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在各種文藝門類雜陳的新時代,曾有著輝煌過去的話劇表演仍在當今社會佔據不可小窺的一席之地。話劇之所以經久不衰,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話劇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而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對演員的素質和文化修養這兩者有機結合又促使了話劇的大步發展。

1907年,隨著中國第一部話劇《黑奴籲天錄》的上演,標誌著中國戲劇史上翻開了新的一頁篇章。一百年間,中國話劇從無到有,從淺到深,從稚嫩走向成熟。在這期間,戲劇的模式,演出形式,舞臺表現等技法被戲劇工作者一次又一次昇華。戲劇的本質與真實性,在話劇對事物本質的追求和創造過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現實主義文藝思潮的湧浪下,戲劇中的話劇,在本著質樸、純真的同時,還更應該接受新思潮的影響,不斷創新,更加開放、多樣化,在百花爭鳴的文化發展中獨佔鰲頭。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1907年10月春陽社在上海演出《黑奴籲天錄》時演職人員

話劇起源


二十世紀初,隨著大清帝國的日趨衰敗,一些有志之士遂把目光轉向西方,試圖從中尋求療救中國社會之藥方。正是在中國人探求革命的過程中,西方戲劇被引進來,應當說,這是中國人的一種主動的文化選擇,當然,也是一種歷史的遇合。

中國人最早接觸西方戲劇的是一些出使西洋的外交官。他們或屈從於外交禮儀,或出於好奇,觀看了他們稱為“西劇”的演出。但他們只是津津樂道於西洋“戲館”建築之華美,驚異西方“優伶”地位之高貴,慨嘆西方戲劇佈景之逼真,並沒有將這種“西劇”引進中國。

直到1866年,僑民在上海建立了第一座西式劇院──蘭心大劇院,定期演出業餘劇團ADC編演的戲劇,“西劇”或所謂“戲劇”才第一次在中國本土演出。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蘭心大劇院

1899年,上海聖約翰書院的中國學生藉助戲曲故事編演了一出名為《官場醜史》的戲,它“既無唱工,又無做工”,形式上已頗為接近後來的“話劇”。

1907年,中國留日學生李叔同、曾孝谷等人組成的“春柳社”,在日本東京上演《茶花女》第三幕和《黑奴籲天錄》,被看作是中國話劇史的開端。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春柳社”推崇日本“新派”,即新劇,以研究和仿效新派演劇為己任。《茶花女》的成功演出,獲得了東京中外人士的稱讚。後來成為戲劇表演大師的歐陽予倩,就是在觀看了李叔同主演的話劇《茶花女》後,驚奇地發現“戲劇原來還有這樣一種表現辦法”,於是也加入“春柳社”。歐陽予倩回國後積極參加話劇團體活動,編導演出了數十部話劇,成為中國話劇運動的奠基者、開拓者之一。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歐陽予倩

不久,“春柳社”又在東京本鄉座舞臺上演了改編自美國作家斯托夫人小說《黑奴籲天錄》的同名五幕新劇,並公開發表《開丁未演藝大會的趣意》一文,寫道:“演藝之事,關係於文明至巨。”字裡行間,他們的舞臺理想表露無遺。

可見,中國人並不是被動地接受了西方戲劇,而是當時的有志之士在探求民族振興的過程中,把目光轉向了西方,試圖從西方戲劇中尋求療救中國社會之藥方。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1937年8月7日上海文化界隆重上演《保衛蘆溝橋》。圖為《申報》刊登的首演廣告

《黑奴籲天錄》當時演出的分幕方法,以對話和動作演繹故事為特點,接近於生活的舞臺設計、服裝和化妝,都預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演劇形態的確立,這一形態在當時被稱為“新劇”。

中國話劇誕生後,早期曾有多個名稱,如“新戲”、“新劇”、“文明新戲”、“文明戲”等。1928年4月,在上海戲劇同仁的一次聚會上,洪深提議,將英文drama譯為“話劇”,以統一有關這個新的藝術形式的多種不同稱謂,並使其區別於中國傳統戲曲,以獨立的藝術品格和嶄新姿態屹立於中國藝壇。

中國現代話劇奠基人之一洪深解釋說,“話劇是用那成片段的,劇中人的談話所組成的戲劇”,“話劇的生命就是對話”,洪深的提議得到了歐陽予倩、田漢等人的一致贊同。從此,這種誕生於20世紀初的新的舞臺藝術形式,有了自己的新的固定的命名,“話劇”名稱一直被沿用至今。

