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報告15次提及保險 險企有望迎利好

政府工作报告15次提及保险 险企有望迎利好

“保險”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高頻詞之一。時代週報記者檢索發現,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保險”出現了15次,其中有兩次是出現在“政府工作回顧”部分,13次出現在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中。對比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保險”先後出現了13次。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了以下幾個提法,包括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試點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雖然政府工作報告更多是從民生角度提及社會保險,但是商業保險同樣具有增強保險風險保障的功能,這一點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提到的。保險的本質,正是強化風險管理和經濟損失補償。”

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指的是以國家舉辦的基本養老保險為主體,僱主舉辦的企業年金和機關事業單位舉辦的職業年金為補充,個人投資購買的商業養老保險為基礎的三層次養老保障網絡。

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篇幅看,有關養老保險的部分,主要涉及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包括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繼續執行階段性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社會保障學會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十九大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全面建成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但多層次並不是說它們可以平行推進,第一層次的職責是給全體人民提供穩定可靠的社會保障安全預期,沒有這一層次的成熟與定型,不可能有第二、三層次的清晰空間。只有降低第一層次的繳費率,用人單位才有能力參加第二層次。”

鄭功成強調,“以前公眾普遍對第一層次期待過高,希望通過這一層次能夠解決所有問題,這既不利於調動市場主體與社會力量參與的積極性,也導致政府責任與財政壓力不斷擴張,進而影響到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儘快加以改變。”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燕芳表示,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加快健全養老保障“三支柱“體系,補足第三支柱短板非常有必要。

目前,第三支柱已開始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從全球情況來看,稅優個人養老金是第三支柱的核心。

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是由保險公司承保的一種商業養老年金保險,主要面向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社會公眾,公眾投保該商業養老年金保險,繳納的保險費允許稅前列支,養老金積累階段免稅,領取養老金時再相應繳納。

個稅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產品的提出已逾十年之久。2018年5月1日起,上海、福建、蘇州工業園區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試點期限暫定一年。

不過實施的情況低於預期,2018年共16家保險公司開展個人稅延養老業務,累計實收保費約7000萬元,承保件數約4萬件。

周燕芳指出有四方面原因:一是試點覆蓋面有限;二是稅收優惠力度不足,由於領取期稅率較高及稅收優惠額度較低,在新稅制下,政策優惠覆蓋人群和政策吸引力進一步減少;三是產品可選擇性不高,稅延優惠政策適用產品品種較為有限,導致稅收刺激效果未能達到預期;四是操作流程複雜,稅延養老保險稅收抵扣申報流程較為繁瑣。

在今年兩會建議,周燕芳建議,進一步加大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試點的稅收優惠力度。

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提高10%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降低並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

全國政協委員、原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介紹說,我國有近14億人口,大病保險的受惠人群已經超過11.3億人。

大病保險指的是在基本醫療保障的基礎上,對大病患者發生的高額醫療費用給予進一步保障的制度性安排。

在操作層面上,城鎮居民醫保基金、新農合基金或城鄉居民醫保基金中劃出一定比例或額度作為大病保險資金,通過政府招標選定承辦大病保險的商業保險機構。

不過,鄭功成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大病保險屬於社會醫療保險,我認為還是要由醫保部門來經辦,我特別希望商業保險公司把精力更多放在自主定價的健康保險市場。”

朱儁生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大病保險的報銷提高並不意味著商業保險公司的空間縮小,其原因在於,一是承接量將會更多;二是醫療自負比重仍然較高,商業保險公司拓展空間仍然非常大;三是商業保險公司參與大病保險業務的同時,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客戶,拓展其他業務。

2月27日,銀保監會公佈了新調整的保險公司大病保險經營資質名單,有七家公司退出,分別是平安人壽、生命人壽、華夏人壽、國華人壽、亞太財險、華泰財險、天安財險。此外,東吳人壽、吉祥人壽、利安人壽、泰康養老、國元農險等五家險企進入了名單。

朱儁生就此分析稱,“這很正常,有很多主體希望從事該業務,所以一些中小主體增資去滿足要求從而進入市場。但也有些主體獲得資質後,在政府招標過程中沒中標而無法開展業務或很少,也會導致它們退出。”

鄭功成進一步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因為有利可圖即進入、無利可圖會退出,大病保險當然不能讓保險公司有大錢可賺。保險公司介入大病保險,實際大多是藉此開展其他業務。”

此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政策性農業保險改革試點。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指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對經評估達到一定護理需求等級的長期失能人員,為其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服務或資金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被視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舉措。2016年,人社部啟動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試點,上海、廣州、青島等15個城市躋身其中。

對此,朱儁生補充說,“之前的試點有很多商業保險公司參與,提高了商業保險的空間。商業保險公司可以提供長期護理保險,挖掘護理保險的市場。”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