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資21億元買個雷,又一上市公司“踩雷”沃特瑪,股價一年跌七成

在2018年中,鋰電池行業風雲突變,由於政策扶持方向的變化,使得對於磷酸鐵鋰電池大面積替代,從而造成磷酸鐵鋰電池需求量和單價的驟降。對於很多主打磷酸鐵鋰電池的企業來說,政策的變化無疑給了他們致命一擊。

耗資21億元買個雷,又一上市公司“踩雷”沃特瑪,股價一年跌七成

在鋰電池行業中,目前主要有兩大主流類型的電池,分別是磷酸鐵鋰電池何三元鋰電池。關於他們具體的結構筆者在這裡就不介紹的,總的來看,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高,循環使用壽命較長,但缺點是性能易受到溫度影響;三元鋰電池的最大特點就是單位電能比較大,但安全性較差。

在2017年的時候,沃特瑪曾一度是鋰電池行業中規模前三的公司之一,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雖然擁有極大的市場規模,但其核心產品確是磷酸鐵鋰電池,由於管理層過分看重磷酸鐵鋰電池的穩定性優勢,因此未能及時開展三元鋰電池產業佈局,在整個行業的政策導向發生變化後,公司出現產能過剩、產品滯銷、資金鍊斷裂的情況。

耗資21億元買個雷,又一上市公司“踩雷”沃特瑪,股價一年跌七成

由於行業判斷出現失誤,沃特瑪將太多的資源都投入到了磷酸鐵鋰電池的設備升級上,而當政策變更後,沃特瑪之前大額的投入幾乎打了水漂,同時也造成了現金流壓力倍增,大量的債務無力償還,從而導致了整個產業鏈紛紛踏雷。

在A股中有一家名叫“富臨精工”的上市公司就因為“踩雷”沃特瑪而出現鉅虧,根據公司發佈的業績快報,“富臨精工”預計在2018年鉅虧23.58億元,而截至3月8日收盤後公司的整體市值才34.46億元,2018年的虧損達市值的近7成,而這還是在最近大盤連續回暖後的數據。

耗資21億元買個雷,又一上市公司“踩雷”沃特瑪,股價一年跌七成

之所以出現如此鉅額的虧損,主要是因為兩方面原因:其一,是公司在2016年收購的子公司“昇華科技”業績虧損,從而計提了全部15.51億元的商譽;其二,“昇華科技”作為沃特瑪的供應商之一,有12.08億元的應收賬款是與沃特瑪有關,在沃特瑪出現債務危機後,公司計提了9.1億元的壞賬減值。這兩大因素合計虧損達24.61億元,超出了公司預計的23.58億元的實際虧損額度。

如此來看,“富臨精工”2018年的鉅額虧損全部來自於之前收購的子公司“昇華科技”,當初“富臨精工”以高達21億元的價格收購“昇華科技”,而在2年過後,卻給公司造成了巨24.61億元的虧損。“富臨精工”耗資21億元買個雷,不僅沒有提升公司競爭力,反而因此鉅虧,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耗資21億元買個雷,又一上市公司“踩雷”沃特瑪,股價一年跌七成

如果刨除掉“昇華科技”造成的虧損,“富臨精工”實際在2018年的利潤應為1.03億元,其實還是可圈可點的。由於“富臨精工”的子公司爆發危機,因此嚴重拖累了上市公司的股價表現。在2018年,“富臨精工”的股價一年重挫近七成,股價由17.45元/股跌至5.76元/股,讓投資者唏噓不已。

沃特瑪的失敗告訴我們凡事不能任性而為,要考慮周全,避免盲目佈局。而“富臨精工”則讓投資者明白,大額的溢價併購往往並不能提升公司的價值,一旦整個行業趨冷,那麼會給公司造成極大的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