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第二總部選址紐約為什麼會失敗?

當一個頂級大型企業想要將總部落戶某個城市時

應該是倍受歡迎並且得到積極響應的

但是對於亞馬遜這樣的頂級企業

亞馬遜第二總部選址紐約為什麼會失敗?

在決策第二總部選址時

卻遭受到了當地少部分人的抗拒

這是為何呢?

亞馬遜第二總部選址紐約為什麼會失敗?

據曉,亞馬遜第二總部計劃拋出後,全美國一共有238個城市向亞馬遜伸出了橄欖枝。這些城市花費大量人力物力、許諾各項政策和稅收優惠,以吸引亞馬遜的青睞,其中就包括紐約。在代表“大眾利益”的政府的“理性”邏輯裡,亞馬遜的到來可以帶來大量高薪崗位,吸引配套企業,將極大地推動離曼哈頓一站地鐵但相對落後的長島市發展,甚至能整體補強紐約在科技創新上的薄弱環節。可為什麼在消息傳出後,這麼大一個企業會遭受拒絕呢?

需求上升 - 租金上漲

依據常識判斷,大企業意味著大的就業和大的產出,擁有大企業也被視作城市競爭力的體現。但從事物發展邏輯上來看,大企業需要大量的高質量辦公空間,那麼辦公空間的需求勢必會帶來辦公租金的升級。

與此同時,辦公租金的升級會給當地中小企業帶來一定的影響。以西雅圖自身為例:如今亞馬遜的辦公空間佔據了西雅圖市近1/5的高級辦公空間,這無疑直接抬高了當地的辦公成本,破壞了原本中小企業的“友好環境”

高薪人才引入

大企業的入駐勢必會在企業發展的角度上,優先引進高新技術崗位的人才,但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高技術人才需求則可能與本地並沒有太大聯繫,而是在全球範圍內吸引高技術人才湧入。

在高薪技術崗位人才的不斷湧入前提下,會伴隨著極大的車房的有效需求,將快速推動房價和房租的上升,從而給本地低收入群體帶來巨大沖擊,城市道路交通也不堪重負。住房成本的上升,讓西雅圖無家可歸人數在過去幾年大幅增長,無家可歸總人數是全美大城市的第三高;在全美最差交通排行榜上,西雅圖位列第四。

也正是因為如此,從小眾舉抗拒牌的人們角度來看,雖然亞馬遜承諾大規模投資和創造大量高薪工作崗位,但很可能這些投資和崗位與當地居民並沒有直接關係,高薪崗位將產生大量高薪收入者,被迅速放大的有效需求將不可避免地推動房價房租的飆升和交通擁堵等負面後果,西雅圖發生的“亞馬遜痛”很可能會在長島重演;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普通市民未能分享亞馬遜落地的“甜頭”,卻不得不分擔亞馬遜落地的“苦果”。

最終原因

因此,亞馬遜發佈第二總部落地紐約長島官宣後,並沒有得到居住在長島市的當地居民的熱情回應,而是出現了一波又一波的抵制活動,最終導致亞馬遜匆忙宣佈放棄紐約作為第二總部的計劃。

亞馬遜第二總部選址紐約為什麼會失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