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笨嫂最近找了個理由說自己抑鬱了,唯一能解救她的良藥是一部叫《愛到歲月蒼老》的網絡小說。笨哥聽到這個名字就想奚落笨嫂的讀書品味,鑑於自身的修養內涵良好,於是拐個彎問她買了有一年的《蘇東皮傳》看完了沒有。回答是:還沒有!

笨哥嘴裡的《蘇東皮傳》就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把坡字念成皮本身就帶著對笨嫂的調侃,笨嫂皮厚得很,戳不痛她,只顧抱著手機苦讀《愛到歲月蒼老》“祛除”抑鬱之痛。笨哥果斷接過了笨嫂讀剩下的書,這是品味超車的絕佳時機,你不讀我讀。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蘇東坡傳》被譽為是20世紀國內四大傳記之一,但卻是林語堂在美國用英文創作的,這背後的主導者是一個叫賽珍珠的傳奇人物。

賽珍珠是一個出生四個月就被做傳教士的父母帶到中國的美國人,在中國生活了30多年,她的第一母語是漢語。1931年賽珍珠以中國農民為寫作對象的長篇小說《大地》為她贏得了巨大聲譽,並由此而獲得普利策獎。1938年因為《大地》賽珍珠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賽珍珠在文學上的成就並不為當時中國文壇的巨匠們所認同,在中國當時的時代背景下,魯迅、矛盾、巴金都對賽珍珠的作品表示了不屑與輕蔑,他們認為她所描寫的不是真正的中國。

但是美國人恰恰就是通過賽珍珠對中國產生了同情和關心,被譽為“中國人民的朋友”的海倫·斯諾夫人(《續西行漫記》作者)說,她就是在讀了《大地》後才決心來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美國募捐委員會主席寫信感謝賽珍珠,說許多募捐者看了《大地》後才瞭解中國而慷慨解囊。

賽珍珠熱愛中國是毋庸置疑的,她說:“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再到成年,都屬於中國。”賽珍珠1973年去世後安葬於美國賓西法尼亞州綠山農場,按照遺囑其墓碑上只鐫刻“賽珍珠”三個漢字。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詹姆斯·湯姆森曾這樣評價說,賽珍珠是“13世紀的馬可·波羅以來描寫中國的最有影響的西方作家”。美國尼克松總統在悼詞中稱她是“一座溝通東西方文明的人橋,一位偉大的藝術家,一位敏感而富於同情心的人。”

正是有了賽珍珠這座人橋,我們才有機會讓林語堂這個“兩腳踏中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有趣的靈魂將他對生活藝術的生動演繹重新融入到我們當下的生活裡來。

在賽珍珠的大力引薦下,林語堂用英語創作的《吾國吾民》與《生活的藝術》相繼在美國出版,美國掀起了“林語堂熱”,他們幾乎把他的著作當成了生活指南與枕邊書。《生活的藝術》一書連續52周雄踞暢銷書榜首。毫不誇張地說,美國人所知道的中國文人除了孔夫子,就是林語堂了。

林語堂的作品至今還在影響著美國人的“中國觀”。1989年美國前總統布什曾在國會兩院聯席上,談到他訪問東亞的準備工作時,專門說他讀了林語堂的作品,內心感受良深。他說:“林語堂講的是數十年前中國的情形,但他的話今天對於我們每一個美國人都仍受用”。

林語堂下面的這句話對茶痴青松來說真是太受用了。林語堂說:“一點痴性,人人都有,或痴於一個女人,或痴於太空學,或痴於釣魚。痴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痴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林語堂曾痴於發明漢字打字機,為此把12萬美元的儲蓄花得精光。入松堂的青松為了尋找乾淨無汙染茶也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最終他製做出來的居山篤茗·入痴被臺灣知名茶農餘三和品茗過後奉為野放茶珍品收藏了。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年輕的烏克蘭小夥子顏力仕Yanis是一位90後,在廣州從事英語外教工作三年裡他愛上了普洱茶,這給他緊張忙碌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精神享受。這位酷愛《小王子》的金髮小夥子因為享受不到工作的快樂,主動結束外教工作回到烏克蘭,又因念念不忘茶滋味,決定要重返中國做茶大使。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Yanis通過廣州一位茗人堂的朋友的幫忙找到了已經定居在昆明的笨哥。笨哥擬好了茶旅考察邀請函內容交待“吃童話的小馬”編排打印出來發給了Yanis。Yanis憑藉邀請函順利地獲得了簽證,2018年12月31日從基輔起飛開始了他的茶大使中國臨滄茶之旅。

新年伊始就要在昆明接待來自烏克蘭的朋友,笨哥自然要拉上吃童話的小馬。吃童話的小馬是青鳥一期的成員,來自臨滄耿馬,而我們的茶山就在耿馬,吃童話的小馬也算是半個東道主。

“接待”工作異常順利,Yanis是素食者,雲南第一餐就放在雲師大的食堂,雲南廚師對Yanis提出的“放一點點辣”的要求理解有偏差,以致Yanis的那盆冒菜沉浸在紅海之中,辣得他對自己在廣州掌握的那一點點中文產生了一點點懷疑。好在飯後就能在笨嫂家喝到令他感到無比愉悅的好茶,Yanis明白臨滄之旅不是他美食之旅,而是他人生中第一次真正的茶旅。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第二天在去臨滄的大巴車上,Yanis蹭著笨哥的手機熱點流量專心致志地翻閱著關於茶的一些中英文對照知識。不知怎的,Yanis這個裝束和露在外面的大鼻子讓他看上去不像茶大使,反倒有點像個傳教士。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2019年1月3日晚上笨哥把Yanis帶到了臨滄茶馬古鎮的入松堂,青松給Yanis呈上的第一泡茶就是居山篤茗·入痴。當Yanis把自己的大鼻子伸入聞香杯時,就意識到自己“身陷囹圄”拔不出來了。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青松也夠狠的,平素在入松堂品茗,“痴”級別都是在接近尾聲時才出場,此番待客之道如此開門見“痴”,頗有一點戰鬥民族的味道。

這確實是一場戰鬥,第二天一早入松堂的青松換上迷彩服開著皮卡車帶上Yanis就直奔茶山。戰鬥歸戰鬥,沿途遇上風景點就停車,這是老司機青松的人生原則,也讓林語堂說過的這句話應了景:如果我們在世界裡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為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迷彩服在戰鬥中的作用就是偽裝好自己,不將自己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而迷彩服穿在青松的身上似乎換了一種功能,它讓隱蔽在大山深處的古茶樹對他發出“友軍,請向我靠近”的信號。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進入林區後的Yanis藍眼珠發亮地直問青松:wow,你究竟是怎麼找到這裡的茶樹的?青松聽了只會憨笑,笨哥替青松回答:用心發現的!重要的東西眼睛看不到。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重要的東西眼睛是看不到的。”正是《小王子》裡的一句金句,Yanis絕對能聽得懂。那堪比他手掌大小的茶葉讓Yanis第一次領略了大葉種之大,或許在那瞬間他開始理解了為何雲南的廚師僅憑“一點點辣”就能給他一個足夠大的下馬威。Yanis開始期待自己的這一趟茶旅會有“一點點”收穫了。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烏克蘭90後顏力仕Yanis中國臨滄茶之旅(一)·入痴

當晚,從茶山來到我們的初制所下塌地的Yanis果然收穫了大大的驚喜,是因為遇上了早他半個月上山的娜娜一枝花嗎?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