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奶粉上黑榜照樣獲質量大獎,服不服?拿大獎就宣稱“國家金獎品牌”,違規嗎?

曾被國家監督抽檢出阪崎腸桿菌的嬰幼兒奶粉卻被評為“質量優秀獎”;去年被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抽檢不合格後還叫板監管部門的太子樂竟然也上了最新公佈的嬰幼兒奶粉主流品牌“2018年質量優秀獎”榜單。

1月21日,28家企業31個嬰幼兒奶粉品牌獲得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頒發的質量金獎和質量優秀獎,然而這一連續頒發了數年的獎項因此也遭到業內質疑。

1.31個奶粉品牌拿到質量大獎

1月21日,第二屆中國乳業質量年會暨中乳協第六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這次仍然有一些企業的“主流品牌”頒獎了。

大會上,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王麗榮宣讀了28家單位31個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獲得質量金獎和質量優秀獎稱號。

獲得“質量金獎”品牌名單如下: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金領冠品牌)

黑龍江飛鶴乳業有限公司(星飛帆品牌)

明一國際營養品集團有限公司(明一品牌)

聖元營養食品有限公司(聖元品牌)

西安銀橋乳業(集團)有限公司(陽光寶寶品牌)

君樂寶乳業集團(君樂寶品牌)

貝因美嬰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貝因美品牌)

黑龍江省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完達山品牌)

澳優乳業(中國)有限公司(澳優品牌)

雀巢(中國)有限公司(能恩品牌)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三元品牌)

上海花冠營養乳品有限公司(貝智康品牌)

上海晨冠乳業有限公司(聰爾壯品牌)

甘肅燎原乳業集團(亞歸品牌)

上海紐貝滋營養乳品有限公司(紐貝滋品牌)

雅士利國際集團有限公司(雅士利、瑞哺恩、多美滋品牌)

美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美廬品牌)

陝西紅星美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美羚品牌)

大慶乳品廠有限責任公司(大慶品牌)

黑龍江省光明松鶴乳品有限責任公司(光明品牌)

西安百躍羊乳集團 (百躍•益貝比品牌)

多加多乳業(天津)有限公司(安格奇諾品牌)

陝西美力源乳業集團有限公司(愛優素品牌)

湖南歐比佳營養食品有限公司(歐素力品牌)

歐能達乳業集團有限公司參賽的(歐能達、思麥爾品牌)

獲得“質量優秀獎”品牌如下

哈爾濱太子樂乳業有限公司(太子樂品牌)

美可高特羊乳有限公司(美可高特品牌)

黑龍江龍丹乳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龍丹)

那麼該獎項是如何評選出來的呢?

王麗榮介紹,為了提升和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國際競爭力和美譽度,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於2018年度在全行業開展了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大賽活動,參賽品牌條件為在各級市場監管機構質量抽檢中未發生過重大質量問題,產品在全國主要省會市場有銷售,較好的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期間共有28家單位自願申請參賽,參賽品牌31個,由協會委託第三方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對參賽品牌的產品在市場隨即進行質量檢測……全年共抽檢337批次產品,樣品量1350個,質量合格率百分之百,此結果再次證明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穩定可靠,為表彰參賽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中取得的優異成績,有了此次頒獎。

2.質疑一:上黑榜為何也能拿質量獎?

能夠拿到協會大獎的企業應當是行業的楷模和先鋒,然而胡說有理髮現,2018年曾經上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佈的不合格奶粉名單後來又公開叫板監管部門的太子樂竟然獲得了質量優秀獎。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2018年4月13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關於5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其中哈爾濱太子乳品工業有限公司旗下鉑金100幼兒配方奶粉(3段)和Graclove摯悅嬰兒配方奶粉(1段)產品因核苷酸項目不合格,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然而,對於這份通報,太子樂當時就在其官網發聲明對原國家食藥監總局抽檢結果提出質疑公開叫板監管部門。太子樂聲稱,其收到檢驗信息後,立即組織開展了企業內部的全面自檢、自查,對留樣進行了複檢和委託檢驗,經反覆核實後確認該批次產品不存在質量安全問題。並且表示,現在用單一遊離核苷酸的檢驗數據來判定產品核苷酸總量是不科學的,也是錯誤的,本次抽檢判定結果是遊離核苷酸總量不符合要求,而產品核苷酸總量是符合要求的,也就是說該批產品不存在不合格的問題。

