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中的日軍—令世界刮目相看 俄羅斯患上嚴重“恐日症”


日本總人口約4400萬。戰時可動員200餘萬後備兵員(實際上動員了118.5萬人)。戰爭初期,陸軍總兵力約37.5萬人(1140門炮),其中25萬人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火炮中37%為山炮,適於東北戰場的地形特點。機槍147挺。

海軍是日本建軍的重點。戰爭前夕日本海軍有戰艦約80艘(26萬多噸),多數是在英國建造的新型艦隻,性能良好,規格統一。

日軍不少軍官曾到德國留學。部隊和院校也僱請了許多德國教官,按德軍條令進行訓練。東北戰場日軍統帥大山岩元帥就是毛奇的信徒。

普法戰爭期間,他在普軍中親自觀察毛奇軍事思想的運用。他總想在日俄戰爭中打出一個"色當"來。他的指揮藝術比俄軍高明。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同陸軍一樣強調進攻。

"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曾在英國學習。他積極求戰,但重視準備,行動謹慎而詭詐。就總體而言,俄國人口和陸海軍數量都大大超過日本。但具體到遠東戰場,則日本的實力超過俄國。加上其他有利條件,如後方近,訓練和裝備較好,指揮能力較強,對中國東北情況熟悉等等,則日本的優勢更為明顯。

日俄戰爭規模空前,雙方各自動員了幾十萬陸軍對陣廝殺。海戰、攻堅戰、夜襲戰、白刃戰,都是戰史上規模空前的,無不體現了當時最高的軍事對抗水平。

俄日戰爭中期,俄羅斯艦隊患上“恐日症”,曾經到了出現幻覺、自相殘殺的地步。開往遠東增援的“太平洋第2分艦隊”出發時,傳言日本的秘密艦隊已到了北歐海域。在這種氣氛下,官兵精神緊張,草木皆兵,見到外國船就以為是日本艦隊,立即一陣開炮掃射,如此一來,不僅誤傷了其他國家艦船,甚至大水衝了龍王廟,自家人不認自家人,相距較遠的俄國艦艇之間也發生誤會,互相開炮射擊。

經過這場戰爭,俄羅斯患上嚴重“恐日症”。拱手將東洋第一把交椅讓給了日本坐。就此,東鄉平八郎一戰奠定日本東方新霸主地位。在東鄉平八郎這幫後生的崛起之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海軍可以說贏遍遠東。這場勝利證明,當時的日本精英,已經達到了世界重量級當量。


俄國是世界強國,當時很多人並不覺得日本能夠在日俄戰爭中取得勝利,再加上當時並沒有亞洲小國打贏歐洲大國的先例,因此日本在這場戰爭中並不被看好。但是他們忽略了人的決定因素,雖然俄國在軍隊數量上優於日本,但是在軍官素養上,卻大遜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