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據美國《防務新聞》網站3月4日報道稱,美國軍方近日放出消息準備取消正直壯年的“杜魯門”號航母中期大修計劃,不再為該航母添加核反應燃料棒,而是逐步讓它退役,以節省運營經費。此消息一出,瞬間引起軒然大波,其中包括美國國會。

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此前美國國會早已立法,要求美國海軍現役航母數量不得低於11艘,而早些時候公佈的355艦隊計劃當中,更是要求現役航母的數量達到12艘,而美國軍方打算提前退役現役航母顯然已經算嚴重的“違法”行為了。此外杜魯門號航母是尼米茲級8號艦,於1996年下水,1998年服役,在目前美國海軍的序列當中,絕對算得上是壯小夥,在這次中期維修完成以後,至少還能繼續服役25年,如果無法更換核燃料棒,那麼核反應堆就會停止工作,在過一段時間就徹底歇菜了,僅對於航母本身來說,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浪費,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這都不是一個靠譜的事情。

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其實這個事情美國媒體早已看透,《防務新聞》網站分析稱,美國軍方實際是在玩以退為進的把戲,故意放棄優先選項的預算項目,向政府施壓,達到變相要求追加預算的目的。此前在奧巴馬任期期間,美國軍方就曾提議讓1992年入役的“華盛頓”號航母提前退役以削減成本。為防止與國會發生爭執,當時美國政府做出妥協,表示願意追加預算。這一次美軍軍方“故技重施”把“杜魯門”號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以爭取更多預算。可以說美國各個軍種,真的是把“哭窮”哭出了新高度。

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其實從這次“哭窮”的鬧劇當中,也反映出一個真正的顯示,那就是美國海軍的航母在2020年以後可能真的不夠用了。目前美國海軍的11艘航母當中,除去新一代的1艘福特號航母,剩下的全部都是尼米茲級航母。尼米茲級航母作為冷戰高峰期的產物,其建造速度是非常快的,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先後服役了2艘,到了80年代又服役了3艘,頭兩艘的服役間隔僅為2年。參考目前已經退役的企業號航母,於1961年底正式服役,在2012年推出戰鬥序列,2017年舉辦了退役儀式,整個服役生涯為51年,這在美國航母中服役時間已經算是相當長的了,晚於企業號服役的大型常規動力航母美國號和肯尼迪號已經分別在1996年和2007年退役。使用頻率較高的尼米茲級前兩艘尼米茲號和艾森豪威爾號在2025年前後將會到達退役期限,那麼到那個時候,尼米茲級航母就剩下8艘。

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那麼我們再來看一下新一代福特級航母的建造進度。首艦福特號雖然已經服役,但是由於應用了眾多新技術,在服役以後至今仍然處於測試實驗階段,距離真正發揮實打實的作戰能力還需要一段時間。而2號艦肯尼迪號,於2013年開工以後,目前仍然在船臺上,預計將在2020年下水,2024年交付美國海軍使用。至於說3號艦企業號和尚未命名的4號艦,目前已經剛剛簽訂合同,預計將在2027年和2032年交付給美國海軍使用,整體來說,福特級的建造速度相比尼米茲級慢了很多。

美國海軍為何逼著“杜魯門”號航母退役?只是為了要錢的手段!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麼在2025年前後,美國海軍將會擁有2艘福特級航母,但是在2025年,使用非常頻繁的尼米茲號就已經扛不住了,到了福特級3號艦服役的時候,艾森豪威爾號也扛不住了,因此美國海軍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可能不得不將航母數量縮減至10艘。


分享到:


相關文章: