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智成熟的人,如何获得快乐?

· 不要在疲惫不堪的时候反省自己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开始自我反省。或者一天结束之时,回顾一天的生活,进行反省,于是你便会注意到自己与他人的错误,变得郁郁寡欢。你为自己的不中用而愤怒,为他人的可恨而咬牙切齿。如此这般,总会以不快郁闷的结果收场。

这并非因为你冷静地反省了自己,你只是累了。在疲劳时进行反省,乃是郁闷设下的陷阱,疲劳时就不该反省回顾甚至不应该写日记。

在你活跃异常,沉浸在某件事中,享受快感的时候,是不会反省,也不会回顾的。

所以你若是觉得自己不中用,或是开始憎恶他人,那便是你疲惫不堪的证据。这种时候就该立刻休息。

——《曙光》

· 工作是你生活的脊柱

职业是我们生活中的脊柱,没有脊柱,人就无法生存。工作能让我们远离罪恶,能让我们忘却无聊的妄想,还能让我们感受到恰到好处的疲惫,收获相应的报酬。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精神层次越高,

就越能为细微之物喜悦

一个人的精神层次越高,心理越是健康,就越不会突然哄笑,也不会因哄笑显得粗俗。轻率、刺耳的哄笑不见踪影,微笑、喜悦的表情则会越来越多。

因为他能够辨别细微之物,每当他意识到,人生中竟隐藏着如此之多的快事,他便会感受到喜悦。也就是说他的精神已经达到了极其纤细敏感的程度。

——《漂泊者及其影子》

· 在毁灭敌人前,再想一想

你想抹杀你的敌人吗?你真的想好了吗?

你真的要毁灭自己的对手吗?

敌人也许会被你抹杀,但敌人也会因此成为永恒。你真的深思熟虑过了吗?

——《曙光》

· 敌人是命运的最高礼遇

如果出现毫不留情的敌人,你就不得不和他战斗。

正因为这样,你要高兴地迎战,因为命运站在你这一方,他为了让你取得胜利特意送上了这样的敌人。

你正在接受命运最高的礼遇。

——《快乐的知识》

· 厌倦是因为你停止了成长

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就越是心生向往。

然而,一旦将其占为己有,一段时间之后,你便会感到疲倦。物也好,人也罢,皆无例外。

因为你已得到了它,习惯了它,所以才会感到厌倦。然而,你真正厌倦的其实是你自己。得到的东西并没有在你心中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你的内心对那样东西的看法没有变化,于是便产生了厌倦。自身越是停滞不前,就越是容易厌倦。

一个不断成长的人,总在发生着变化,即便对着同样的物品,也不会感到丝毫厌倦。

——《快乐的知识》

· 不为无聊之事所苦

热的反义词是冷,亮的反义词是暗,大的反义词是小。这是使用相对概念的一种文字游戏,切不可以为现实也是如此。

比如,“热”与“冷”并非对立。这两个词只是为了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对某种现象所感的程度差距罢了。

若是误以为现实中也充满对立,小小的麻烦便会成为困难与辛劳,小小的变化便会成为巨大的痛苦,单纯的距离便会导致疏远与决裂。

大多数烦恼,都是因为陷入文字游戏,而在心中产生了不平与不满。

——《漂泊者及其影子》

· 最危险之时

最容易被车撞倒的时候,就是躲过第一辆车之后。

同时在工作中也好,日常生活中也好,在处理好问题与纠纷,放松警惕之时,下一场危险迫近的可能性就变高了。

——《人性的,太人性的》

· 信念,有时不过是精神懈怠的产物

积极的热情塑造出意见,催生出主义与主张。关键还在后头。

为了让他人完全认同自己的意见与主张,你总是拘泥于自己的意见,主义与主张,最终他们逐渐硬化,变为名为“信念”的东西。

人们总以为有信念的人很伟大,可那些人只是固执于自己过去的意见罢了,他们的精神在那之后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精神的懈怠创造出了信念。

无论哪意见与主张看上去多么正确,都必须不间断地重复新陈代谢,在时代的变化中重新思索,重新改造。

——《人性的,太人性的》

· 让别人等待是不道德的

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却让他人等待,是极其恶劣的。这不仅仅是不讲礼貌、不遵守约定的问题,在他等待的时候,他会产生各种负面的想象、担忧,继而不快,渐渐产生愤慨。

也就是说,让别人等待是一种极其不道德的方法,会在不经意间令那人的人性变得邪恶。

——《人性的,太人性的》

· 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做事

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完成的作品和工作是最好的。

用尽浑身力气完成的东西,总会给人一种压抑的印象,充满紧张,难免令人感到不快与浑浊的兴奋。而且这样的作品,总会透着一股作者的“人臭味”。

但是用四分之三的力气完成的东西,就能让人感受到一种舒畅,也会给人安心、健康、舒适之感。也就是说,这样的东西更能为众人所接受。

——《人性的,太人性的》

· 原因与结果之间的东西,

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

我们总以为有因便有果。然而,我们应当认识到。所谓的原因与结果,只是我们擅自扣上的帽子。

无论是何种事物与现象,都没有那么单纯,也不能光用原因与结果轻而易举地分析。因为也许有许多肉眼无法看到的要素发挥着作用。

无视那些因素,认定某件事的原因与结果,并认为两者之间有必然联系与连续性,这是何等愚蠢。

所以用原因与结果理解事物的本质,只是自作聪明。没人能保证大多数人的想法就一定是对的。

——《曙光》

· 美女与真理

美女与真理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与到手之后相比,还是到手之前更加让人热情而疯狂地想要拥有她们。

——《神圣的成长》

摘自《尼采的心灵咒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