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是會呼吸的痛,在紅包的血液中來回滾動

2019年的春節,想必有很多人為了某些互聯網平臺的紅包大禮,孜孜不倦的掃碼攢福字。網絡上曾有段子說,之所以很多人喜歡攢福字,是因為當年那些為了攢乾脆面中卡片的“傻孩子”長大了。

對於很多互聯網企業而言,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移動支付可謂是兵家必爭之地。企業為了獲得最多的流量、留存和運營用戶等,紅包這一人見人愛的經營模式,可謂是一箭三雕。所以在中國重大的傳統佳節——春節,各互聯網企業怎能放過搶奪流量的好時機。

在今年的央視元宵晚會上,百度不惜再次出血,追加2億元紅包。加上此前官宣投入的19億元紅包份額,在整個春節期間百度總投入達到21億元。但為流量使出“乾坤一擲”招數的企業不止百度一家。今日頭條的投入金額達到17億元,騰訊為助力微視與合作方撒出5億元,與支付寶投入份額持平。在加上快手、微博、蘇寧、銀聯雲閃付等平臺,在2019年春節,這些“散財童子”紅包大戰的總額,可能已經超過50億元。

自2015年,微信紅包登陸央視春晚以來,移動支付可謂是撬起春節線上流量的槓桿。在歷經八年的紅包大戰中,其內涵和市場延伸早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它早已不是巨頭們火併的主要戰場,但帶有社交屬性線上紅包的經營方式,的確已成為企業抓取用戶的重要手段。

從爭奪支付到爭奪流量

在2014年,微信就通過紅包玩法,在春節期間獲取800萬用戶。2015年,微信再度發力,與央視春晚的“搖一搖”紅包進行捆綁,以央視春晚的群眾基礎加上微信社交裂變,用戶數量呈現出質的飛躍,這種新興的模式使得很多人在2015年的大年夜在晃動中度過,而這種商業形式也從此改寫了移動支付的市場格局。

在2015年第一節度末,微信月活躍用戶規模達到5.49億時,其移動支付用戶就已高達約4億。加之微信趁熱打鐵深入各個消費場景,使得從2015年初至2016年末,市場份額從10%增長直至37%以上。

在2016年,支付寶拿下與春晚的獨家合作權後也嚐到了甜頭,通過“集福字”的形式,在春節期間共投入9億元紅包,這一投入所獲得的回報就是,在該年年底,支付寶的用戶總量達到4.5億。雖然在之後的三年中,微信與支付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戰場中殺得不亦樂乎,但也是從該年開始各大互聯網企業在紅包大戰中逐漸趨於“理性消費”,紅包大戰開始降溫。2017年春節前夕,微信宣佈不在做官方春節紅包活動。

雖然官方宣佈不做紅包活動,但用戶的紅包首發量卻高達142億,同比增長75.7%;2018年參與微信春節紅包活動的用戶量達到7.68億,同比上一年增長10%;到今年,收發微信紅包的人數進一步增長至8.23億人次,同比增長7.12%,而這種變化也是受移動支付市場格局的影響。

直至2018年,今日頭條一躍成為散財大戶,連續兩年投入10億元在紅包領,而且在今年,今日頭條其他App也相繼跟風。而且在2018年短視頻逐漸興起,併成為紅包大戰的主流群體,短視頻的市場特性以信息流為主,它的加入再次影響了移動支付的市場格局,把紅包大戰的拉客之戰引向了流量之爭。春節假期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流量池,在剛剛過去的7天春節假期裡,國內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了195.7萬TB,在去年春節超兩倍增長基礎上翻倍,同比增長130%。而春晚短短的幾個小時更是流量的洪峰期——2019 年春晚的觀眾總規模再創新高,達 11.73 億,其中,新媒體端觀眾規模達 5.27 億。而紅包的作用恰恰在於有意識地引導這些流量去向何處。

論持久戰

隨著新興互聯網模式的興起,春節紅包已不再是支付巨頭們的主要戰場,但是該戰場的硝煙卻並沒有熄滅,它們演變成了相互消耗的階段——持久戰。

國內與國外的支付市場不同,國外的支付巨頭可以通過B端、C端相互抽取手續費盈利,而國內的支付領域發展迅速的主要原因在於,巨頭們為移動支付所付出的鉅額補貼,這就導致了隨著移動支付業務擴大的同時,也伴隨著鉅額虧損。而且,微信、支付寶這兩大巨頭為了市場規模和客戶粘性,也在不斷地擴大線上、線下場景,併為實現內部的軟、硬件的升級傾瀉成本。同時,第三方支付所設立的儲備金上繳等遊戲規則,也使得該領域的利潤逐漸縮小。

在這種環境下,中小支付公司很難維持自己的“生命體徵”,對於支付巨頭而言,守住自己陣地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完全展現出了移動支付領域持久戰的殘酷性。除了銀聯這樣的老牌玩家之外,新巨頭也在虎視眈眈,儘管今日頭條在不久前否認完成收購第三方支付牌照,但是其為支付產品申請商標、紅包提現需要綁卡等還是透露出了對於支付業務的野心。

雖然移動支付的肉難咬,但是在互聯網生態中,有計劃地介入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價值依然很高。畢竟獲得流量入口、客戶粘性、建立賬戶體系,在費率方面不再看別人的臉色,都需要仰賴支付業務的發展,此外,支付本身也是一個B端與C端高度交叉影響的業務。所以在今年,很多銀行也參與到了紅包這一戰場,並推出了自己的紅包產品。

也許從今往後,春節紅包可能就像春晚一樣,成為過年的一種常態化現象,沒有它們不叫過年。但就最近幾年來看,外界對春節紅包的關注度並沒有減弱,無論是巨頭們的博弈,還是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新型行業的不斷加入,這些企業在春節期間相互出招招數的微妙變化可能已經成為了一種“暴力美學”,就是在這種博弈中使支付市場不斷演變,其走勢的背後可能蘊藏這更多的新機遇。

如需轉載,請在開篇顯著位置註明文章出處(轉自:新軟件 ccidsaism)。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