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最可愛的人》誕生拾絮

—紀念抗美援朝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五十週年訪魏巍

李新志

(此文寫於2000年)

"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伴隨著甜美悠揚的歌聲,我們的思緒自然地融進了那炮火硝煙的朝鮮戰場,當眼前浮現黃繼光、王成……,這些英雄兒女們捨身忘我的壯舉時,我們就會難以按捺那發自內心的呼喚—“最可愛的人”。

志願軍戰士們用這五個字撫慰著淌血的傷口,他們用這五個字告慰烈士的英靈,這五個字,他們奉為是祖國人民給予的最高榮譽。他們稱讚這五個字是我們這個時代所創造的所有新名詞、新成語中最美麗的一個。

我們讚頌“最可愛的人”,呼喚“最可愛的人”,自然就想到了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誕生拾絮

“我是怎樣入朝的”

在北京軍區的一個小院兒裡,我見到了這位道出時代強音的軍旅作家。半個世紀過去了,當年戰壕裡跳躍奔跑的戰士已八十高齡,他霜滿眉宇,面色微紅,慈祥和善。他操著濃重的河南鄉音,向我描述著那血與肉人獸廝殺的戰爭場面,講述著一件件刻骨銘心的往事。他雖語調緩慢,卻思路清晰,那流血的歷史猶如山間湍急的小溪,不時激起陣陣浪花。

“中學讀這篇課文時,老師介紹您是一位戰地記者,抗美援朝期間三次入朝,寫下了一系列戰地通訊,篇篇都十分感人。”我說。

魏老謙遜地笑了笑。說道,說我是戰地記者,這是流傳很廣的說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我都是從事部隊宣傳工作,因此說我是戰地記者沒錯,但入朝,我不是以戰地記者身份去的,而是另有任務。

魏老向我講述了“歷史上的今天”。

志願軍出征時魏巍剛剛從野戰部隊調到解放軍總政治部,恰逢總政治部正在籌劃派一個小組赴朝鮮,具體任務是瞭解美軍戰俘的思想情況,以便有效地瞭解敵軍,知己知彼,開展對敵政治鬥爭。魏巍得知後主動請纓,組織上考慮長期在炮火硝煙中穿行,文武雙全的魏巍挺合適,經研究成立了以這三位為主的赴朝小組:一是新華社的顧問、英國共產黨倫敦區的書記夏庇若同志,他自稱是英國人民志願軍,一位是新華社的陳龍處長,另一位便是總政的魏巍同志。

1950年12月,在志願軍入朝一個多月後,他們辭別家人迎著風雪向隆隆炮聲的朝鮮進發了。

在戰俘營,魏巍接觸了許多美軍官兵。他說,這些美國兵多數表現出極大的厭戰情緒,不少人是參加過二次世界大戰的老兵,他們打了德國,打過日本,本想歇歇了,可又跑來打朝鮮,挺不情願。但也有很反動的。但不管立場如何,卻都真切地感到遇到了世界上最難對付、最不怕死的軍隊。我們的志願軍就是憑著一顆赤誠的愛國心,憑著勇敢、不要命地勁頭與武器裝備、軍事實力、綜合國力都遠遠高於我們的侵略者幹了起來,是他們的鮮血把瘋狂一世的鐵老虎打成了只紙老虎。

《誰是最可愛的人》誕生拾絮

魏老接著說,我們完成調查任務後,給總政寫了一個詳盡的調查報告,本可以回國了,但我想上前線,其他二位同志也同意,我們要求上前線。志願軍首長答應了我們。

美軍憑著強大的空中優勢,路被炸得不成樣子,即便這樣,白天飛機沒完沒了地傾瀉炸藥,根本不能行車,只能晝伏夜行。陌生的國土,漆黑的山路,上前線可謂之難。

前方戰士真刀真槍地廝殺,後方既要支前,還要防特防奸。南朝鮮的特務利用同族同語言的優勢,散落民間,暗箭難防。我們的大卡車就遭到了他們的暗算。是山頭的公安部隊向我們放槍,我們才發現汽車尾部燃起了大火,這些特務,對志願軍有著刻骨之恨。

敵人的空中優勢確實讓我們損失很大,李奇微稱此為“空中絞殺”,我們入朝時,空軍剛剛組建,高炮部隊雖英勇,但敵不過敵機的量大,我們便派了一個師的公安部隊,專事防空報警,類似當年抗日時消息樹,山頭、高地,處處佈下我們的監視哨,一旦敵機空襲,他們便鳴槍示警,部隊、車輛立即分散、掩蔽,這是活雷達。

魏老說,車過漢江時,橋被炸得不見蹤影,要想過江,只得在浮冰上通過,十二月,冰凍的不結實,過,還是退,我沒有猶豫,讓戰士開足馬力衝過去,戰士非常勇敢,在沒有任何援助的情況下,我們 拼了一回。車怒吼著衝上冰面,冰被壓的的叭叭亂響。江水從冰縫中湧出來,車後捲起老高的浪花,衝上對岸,我們幾個人望著那幾道巨大的冰縫,不禁深深的嘆了一口氣。

車摸著黑走了好遠,可始終不見我們的部隊,心中很是著急,大家互相議論起來,想起曾在路邊看見一段長長的草繩,那莫不是敵我分界線?我們立即掉頭向回走,回到那裡,意外的發現了英文路標,“英國志願軍”夏庇若大顯身手,他告訴我們,前方是美軍陣地,好玄,差點當了美軍俘虜。我們幾個人非常慶幸,虧了早頓悟,否則,夏老兄這位洋人也得當俘虜。

東摸西行,終於在漢江南岸摸到了我們一個師的指揮所,親人相見,分外親熱。而後,夏庇若他們去了漢城,隨後就回國了,我則留了下來,在前沿陣地上採訪了三個月。我親眼看見了戰士們殺敵的無畏,親身感受了敵人巨炮的轟鳴,我們多少戰士被這百倍於驚雷的爆炸聲震聾。我踏過被炮彈深翻的陣地,我手握過鮮血浸透的泥土,前線這三個月,我終生難忘。

回國後,同夏庇若他們有很深的來往。《毛澤東選集》英文版就是夏庇若同志翻譯的,他七十歲生日時,胡耀邦同志曾前往親切祝賀。

魏老笑著說,這位英國老兄很風趣,愛開個玩笑,不管晚上睡在哪,即便是草棚裡,他也換上睡衣,這恐怕也算東西方生活的差別之一吧。

《誰是最可愛的人》誕生拾絮

《誰是最可愛的人》上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大字標題,發表了魏巍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這是破例的。這個位置要麼是社論,要麼是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政務新聞,11號的報紙如此編排,後面肯定有故事。

魏老向我介紹說:“這是鄧拓同志定的,他當時是《人民日報》的社長。”

魏老說,我從朝鮮回來已是1951年的2月了,此時已調任《解放軍文藝》副主編。

前方將士那不怕死的英雄氣概強烈地震撼著我,我急切地想讓祖國人民瞭解自己的兒女,是怎樣地英勇,是怎樣地頑強,我們眼前這平平常常的一切,都是他們鮮血的代價,這絕不是一句空話。“誰是最可愛的人”這個題目不是硬想出來的,而是在朝鮮戰場上激動的情況下,從心裡跳出來的。

這篇通訊送到人民日報,鄧拓同志說他看後十分激動,太感人了,決定為這篇文章破回例,因為魏巍不僅寫出了志願軍的崇高品質,同時說出了人民要說的話,是對咱志願軍最本質的概括和最美好的讚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