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看直銷行業的無奈與尷尬!

最近鬧的沸沸揚揚的權健事件,讓直銷和保健品市場再一次成為輿論的焦點。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有了直銷這個行業,問題就層出不窮,直銷和傳銷就像兩個孿生兄弟一樣,相伴而行,從來沒有平靜過。

從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看直銷行業的無奈與尷尬!

雖然2005年出臺了關於直銷和傳銷的兩個條例,但是細節方面對直銷企業的具體指導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禁止傳銷條例》對傳銷的定義,一共三條,第三條是針對團隊計酬的,但是離開了團隊計酬還談什麼直銷,好不容易出了個條例,有了法規的約束,卻是和現實脫節的。弄的所有的直銷公司都不能明明白白的講獎金分配製度,只能在私下講,最後弄的直銷行業一直處在灰色狀態下運行。

從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看直銷行業的無奈與尷尬!

《條例》對傳銷定義的第二條,以購買一定數量的商品取得加入的資格,也屬於傳銷行為,明確是夠明確的,但是除了少部分直銷企業,拿牌的直銷公司多數都沒有遵照這一條執行,大部分公司執行的都是報單制度,就是要買多少錢的產品才具備開拓市場的和轉介紹他人的資格,跟條例要求是不符的。

執法部門也沒法管,不管吧,問題到處都是,管吧,人家有牌照的。沒有拿到直銷牌照的企業也紛紛效仿,最後各種混亂各種問題越累積越多,直至權健輿情徹底爆發,緊跟著,直銷企業華林酸鹼平被立案調查,中國直銷排名第一的無限極也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大小媒體接連不斷的曝光直銷企業違規違紀事件,倒逼監管部門痛下狠手,國家十三個部委聯合行動,展開為期100天針對直銷和保健品市場相關問題的綜合行動;但是那麼多的從業人員,那麼多的上下游產業鏈那麼多的利益相關方,他們將何去何從?

從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看直銷行業的無奈與尷尬!

人們對直銷和保健品的認知普遍模糊,健康的剛需人群是廣大的中老年群體,直銷行業的從業人員也有70%是40歲以上的中年女性,而這個群體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認知水平有限,加上保健食品管理的不確定性,這些都加重了行業的混亂和監管的難度。

特定社會發展階段特有的浮躁,人們對金錢利益的過度追求,從業者的素質良莠不齊,由於利益驅動,各種的誇大和虛假宣傳甚至"包治百病"的違規行為,直至非法行醫現象時有發生,讓人們真假難辨社會公信力普遍下降,一提直銷和保健品很多人不接受甚至反對。

從整治“保健”市場亂象百日行動,看直銷行業的無奈與尷尬!

保健品是不可能退出歷史舞臺的,直銷作為一個在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行業,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法制的不斷進步,治理整頓的加強,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人們的認知水平不斷提高,直銷企業的自糾自檢自查和規範經營,充分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企業信用機制,直銷行業一定會越來越走向理性,逐漸走出低谷良性發展,迴歸基本的商業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