不過,再叫板也是枉然。2018年5月,黑龍江食藥監局發佈消息顯示,太子樂因產品存在檢測不合格情況,被罰款約10.29萬元。

另外,在2017年,有奶粉品牌被通報虛標營養強化劑還獲得了“2017年度質量金獎”。

據瞭解,2017年12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關於黑龍江拓普康兒乳業有限公司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檢查情況的函》顯示,該企業食品安全生產規範體系存在諸多問題缺陷,且不能提供2016年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的檢驗能力驗證報告,另外其生產的北大荒、歐能達等四款嬰幼兒奶粉虛標營養強化劑。

不過有意思的是,要是按照以前的評判標準,上述上了國家監管部門黑名單的奶粉品牌“應該”“一定”不能獲得質量大獎。

為何?

胡說有理以2014年度、2015年度質量優秀獎為例,其頒獎證書中明確表示,獲獎品牌除了在協會的“月月抽檢”中,還有在2015年度國家監督抽檢中,都取得全部合格的好成績,因此才授予質量優秀獎。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然而到了2017年度、2018年度,企業的質量金獎頒獎證書文字發生了重大變化,胡說有理這裡以某品牌為例,其榮譽證書中直接刪去了“國家監督抽查”字樣,直接表述為中這樣稱:XXX品牌在2017年度(2018年度))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大賽中取得全部合格的好成績,特此表彰並授予“質量金獎”。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難道就是這種變化,為太子樂這樣上了不合格黑榜的品牌依然能拿到質量優秀獎開了綠燈?

但是,胡說有理卻又發現另外一個令人生疑的問題。2015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發佈“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的通報”顯示,48個樣品不合格,其中涉及到較高風險的有11批次,這其中有5批次樣品檢出阪崎腸桿菌,包括白城龍丹乳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龍丹奶粉。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然而,打臉的是,2014年度、2015年度,明明在2014年度國家監督抽檢中查處阪崎腸桿菌這樣嚴重問題的龍丹奶粉卻均獲得了中乳協頒發的“質量優秀獎”。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3.質疑二:質量金獎和質量優秀獎有何區別?

嬰幼兒奶粉企業獲得類似上述的獎項並非第一次了。胡說有理通過百度查詢發現,最起碼早在2015年1月,中乳協就對在2014年國家監督抽查和協會“主流品牌月月抽檢”中獲得優異成績的多家嬰幼兒配方粉乳企業進行了表彰。

隨後2015年12月頒發了“2015年度質量優秀獎”;

到了2017年1月9日中乳協召開的全行業大會上,其頒發的2016年度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大賽”獲獎名單中直接升級為“質量金獎”。

2017年度質量大賽獲獎名單則除了“質量金獎”品牌外,又恢復了“質量優秀獎”名單。

而就在前不久中乳協頒發的2018年度獎項中,依然有上述兩個不同的獎項。

但是對於“質量金獎”和“質量優秀獎”的標準和區別到底是什麼,很多企業和業內人士都紛紛表示疑問,胡說有理也很好奇,但並沒有查閱到公開信息對此有何解釋。

“如果說獲得金獎的企業是必須此前已經連續多年拿到質量優秀獎的企業,也可以理解”,有業內人士向胡說有理質疑表示:可有的品牌在2017第一次上榜就拿到了質量金獎。

4.質疑三:自願抽檢就能成為“主流品牌”?

胡說有理注意到,無論是協會頒發上述獎項的發佈會上的表態,還是媒體的公開報道,所有拿到獎項的企業都是“主流品牌”。

通過協會方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看出,只有主動報名申請參加了協會的的大賽活動,並接受月月抽檢,才有機會;同時還有另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求在“全國主要省會市場有銷售”。

在獲獎的品牌中,我們發現的確有不少行業內耳熟能詳的優秀奶粉品牌,但我們也發現,行業還有一些拿到世界金獎的奶粉品牌卻根本不在名單中,譬如宜品。

但稍微留意下,我們也同時也發現,上述獲獎名單中有個別品牌恐怕不少消費者都沒聽說過,或者說真的在主要省會市場都有銷售嗎?如果有的話,那衡量主要省會市場的標準名單又有哪些呢?

