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食品沒有添加劑,商人竟用這種液體保鮮提味,看完不想吃飯

大家都知道平常我們買的許多包裝食品,都是含有添加劑的,其主要作用就是防腐,以防食品變質,那麼古代人是怎麼對食品保質保鮮的呢?

古代食品沒有添加劑,商人竟用這種液體保鮮提味,看完不想吃飯

據宋代《清波雜誌》記載,淮南的蝦米經過長途運輸,往往“色皆枯黑,無味”,明明是鮮活的上等食材,色香味俱全,經過遙遠的路途,全給毀了。

古代食品沒有添加劑,商人竟用這種液體保鮮提味,看完不想吃飯

怎麼辦?商人們有辦法,先找個大木盆,裡面盛滿尿液,然後把發黑的蝦米放進去泡上一整夜,早晨起來把尿液撇出去,換上清水漂洗,只見一顆顆蝦米化腐朽為神奇,舊貌換新顏,跟剛剛從水裡打撈出來的一樣鮮亮美觀,是為“以便浸一宿”,水洗換新顏。

古代食品沒有添加劑,商人竟用這種液體保鮮提味,看完不想吃飯

同樣,不僅蝦可以,魚也可以有這洗禮的待遇,哪些在外地倒運而來用作醃製品的魚,放在籠子裡送到京城,路上被風沙侵蝕,難免腐壞,“乃以水濯,小便浸一夜”,控幹,人物料,用清水洗過之後,用尿液泡一整晚,控幹後,即可繼續用來做菜,而且,甚至比鮮魚味道還好,被認為“內益緊而味回,魚肉變得更加筋道”更有滋味!

古代食品沒有添加劑,商人竟用這種液體保鮮提味,看完不想吃飯

怎麼樣?大家對古代人用尿液泡食品提鮮有什麼想法嗎?歡迎關注,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