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補肺、補脾、補腎的中藥,你知道嗎?讓我告訴你

可以補肺、補脾、補腎的中藥,你知道嗎?讓我告訴你

據說,在山西平遙流傳著一段慈禧太后和光緒帝西行的軼事,當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慈禧帶著光緒倉皇逃出京城,一路驚嚇勞頓,來到了平遙城,二人飢餓難耐,狼吞虎嚥飽餐了一頓牛肉,結果到了半夜又吐又瀉。本身體弱的光緒帝不堪這一擊,慈禧太后也是渾身上下軟弱無力。隨行太醫束手無策,只好請來當地名醫,給他們熬了一種粥,並加上一味中藥。兩人吃罷此粥,頓覺腹中滋潤舒坦,半個時辰後,感覺精神體力恢復不少。慈禧太后慢慢地站起來走了幾步,果然神輕氣爽,病懨懨的光緒帝病也彷彿突然間強壯起來,兩人連聲稱讚這味神藥。

這位神藥就是我們今天的主角——山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山藥原名薯蕷,到了唐代,因為要避諱唐代宗李豫而改名叫薯藥,後來到宋朝又因為避諱宋英宗趙署之名,只好再改名為山藥。因為受李時珍的影響,山藥之名流傳很廣。其實早在東漢時期,醫聖張仲景非常擅於使用山藥補虛,在《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篇》中說“虛勞諸不足,風氣百疾,薯蕷丸主之。”這裡的薯蕷就是山藥,這是一首以山藥為主藥的補虛方劑,用於氣血兩虛,脾肺不足所致之虛勞證,以及胃脘痛、痺症、閉經、月經不調等症。另外,民間流傳的益壽食品“八珍糕”,是用山藥、山楂、麥芽、扁豆、白朮、炒薏米仁、芡實、蓮肉等8味中藥研為細末,和以米粉製成的糕,用於治療老人、小孩的脾胃虛弱,食少腹脹,面黃肌瘦,便溏洩瀉之症,效果顯著。

山藥可以說是一種臨床上非常用的中藥,屬於一種藥食同源的範疇。很多有經驗的媽媽,常常給小孩吃山藥,可以健脾補肺,增強抵抗力。民國時候的著名醫家張錫純就特別推崇這味藥,不僅可以治日常的疾病,甚至可以種治療大病重症。那麼山藥到底有什麼藥理作用呢?


可以補肺、補脾、補腎的中藥,你知道嗎?讓我告訴你

山藥,為薯預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的薯預根莖。色白入肺,是補肺佳品。

比如兒童先天體弱,容易感冒,咳嗽氣喘。精神差,面色白,抵抗力低下,這種情況是肺氣不足,常常服用山藥可以補肺益氣,增強抵抗力。羅大倫老師特別推薦體虛易感冒的兒童服用。

如果是脾胃虛弱,食慾下降,經常容易疲倦乏力,精神差,大便容易稀溏。或者女性朋友有白帶多,白帶清淡而不臭。同時還有舌淡白,脈弱。這種情況,屬於脾氣虛弱,經常服用山藥,或配合人參、白朮、茯苓,有很好的健脾除溼益氣的功效。


可以補肺、補脾、補腎的中藥,你知道嗎?讓我告訴你


臨床上往往脾氣虛弱,肺氣虧虛,長期不能得到糾正,病情會加重出現腎氣虧虛。如果男性朋友腎精虧虛,經常的遺精、尿頻;或者女性朋友白帶清稀,量多綿綿不止。或者是糖尿病中晚期,經常口乾、口渴、尿多、舌紅無苔的情況。這些都是腎氣虧虛的表現,都可以使用山藥,山藥是一位滋補脾肺腎三髒之陰的良藥。

溫馨提示

山藥可以研末服用,每次6~1 0g。補陰生津宜生用;如果是健脾止瀉宜炒用。

現代藥理學提示山藥有止咳化痰、滋補、助消化,降血糖等的作用。在臨床上,是一味平和而有效的中藥,深受醫生喜愛。但是如果體內溼熱很甚,比如經常吐黃痰,口膩,口臭,舌紅,大便乾結,尿黃,那您就不適合使用山藥。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