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智成熟的人,如何獲得快樂?

· 不要在疲憊不堪的時候反省自己

結束了一天的工作,開始自我反省。或者一天結束之時,回顧一天的生活,進行反省,於是你便會注意到自己與他人的錯誤,變得鬱鬱寡歡。你為自己的不中用而憤怒,為他人的可恨而咬牙切齒。如此這般,總會以不快鬱悶的結果收場。

這並非因為你冷靜地反省了自己,你只是累了。在疲勞時進行反省,乃是鬱悶設下的陷阱,疲勞時就不該反省回顧甚至不應該寫日記。

在你活躍異常,沉浸在某件事中,享受快感的時候,是不會反省,也不會回顧的。

所以你若是覺得自己不中用,或是開始憎惡他人,那便是你疲憊不堪的證據。這種時候就該立刻休息。

——《曙光》

· 工作是你生活的脊柱

職業是我們生活中的脊柱,沒有脊柱,人就無法生存。工作能讓我們遠離罪惡,能讓我們忘卻無聊的妄想,還能讓我們感受到恰到好處的疲憊,收穫相應的報酬。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精神層次越高,

就越能為細微之物喜悅

一個人的精神層次越高,心理越是健康,就越不會突然鬨笑,也不會因鬨笑顯得粗俗。輕率、刺耳的鬨笑不見蹤影,微笑、喜悅的表情則會越來越多。

因為他能夠辨別細微之物,每當他意識到,人生中竟隱藏著如此之多的快事,他便會感受到喜悅。也就是說他的精神已經達到了極其纖細敏感的程度。

——《漂泊者及其影子》

· 在毀滅敵人前,再想一想

你想抹殺你的敵人嗎?你真的想好了嗎?

你真的要毀滅自己的對手嗎?

敵人也許會被你抹殺,但敵人也會因此成為永恆。你真的深思熟慮過了嗎?

——《曙光》

· 敵人是命運的最高禮遇

如果出現毫不留情的敵人,你就不得不和他戰鬥。

正因為這樣,你要高興地迎戰,因為命運站在你這一方,他為了讓你取得勝利特意送上了這樣的敵人。

你正在接受命運最高的禮遇。

——《快樂的知識》

· 厭倦是因為你停止了成長

越是難以得到的東西,就越是心生嚮往。

然而,一旦將其佔為己有,一段時間之後,你便會感到疲倦。物也好,人也罷,皆無例外。

因為你已得到了它,習慣了它,所以才會感到厭倦。然而,你真正厭倦的其實是你自己。得到的東西並沒有在你心中發生變化,也就是說,你的內心對那樣東西的看法沒有變化,於是便產生了厭倦。自身越是停滯不前,就越是容易厭倦。

一個不斷成長的人,總在發生著變化,即便對著同樣的物品,也不會感到絲毫厭倦。

——《快樂的知識》

· 不為無聊之事所苦

熱的反義詞是冷,亮的反義詞是暗,大的反義詞是小。這是使用相對概念的一種文字遊戲,切不可以為現實也是如此。

比如,“熱”與“冷”並非對立。這兩個詞只是為了更直觀地表現出自己對某種現象所感的程度差距罷了。

若是誤以為現實中也充滿對立,小小的麻煩便會成為困難與辛勞,小小的變化便會成為巨大的痛苦,單純的距離便會導致疏遠與決裂。

大多數煩惱,都是因為陷入文字遊戲,而在心中產生了不平與不滿。

——《漂泊者及其影子》

· 最危險之時

最容易被車撞倒的時候,就是躲過第一輛車之後。

同時在工作中也好,日常生活中也好,在處理好問題與糾紛,放鬆警惕之時,下一場危險迫近的可能性就變高了。

——《人性的,太人性的》

· 信念,有時不過是精神懈怠的產物

積極的熱情塑造出意見,催生出主義與主張。關鍵還在後頭。

為了讓他人完全認同自己的意見與主張,你總是拘泥於自己的意見,主義與主張,最終他們逐漸硬化,變為名為“信念”的東西。

人們總以為有信念的人很偉大,可那些人只是固執於自己過去的意見罷了,他們的精神在那之後沒有任何變化。也就是說精神的懈怠創造出了信念。

無論哪意見與主張看上去多麼正確,都必須不間斷地重複新陳代謝,在時代的變化中重新思索,重新改造。

——《人性的,太人性的》

· 讓別人等待是不道德的

連招呼都不打一聲,卻讓他人等待,是極其惡劣的。這不僅僅是不講禮貌、不遵守約定的問題,在他等待的時候,他會產生各種負面的想象、擔憂,繼而不快,漸漸產生憤慨。

也就是說,讓別人等待是一種極其不道德的方法,會在不經意間令那人的人性變得邪惡。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用四分之三的力氣做事

用四分之三的力氣完成的作品和工作是最好的。

用盡渾身力氣完成的東西,總會給人一種壓抑的印象,充滿緊張,難免令人感到不快與渾濁的興奮。而且這樣的作品,總會透著一股作者的“人臭味”。

但是用四分之三的力氣完成的東西,就能讓人感受到一種舒暢,也會給人安心、健康、舒適之感。也就是說,這樣的東西更能為眾人所接受。

——《人性的,太人性的》

· 原因與結果之間的東西,

有許多肉眼無法看到

我們總以為有因便有果。然而,我們應當認識到。所謂的原因與結果,只是我們擅自扣上的帽子。

無論是何種事物與現象,都沒有那麼單純,也不能光用原因與結果輕而易舉地分析。因為也許有許多肉眼無法看到的要素髮揮著作用。

無視那些因素,認定某件事的原因與結果,並認為兩者之間有必然聯繫與連續性,這是何等愚蠢。

所以用原因與結果理解事物的本質,只是自作聰明。沒人能保證大多數人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

——《曙光》

· 美女與真理

美女與真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與到手之後相比,還是到手之前更加讓人熱情而瘋狂地想要擁有她們。

——《神聖的成長》

摘自《尼采的心靈咒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