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越来越近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以前的现象不等于今后的气象

民办学校“小升初”及择校问题,既然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难题,也必然会有教育部对全国解决此类问题从体制机制上的改革举措进行保障。

令人振奋的是教育部长陈宝生最近的诸多表态,明确全国将通过整顿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强化学校教育作用和教师的责任及对家长进行正确理性引导等“组合拳”,系统治理包括民办学校“小升初”在内的各类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让人内心为之一振。

“小升初”越来越近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再结合“十九大”后良好社会风气迅速提升和反腐形势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社会大环境,相信某些民办学校(尤其是那些名气较大的几大名校)以前有些错误的想法和做法都会断了念头。

当然,某些校外培训机构也可能还心存侥幸,想着这次整顿也就是一溜风的事情,等避过风头后照样大模大样的重操旧业,甚至有的机构现在还在向学生家长忽悠或故意进行错误导向,还想继续延伸如教育部长陈宝生痛批某些机构那样用“忽悠+鸡汤”的老办法来得到“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的效应。

对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西安市乃至全陕西省各市县毫无疑问也会同样采取“组合拳”的方式,大力持续整顿过去那些导致乱象丛生的学校教育不到位、教师教学不尽责、校外机构超前补课、违规办学或没有资质乱办学的不正常教育生态,彻底改变学生负担过重、危害健康、家长无奈、机构赚钱的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令人痛恨的现象。

广大家长一定要在孩子升学问题上去功利化,不再听信那些令人陶醉的“忽悠”,不必再喝那些似乎很令人陶醉的“鸡汤”,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理性对待孩子的“小升初”问题。

家长就该这么做

说到这里,广大家长朋友就应该理性的来对待自己孩子的“小升初”问题:

一是吃透政策和新要求,既然今年是用新的办法改革“小升初” 录取办法第一年,政策一定有很多变化,家长一定要及时关心有关政策信息发布,研究理解政策内容,吃透政策内涵,不要再听信小道消息或者某些不负责任的传言,以免因为对政策误解而影响孩子的录取。

二是头脑冷静下来,想一想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别不顾孩子实际跟着别人乱起舞,要知道学区派位和摇号录取是至少在目前情况下,很公平的方式,这样就可以解决大部分孩子公平上学愿望。

“小升初”越来越近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三是不盲目跟风挤独木桥,也就是明白民办学校尤其是名校取消考试 后,只有很少的(估计占应录取人数的一半左右)孩子可以通过非考试综合评价的方式被录取,而这种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极高,对多数普通孩子来说,可能难度非常高,那么家长有必要为了一个高难度甚至不可能的事情,而给孩子增加超强的负担去冒险吗?

四是要注重孩子成长的本质,即家长还要明白,每个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身体状况都存在 个体差异,认识自己孩子的基础和优劣势,选择适当的学校让孩子快乐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每个家长都要认识到,促进孩子的成才的要素是多方面的,学校只是一个方面,但更主要的还是来自于孩子自身的内动力及家庭教育的综合影响,家长教育孩子树立良好的品质恐怕更重要,尤其是普通家庭更应该注重利用自身拥有的尊老爱幼、朴实无华、勤劳善良、吃苦耐劳、敬业守信等优秀品质,培养孩子成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和国家都有用的人。

总之,家长应该抱持平常之心,不必再受那些“忽悠+鸡汤”的误导,让孩子顺利完成“小升初”,快乐的开启成才道路上的新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