白茶的氨基酸是由茶樹的根部提供的,根系越發達,茶青的鮮爽度就越高,也就越適合製作白茶。這也是老茶樹移植之後的三年時間,不能採摘的原因。要讓茶樹的根系重新長開。

除此之外,茶樹作為小區域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會跟其他植被產生深層次的交融,尤其是竹子、杜鵑、茶梅、梔子等。而生態的形成,和深層次的交互也是需要時間的。

從新白茶到老白茶 時間才是主角

足時,才能稱之為白茶

關於白茶的製作,我們一直在強調足時的重要性。雖然這不是衡量一款白茶工藝水平的唯一標準,確是極為重要的指標。

前幾天,一位天津茶友到店裡交流。他帶來了一款2016年的荒野春壽眉,料子是真的很不錯,但是幹茶顏色發暗。在沖泡之前我就懷疑工藝有問題,出湯之後果不其然,青臭味很重。這就是用冷風吹出來的茶。

白茶製作當中,不是不可以使用冷風,但要溼度。同樣的道理,溫熱的風,溫度也是需要控制的。過猶不及,兩者都不行。

從新白茶到老白茶 時間才是主角

從新茶到老茶,時間才是主角

我們曾經跟茶友開玩笑說,自己存茶的過程,就像是在跟時間猜謎語。我們很難預測什麼時間,一款白茶會突然之間變臉,上個月是一個味道,這個月又是一種味道。

存茶,看似盯著茶的變化,但實際上時間才是主角。當一款新茶成品之後,它的轉化基礎和路徑已經具備了,不同的倉儲出不同品質的茶,而這個過程當中,時間也是不可或缺的。時間,才是真正的製茶大師,讓人捉摸不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