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換外援,開心的可能是遼寧隊

2019年小外援數據對比:

廣東換外援,開心的可能是遼寧隊

廣東德萊尼的上場時間和投籃次數最少,如果按照其50%的命中率,當出手次數達到20次,德萊尼的得分將跟哈德森差不多,德萊尼的得分能力並不弱。

衡量小外援的得分能力要考量其效率比,更要評估其給予球隊攻防兩端的作用。

本賽季廣東外援得分較少,易建聯、周鵬進攻也不像以前那麼辛苦,這是廣東最好的結果,依賴外援得分,容易被針對性防守,成為輸球的關鍵;而易建聯、周鵬也不會因為體能下降,導致進攻效率下降成為輸球的因素。

縱觀今年CBA小外援高得分對球隊產生的負面效果,得分前五名外援,戰績最好是新疆、上海、廣州隊,餘北控、江蘇同曦。

深圳在何忠勉、趙捷、顧全、孟鐸時代,曾有不錯的前鋒線,但因為選擇小外援布朗,即使請澳大利亞教練戈爾,深圳隊也陷入布朗的個人模式,失去集體配合。即使有沈梓捷、李慕豪雙高內線,選擇得分能力強的大外援薩林傑,深圳隊也打不出集體配合,如果不是因為薩林傑受傷,那麼深圳隊依然打不出集體配合,深圳的前鋒線年輕球員,和雙高內線,這些本土球員的天賦就不會得到施展的機會。山西選擇布朗的下場戰績就已經證明。

福特森的個人進攻模式,綁架了李春江的戰術集體理念,李春江正試圖拼命把其拉回廣廈的集體配合,但福特森個人特點太鮮明,無球在手,不突破的福特森他不知道怎麼打球,甚至高位掩護都是多餘的。

新疆的亞當斯即使他想傳球,他的傳球能力都不如福建的老杰特,傳球不流暢,不到位。如果你想要外援高得分,增加其上場時間,允許其高出手次數,不外乎,多投三分球,多突破。這種高得分模式正在CBA被多數小外援所使用。而像福特森、亞當斯這種速度球員,他們根本不需要高位掩護,他們要的就是保持長時間控球,抓住對方防守人,和集體防守注意力不集中,瞬間出擊,難道這樣是CBA教練們想要的嗎?

選擇合適的小外援,其實今年CBA球隊的表現已經越來越證明,他們越來越不吃香,第一,容易被針對性防守。第二破壞了球隊的整體配合。第三,像廣廈、新疆一樣,教練的戰術被他們的鮮明特點所綁架,無施展空間。選擇願意防守,傳球能力強的外援才是CBA需要的。如果你不知道小外援願不願意打集體配合,我認為,看他的傳球能力就是重要的評估。

現在,廣東在防守端、進攻端、節奏轉換都控制的很好,德萊尼願意去防守,更換他將承擔球隊化學反應風險。

首先蘇偉不能用,曾繁日杜峰不敢用,孟鐸的防守跟不上廣東的節奏,胡明軒、徐傑只能輪換趙睿位置,無法搖擺小前鋒位置,廣東既要承認現實,更應該大膽鍛鍊新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