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今天我們的《菜根譚》講兩段。一段“為人”,一段“處世”。

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涉世不深時,感染這個世界的“負能量”也少;經歷的事情多了,心機也會越來越重。所以君子與其深諳世事、八面玲瓏,不如純樸無華;與其處處謹小慎微、逆來順受,不如放蕩不羈、不拘小節。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一個人進入社會,社會經驗需要我們慢慢累積,但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樸素、自覺的態度,以真誠、誠實的態度對待他人,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朋友。與他人接觸時不必處處委屈自己,小心謹慎,而應心胸開闊,保持自然的本性,坦誠真誠的交流,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加活躍。因為並不是每一個委屈和謹慎都能換來幸福的結局,只有簡單、誠實的風格才是一種長久的生活方式,它會讓我們無意中贏得更多的東西。帶著城府為人處世,豈不是很累?深諳世事後處世圓滑本身並沒有錯,但如果我們過分地去取悅別人,我們就會扭曲自己,把自己變成變色龍。因此,誠實、真誠、樸素、無拘無束是值得稱道的。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君子之心事情,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韞珠藏,不可使人易知。

君子的心中之事,就像藍天與太陽一般充滿光明,不必隱藏起來而應坦露出來;君子的才華,就如珍珠美玉一樣厚積起來,不可輕易嶄露。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第一段我們所講的心胸開闊是教我們如何做人,而這一段的把才能韞藏便是教我們如何處世了。人生來是平等的,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在一個公平、穩定、民主的社會里,人們可以真誠地對待他人,避免欺騙,從而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穩定的社會,從而讓每個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才能。但在洪應明所在的明朝社會里,如果你炫耀自己的才能,不僅會引起怨恨,還會被認為是輕浮或傲慢。在我們所處的現在,人們注重自由,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抓住機遇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猜疑的環境中,我們必須牢記才華橫溢會遭人嫉妒的道理。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在古代歷史中,各種奸臣小人用他們的力量謀害比自己出色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是明哲保身並不是消極和頹廢,而是養精蓄銳等待機會的到來。在現代社會中,許多年輕人渴望快速出人頭地,即使他的行為對社會產生了負面影響,認為自己領先於他人便是一種勝利。這種對“領先”概念的強調,使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感到他們在孤軍奮戰,被敵人包圍著。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盲目爭搶,殊不知“沉靜內斂,積聚力量”是應對“爭先”的最好辦法。

商周時期,有一次周文王外出打獵,遇到一位老人在渭河一條支流邊釣魚。老人鬚髮斑白,看去有七八十歲了,奇怪的是他一邊釣魚,一邊嘴裡不斷地念叨:“快上鉤呀快上鉤!如果你想上鉤的話,就上鉤吧!”走近了看,老人的魚鉤在水面上一米高,還沒有魚餌。文王看上去迷惑不解,走過去和老人聊了起來。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老人叫姜尚,字子牙,是上古時期炎帝的後人。他曾在首都賣過牛肉,在黃河邊開過小酒館。他不會做生意,總是虧錢,所以他就來這渭河邊釣魚,實際上是在等英明的君王來找他。周文王在和姜尚的聊天中,察覺出姜子牙是一位學識淵博、目光遠大的人。他研究政治和軍事,特別是當時的時事形勢。他認為商朝已經走到了終點,應當由新的英明的君王來摧毀它,建立一個新的朝代,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姜子牙說的每一個字都刻在了文王的心中。為了推翻商朝,文王到處尋找偉大的聖人。這不正是他要找的大聖人嗎?文王誠懇地對姜子牙說:“我們期待你已經很久了,請到我們這裡來幫助我們治理國家!”說罷便與姜子牙攜手回宮了。

國學經典——《菜根譚》第二講,純樸無華,玉韞珠藏

姜子牙也不負眾望,他做了周文王的丞相,贊助周文王整理政治和軍事,對內發展農業,使老百姓豐衣足食;對外征戰各部落,開疆拓土,削減商朝的實力。周文王在姜子牙的幫助下,很快便佔據了當時的大半天下,為滅商確立了堅實的根基。可見,有真才實學如姜子牙者,縱使深藏不露,懷著坦然的心胸靜候明君的到來,也能成就一番大業。

“冷靜內省,力量積累”是一種令人欣慰的自省方式,是一種出色的人格,是形成高尚人格的一種力量。在人與人相處中這能幫助我們立於不敗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