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僅以我最愛的一首歌

祝自己26歲生日快樂

大家好,我是躺糖。

很巧的一件事,我中學階段唯二暗戀過的兩位女生,最近都在朋友圈曬娃了。

一個和我同歲,是我初中同學,前幾天曬了女兒60天的照片;另一個比我大一歲,是我的高中學姐,更厲害,曬的是二胎的照片。

對於她們,我要是說有什麼很特別的感受,那肯定是亂煽情騙閱讀量的,因為這兩個人,我都已經好幾年沒見面了,後來偶然加了微信,也只是時不時點個贊而已。

我唯一想到的,只是我自己——2018年7月3日,也就是今天,我26歲了,曾經暗戀的妹子都曬娃了,不由得想起我爸經常說我的話:

“當年我像你現在這麼大,你都會在幼兒園撩妹了!”

26歲,離30歲越來越近,但我從來沒有多少“長大了”、“成熟了”的感覺,以至於我不止一次思考:

26歲的我,和20歲的我,到底有什麼不同?

最簡單的對比,上照片——

2011年,19歲的我在宿舍裡自拍: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2016年,工作一年半後的我: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2018,我回到母校華師拍了一組寫真: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20歲時,我覺得26歲遙遠無比;如今26歲了,我卻覺得20歲彷彿就在昨天。

樣貌的不同只是表面的,內在的差異或許才是最根本的。雖然內心還是個孩子,但該經歷的世事滄桑一點也沒少,該明白的道理,也深深隱藏在看似燦爛的笑容之下。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26歲之前,所明白的一些道理——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有一些小心得,不管正確與否,只為給自己留個紀念,也送給20多歲的各位。

少管別人的閒事

先把自己的生活過好

這件事情不是最重要的,卻是我現在最想說的,因為前不久我才在這上面栽過跟頭。

上個月,一個粉絲在後臺給我留言:躺糖,我和他在一起了,快祝福我!

我一時沒反應過來,“哪個他?”

她說:“就是之前和你說過,因為我關注了你的那個男生!”

我頓時露出了尷尬但又不失禮貌的微笑,幸虧隔著屏幕,我的窘境才沒被發現,趕緊打出一行字:祝福你們啊~然後草草結束了這次對話。

完了,我發了一條微博(是的,不敢在朋友圈發):

“作為局外人,最傻的就是去評價別人的感情。特別是女生找過來,說哪個哪個男生很奇葩,千萬別多說話,靜靜看著就好。不然後來他們在一起了,你就是一個攪屎棍的存在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沒錯,我就是那個攪屎棍的存在。

那個女生是我的粉絲,也是我的大學師妹,去年在後臺給我留言,說有個男生喜歡她,知道她關注了我的號,也跟著關注了。

聽師妹的話,言語中頗有不耐煩的意思,我一聽,渣男死纏爛打,這還得了?於是心中燃燒著熊熊的正義之火。那男生幾次給我的文章留言,我都是冷嘲熱諷,從來沒給過他好臉色看。

後來他不來了,我還洋洋得意,自以為自己勝利了。結果...呵呵,我真想錘死自己。

現在回想起來,師妹當時所謂的“不耐煩”,完全是我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我根本不知道發生他們之間發生了什麼,只是聽到師妹提了下“那男生跟著我關注了你的公眾號”,立刻腦補出渣男糾纏的場景。

但事實的真相是什麼,師妹和他到底是什麼關係,我是根本不知道的。

或許她只是純粹來和我分享一下,她遇到了這麼一件事;甚至她可能當時心情是很開心的,因為有個這樣的男生願意這麼為她付出。

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我就選擇了最符合自己幻想的一種幻想來處理——女生被騷擾,我見義勇為,然後對對方一頓譏諷。

我滿足了自己的自戀,最後卻被事實重重一擊。

我有個朋友,他有個多年的好友,和男朋友鬧翻了,來找他傾訴,他和我一樣,出於正義感(或者說就是傻、自戀),勸她趕緊分手,別在渣男上浪費時間了。

那妹子哭得梨花帶雨,一邊抹眼淚一邊點頭,“回頭我就和他分手,這日子沒法過了”,誰知隔天妹子朋友圈就曬出了和男朋友的合照,配文是:“我們好著呢!”

記得木心曾經寫過一句話,大意是,別人要墮落,不要勸阻,就送他上路,無底深淵走下去也是鵬程萬里。

這句話用在眾人的感情路上,真是再合適不過。感情這回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我們作為旁人的,哪有當事人看得清楚透徹?

