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冬去春來,萬物復甦,大地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對尹女士和丈夫而言,這個春天帶給他們的不止是盎然的生機,還有他們充滿希望的未來!因為他們終於可以和剛出生的寶寶團聚了。

“我永遠忘不了醫生讓我籤病危通知書的那一刻,忘不了那種撕心的痛。我一定要將這面錦旗送親手送到他們手中,感謝全體醫護人員的辛勤付出!”

正月十五,綿陽四〇四醫院兒科護士站傳來尹女士及其丈夫的聲聲感謝,他們抱著剛痊癒出院的寶寶誌志(化名),一同給主治醫師李夢玲送上了一面印有“醫德高尚醫術精湛,精心護理勝似親人”的錦旗,表達對兒科全體醫護人員的感激之情。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爭分奪秒 奮力搶救

臘月二十八,上午10點35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下簡稱NICU)值班醫生李夢玲接到產科電話:“一名新生兒出現呼吸困難,面色發紺,經皮血氧飽和度只有80%,需馬上轉新生兒科。”李夢玲放下電話,立即通知NICU護士,準備搶救患兒!

3分鐘後,患兒志志通過醫院綠色通道,被快速轉至NICU,李夢玲仔細檢查志志,並果斷下達醫囑:“上心電監護、再次清理呼吸道、正壓通氣、建靜脈通道、準備上無創呼吸機……”護士按照醫囑熟練完成各項操作。病房內靜得出奇,除了心電監護儀的“滴滴”聲,只剩李夢玲下達醫囑和護士重訴醫囑的聲音。經過緊張有序的治療後,志志各項生命體徵逐漸趨於平穩,哭聲也變得有力,看到這幅場景,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稍稍鬆了一口氣,指派專科護士24小時監測志志的病情。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晚上10點32分,志志相關感染指標突然快速上漲,肺部感染加重,並引起了敗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改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更換抗生素,強心、限液、利尿……”NICU醫生蘭芙蓉立即組織醫護人員搶救,並調整治療方案。此時,與志志僅一層玻璃之隔的父母更加焦急難熬了,寶寶的一呼一吸都牽動著他們的神經。“我們能感受到孩子父母在孩子生病時的心情,孩子就是他們的命,我們必須全力以赴!”蘭芙蓉心中充滿了責任感。

志志在NICU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護理下,相關感染指標逐漸下降,病情也慢慢好轉,面色漸漸紅潤起來,終於在元宵節這天出院了。

堅守崗位 用心醫護

志志的救治只是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醫護人員工作的一個縮影,春節期間,有近30名危重患兒在監護室接受積極治療。

“有兩名急診危重新生兒,趕快返回科室參與搶救。”正月十四,接到通知的護士許春梅立即往回跑,從醫院外到住院部4樓手術室,許春梅用了不到5分鐘時間。“像這樣接到緊急電話,趕回來加班已是常態,我們都習慣了。”由於極危重病患兒較多,NICU醫護人員全部放棄春節休假時間,保持十二分精神,輪流值班,確保患兒醫療安全。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都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新生患兒相較於其他患者更為特殊,他們無法表達自己的不適和需求,全靠護士犀利的雙眼和豐富的經驗及時發現問題。NICU的護士們一方面肩負著患兒搶救、治療和監護工作,另一方面又充當“媽媽”的角色,照顧患兒日常生活,餵奶、喂藥、換尿片、洗澡、按摩……各項護理工作循環往復,從未脫節。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由於先天不足或者其它原因,這裡成了一些寶寶來到新世界的第一個家,我們必須做好他們生命的守護神,”話音剛落,給新生患兒測完黃疸的趙蘭花護士長又嫻熟地為寶寶換上了尿片。

而監護室外面,一張張焦急等待的臉龐來回踱步。對患兒家屬而言,玻璃房裡面是他們心肝寶貝健康成長的“綠色生命島”,雖然每天見不到寶貝們,但家屬們都信任著這島內的每位醫護人員。

不忘誓言 堅守開拓

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這方寸之間,有患兒父母以性命相托的信任,也有醫護人員不負眾望的守護與開拓。

綿陽白衣天使紀實 一年624例危重新生兒救治 承載生命重託

近年來,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依託醫院強大的綜合實力,在救治危重新生兒中創新工作機制,採用“產兒聯合”救治模式,即在每一位高危孕婦進行手術時,配備一名兒科醫生,危重胎兒出生後能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從而為新生兒提供更加可靠的醫療保障。鑑於在新生兒救治中表現出色,四〇四醫院於2017年被綿陽市衛健委評為“市級危重新生兒救治中心”。

據瞭解,2018年四〇四醫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救治危重新生兒624例,成功救治3例孕周在28至30周,體重低於2.5斤的早期早產兒,治癒多例早產兒心力衰竭、新生兒重症肺部感染、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症等危及患兒生命的重症疾病。

隨著患兒數量不斷增多,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工作成績日益突出,這是全體醫護人員用身體踐行“健康所繫,性命相托”誓言的最好印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