有業內人士向胡說有理表示:有個別品牌問世才幾年,銷售業績也並非突出,但在2017年就成了“主流品牌”並拿到質量金獎,到底什麼是“主流品牌”的評判標準呢?

胡說有理髮現,拿到了質量金獎的一些企業已經開始大肆宣傳,有的甚至誇大其詞地自我標榜“匠心精神鑄就國家‘金獎品牌’”。要知道,前不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剛剛通報,廣告語使用“國家品牌”屬於違規。這家奶粉企業宣傳則直接標榜“國家金獎品牌”,不知道是否違規?

这些奶粉上黑榜照样获质量大奖,服不服?拿大奖就宣称“国家金奖品牌”,违规吗?

5.質疑四:月月抽檢的錢到底由誰出?

有關“月月抽檢”,公開信息顯示,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在2011年曾表示,為了掌握國內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樹立廣大消費者的信心,自2011年5月開始,對我國嬰兒配方奶粉啟動“月月抽檢計劃”。

對於具體實施形式,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當時表示,“月月抽檢計劃”是由企業自願申請加入,並提供產品銷售市場分佈情況,由協會委託第三方檢驗機構,在市場上隨機抽取樣品,進行檢驗。而不是自願申請加入的企業並不在檢驗之列。

這個“月月抽檢”延續至今已有近9年時間了。“在最初時間,行業協會舉行這樣的月月抽檢確實對樹立消費者信心起到很大作用,協會做這樣的事情,應當是有積極意義的”,一直參與月月抽檢且拿到質量大獎的某企業負責人向胡說有理表示:但是在2016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嬰幼兒奶粉也從以往的每個季度抽檢一次改成“月月抽檢、月月公開”;而與此同時,乳協仍然也一直堅持月月抽檢。

“監管部門抽檢是政府出錢,但是乳協搞的月月抽檢是要求我們企業自己出檢測費的,每個月1萬元,包括購買產品費用等”,該負責人向胡說有理表示,其實企業自身也是批批檢測,檢測項目更多,協會這樣的收費重複檢測、給企業造成不小的壓力,這樣的浪費是否還有必要?

既然如此,胡說有理向該負責人詢問:那你們為何還要參加月月抽檢?

該工作人員無奈地表示:其實對於這個獎項業內都心知肚明是怎樣的水準,只是一直都有參加,突然某一天你退出,你覺得在中國國情下,企業以後還能有好日子過嗎?

6.專家說法:低水平的質量評比有損中國奶業信譽度

其實,早在中乳協的月月抽檢剛剛實施時,乳業頂級專家王丁棉接受新京報採訪時就曾表示:“月月抽檢”、定時公佈檢測結果,是我國乳業透明度增加的表現,事情本身是有進步意義的,消費者可以多一種渠道去了解乳製品信息。但是,乳協屬於民間社團、相當於企業的“孃家”,這種檢測的權威性還需商榷,如果想更權威,還是由政府去抽檢更好。

“我認為月月抽檢,更多的是乳製品企業的自律行為”,王丁棉說,但每月都抽檢,需要的檢測費用很大,而這麼多錢還是得企業自己去買單,增加的費用最終還是要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如今我還堅持原來的觀點”,王丁棉接受胡說有理採訪時表示,作為行業協會掌握行業動態,一年抽檢一兩次無可厚非,但現在政府已經月月抽檢,你再月月抽檢,這造成重疊抽檢浪費資源不說,而你的抽檢難道還超過政府檢測的權威性?另外你檢測數據敢不敢立即對外公佈?

“還有對於願意掏錢參加月月抽檢的企業頒質量大獎,還給予‘主流品牌’的稱謂,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事情”,王丁棉表示,作為行業協會,對行業內的企業,不論其規模大小都應一視同仁,可現在是,掏錢的企業就是“主流品牌”,並且以此對外標榜宣傳;沒掏錢參加大賽的哪怕是優秀品牌就成了“二等公民”,這種抬高一部分企業、打壓另一部分,一碗水端不平,這本身也造成行業內的不公平分類。

而對於上了國家抽檢不合格名單仍然能拿質量大獎,王丁棉更是直接表示:這說明評比的尺度和標準並不公平透明,假如一個企業有汙點還能拿到質量大獎,這說明評判標準並不高,評判工作水平也不高;這本身也是在誤導消費者,連出事的企業都能評上質量大獎,這也是有損中國奶業的信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