哪怕當事人要上刀山、下油鍋,那也是ta心甘情願的結果,我們旁人的意見,既不重要也無作用。胡亂逞英雄想阻止他們,最後也只有惹得一身騷。

這個道理,並不僅僅侷限在感情之事,反正別人的事情,我們一不熟知來龍去脈,二不瞭解對方的想法。多管閒事,終究只是我們自食其果。

不要太自戀,少管別人的事情,你能過好自己的生活就不錯了。

少點自戀,你就能少點糾結

承接上一個話題,這個話題繼續來說——不要太自戀。

曾有不少人在後臺問過我關於“選擇”的問題,譬如前段時間就有人問我:

“我快畢業了,我要回老家還是留在廣州?”

我問這有什麼區別,她就開始哭訴,爸媽希望回老家,覺得不回家就會讓爸媽失望,但這又辜負了男朋友,畢竟男朋友不可能跟著她回老家。

我說:“這根本不是選擇哪一個的問題,而是——你幹嘛那麼自戀?”

對方立刻發來一串問號,我進一步解釋:

“你的決定,對你的爸媽或者男朋友來說,有那麼重要嗎?你留在廣州,難道你爸媽會傷心欲絕,最後不認你這個女兒嗎?你選擇回老家,男朋友就會痛哭流涕,最後選擇跳樓自殺嗎?”


“不會的,你的決定對他們的影響根本沒那麼大,哪怕他們再不接受、再不開心,估計也就是幾天的時候,幾天之後,你該幹嘛還幹嘛。”


“然而,你卻因為這種事情糾結好幾個月,既想滿足你爸媽,又想滿足你男朋友,那就未免太高估自己了。”

類似的問題,看似是需要理性分析,權衡分析得出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是南轅北轍,因為本質是,問問題的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

他們都會把自己的選擇,當做雙方關係的決定因素,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才是人際關係中的主導者、權力者、掌控者。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重要到他們的選擇會影響到與別人的關係,他們的行為決定了一切,他們所有人都想滿足。

如果沒辦法滿足所有人,他們就會產生一種無力感,才會覺得為難。

真想和他們說一聲:醒醒吧,別做夢了。

他們並沒有那麼厲害,並沒有肩負著全部人的希望,別人是否傷心、是否失望,到底怎麼想怎麼做,並不是由他們的行為決定的。

總是認為自己重要到無可替代,不僅無助於問題的解決,並且會挫傷鬥志,讓自己在現實中處處碰壁。

原生家庭,不是你放棄人生的藉口

誠然,我們長成什麼樣子,和我們的父母、家庭背景、童年經歷有很大關係,但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

問題是,難道一生下來,我們的父母不夠知書達理、家庭不夠富裕,我們就不要活了嗎?

不少人卻總把上一輩的問題,當做自己拒絕成長的藉口——他們不用改變,不用承受成長所帶來的劇痛和不適,只需要把一切推給原生家庭,就能心安理得地維持現狀。

我一直很喜歡一句話:18歲之前,活成什麼樣是父母決定的;18歲之後活成什麼樣,是由自己決定的。

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也說,好的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狀態;是一個方向,而不是終點。

我們活著,就是不斷突破和成長的過程,決定我們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們自己。

要知道,童年只是決定我們人生初期的生活,而成長卻是我們要花一輩子去完成的事情。

再見了,25歲

我來了,26歲

想說的事情其實還有很多,但畢竟是我26歲的第一篇文章,不想把一篇人生感悟說得過於說教,所以還是算了。

我本來想回顧一下自己的25歲,但不知道從何說起,總覺得這一年過得實在太快,自己似乎什麼事情都沒做,就被推到了26歲。

在心裡面,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孩子:惦記著還是買個switch、買套《灌籃高手》漫畫、買條索尼耳機...

果然,男人,無論到了多少歲,也還是孩子吧?

26歲該怎麼過,說實話,還沒怎麼想好,真要說,無非就是幾句片湯話,多賺錢、孝敬父母、找個女朋友並且好好對她。

要說真有什麼感悟,大概就是看到自己的舊照片時——以前的自己120斤,純直男一個,是件衣服就往身上套,穿得最多的就是紅橙黃綠各種顏色的T恤。

現在的我,108斤,做了個好看的頭,會挑合適的衣服來穿,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更平和地面對生活。雖然總說懷念過去,但我現在過得很好,一點也不想再回去了。

所以,廢話也不多說,祝自己的26歲越來越好,謝謝大家。

最後,還是放自己好看的照片、自己做的菜來結尾吧!

這是我今年3月在母校華師拍的一組照片,之前也在公眾號發過: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以下是我大半年來做的菜,去年10月給自己定了個規矩,每週至少要學會一道菜,現在看來,堅持得還不錯——

滑蛋蝦仁: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糖醋里脊: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絲瓜花甲湯: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紅燒肉: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醬大骨: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糖醋脆皮豆腐: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螞蟻上樹、蒜蓉粉絲蒸蝦:

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26岁前,有哪些非明白不可的人生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