發展歷史

話劇界通常把1907年定為中國話劇的創始年。其實早在19世紀末,歐洲的話劇就逐漸流入中國。

1889年上海的聖約翰書院就演出了英語短劇和穿時裝的漢語劇《官場醜史》;1901年上海的南洋公學演出了時事新戲《六君子》、《義和團》,當時稱新劇、文明新戲;1903年上海育才學堂編演了文明戲《張汶祥刺馬》;1905年上海民立中學學生汪優遊(即汪仲賢)發起組織了話劇團體文友會,演出了《捉拿安德海》、《江西教案》等劇;1906年汪優遊、朱雙雲等又成立開明演劇會進行演劇活動。這些都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前奏。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20世紀初,中國正處於資產階級革命的前夜,一些有志的青年苦心尋求真理和救國的良方。當時日本在民權運動中產生了一種叫新派劇的戲劇,其中的民主精神和新穎形式深深引起了一些愛好戲劇的留日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在它的影響下,1906年冬我國留日學生李叔同、曾孝谷等在東京組建了文藝團體春柳社。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李叔同

李叔同,字息霜,浙江平湖人,客居天津,190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日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學習繪畫,兼攻音樂。1910年學成回國,1912年加入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南社,1918年皈依佛門,取法號弘一。曾孝谷,四川成都人,留學日本也在東京國立美術專門學校就讀。後來加入春柳社的有在早稻田大學文科留學的歐陽予倩、在東京帝國大學文科就讀的陸鏡若以及吳我尊、黃喃喃、李濤痕、馬絳士、謝抗白、莊雲石等。春柳社以研究各種文藝為目的,並最先建立了演藝部。春柳社演藝部的章程所定的宗旨是“改良戲曲,為轉移風氣之一助,無論演新戲、舊戲,皆宗旨正大,以開啟智識,鼓舞精神為主”。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經典劇目

1907年2月,春柳社在東京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禮堂的賑災遊藝會上演出了話劇《茶花女》第三幕,主要情節是亞猛的父親訪問茶花女,茶花女忍痛答應離開亞猛。由李叔同飾演默鳳(茶花女),唐肯飾亞猛,曾孝谷飾亞猛的父親,孫乾三飾默鳳的女友配唐。其中曾孝谷飾演亞猛父親一角尤為成功。日本新派劇名優藤澤淺二郎不僅支持演出,併到場指導。這是春柳社成立後的首次演出,也可稱中國第一次話劇的正式演出,它對國內正在孕育的話劇活動具有重大的影響。後來歐陽予倩在《自我演戲以來》中說:“這一回的表演可以說是中國人演話劇最初的一次”。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茶花女》扮相

同年6月,春柳社又假座東京本鄉座,舉行“丁未演藝大會”,正式公演五幕話劇《黑奴籲天錄》,它由曾孝谷根據美國女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中譯本(林琴南、魏易譯)改編。《黑奴籲天錄》較為深刻地揭露了美洲買賣黑人和種族壓迫的罪惡。曾孝谷的改編本,尤其突出了奴隸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中國民眾日益高漲的民族民主思想。這是中國話劇第一個創作的劇本,全劇採用西方話劇的分幕方法,幕間沒有幕外戲,以口語對話和動作作為主要表演手段,相當完整地體現了話劇的演出樣式。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黑奴籲天錄》劇照

春柳社的活動不僅在東京引起轟動,而且其影響波及國內。1907年10月,受春柳社的影響,王鐘聲在上海創辦了話劇團體春陽社。王鐘聲早年留學德國學法律,1906年回國,在湖南、廣西任教,乃同盟會成員,因當局要抓他,1907年跑到上海。在上海結識了京劇名角汪笑儂。開始他與京劇演員合作演出了一些戲,後來就創辦了春陽社,同年9月在上海蘭心大戲院也上演了《黑奴籲天錄》。他受春柳社的影響,第一次用分幕的方法編劇,用佈景,並在劇場裡作大規模的演出。劇本是由許嘯天改編的。後來歐陽予倩稱這次演出為“話劇在中國的開場”。不久,春陽社又在上海辛家花園演出《張汶祥刺馬》等劇。這一年的下半年,王鐘聲與任天知還創辦了我國第一所培養新劇人才的學校――通鑑學校。1908年,王鐘聲率團到北京、天津演出《秋瑾》、《徐錫麟》等劇,擴大了新劇的影響。王鐘聲是一位革命戲劇家,辛亥革命時,他曾任軍政府的參謀長,到天津領導起義時,被清政府拘捕並殺害。因此,王鐘聲也是我國早期話劇運動的一位開拓者和先驅。

關於話劇你知道多少?「上」

王鐘聲


< End >

圖文整理來源/網絡

文章內容僅供學習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