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瓷工藝的代表之作,經濟文化藝術的象徵,唐三彩的興衰過程

制瓷工藝是中國古代獨創的一種發明。剛開始的時候在商周就出現過,經歷過數千年的發展,到了東漢後期的時候就接近成熟了,後來又經過三國兩晉和南北朝的進一步完善,到了唐代制瓷工藝已經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制瓷工藝的代表之作,經濟文化藝術的象徵,唐三彩的興衰過程

唐三彩種類繁多,被稱為唐代社會"百科全書"。主要用白色綠色和黃色塗胎,因此被稱之為唐三彩。另外也有兩彩的和四彩的,也包括藍赭黑紫等顏色。它是在繼承了漢代制瓷工藝之後,又在加深了對各種色彩的進一步認識之後經過各種實踐製作而成的。唐三彩主要由白色的黏土作為胚胎後經過含有銅鐵一類的含色金屬作為色劑,然後在釉料加入鉛助熔最後再在800度左右的溫度下燒製。唐三彩的成型從頭到尾經歷了一個由粗到細,由少漸多的過程。

制瓷工藝的代表之作,經濟文化藝術的象徵,唐三彩的興衰過程

唐三彩和其他的瓷器製作過程相差無幾,主要有成型修正晾乾和烘烤而成。但是唐三彩和其他瓷器的燒製又有所不同,它主要要進行兩次的焙燒。第一次焙燒稱之為素燒,素燒上釉之後再進行第二次焙燒,主要功效在於可以讓釉陶不變形,大大的提高成品率。唐三彩種類繁多,樣式各異,但是每個成品都又造型獨特,象徵性極強。在封建社會中,唐三彩主要用來為封建統治者陪葬當做冥器使用。

制瓷工藝的代表之作,經濟文化藝術的象徵,唐三彩的興衰過程

唐三彩之所以出現,這與唐朝繁盛時期的經濟文化藝術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是離不開的。在唐朝繁盛時期,由於當時厚葬風氣盛行一時,使得唐三彩自從唐朝開始以後就在全國各地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其是在當時的洛陽和西安等地,發展更是迅猛。在唐三彩的分類中,俑和器皿是其兩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器皿包含了壺瓶碗盤杯枕等各種用具,在當時包含了幾乎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也體現出了當時經濟的一片繁榮。因為盛唐時期唐朝朝廷與域外各方的聯繫日益緊密,因此唐三彩受域外各國的影響也很大。成型的瓷器中,有的不僅僅只能體現唐朝當時的經濟文化,也能反映出域外各邦國的社會生活,同時,也能映射出當時中國與外國的聯繫情況。

制瓷工藝的代表之作,經濟文化藝術的象徵,唐三彩的興衰過程

唐朝後期"安史之亂"發生以後,大唐盛世從此不再,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治都大不如前,從此以後,大唐王朝走向了國力的下坡路,由於國力的日漸衰弱,社會中的很多風氣大不如前,陪葬之風更是如此,陪葬之風大不如從前興盛,自此以後,風靡當時的唐三彩隨之滑落,唐三彩自此開始衰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